股市崩盤是央媽降準的導火索

導讀

葉檀稱這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降準,股市崩盤是直接的導火索。

1

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降準

央媽挑在週末的傍晚降準,別有深意。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定向降準,將釋放約7000億流動性。

股市崩盤是央媽降準的導火索

這是今年以來央行的第3次定向降準、第4次使用準備金工具。原來預期是隻降小微企業的,結果17家"大行"(工農中建交5大國有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銀行)也來降準了,從原來預期的2000億,變成了7000億!

敲黑板,下面小券給這次降準劃重點:

1、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鼓勵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

3、郵政儲蓄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將降準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

4、定向降準資金不支持“名股實債”和“殭屍企業”的項目。

2

刺激週一股市高開

葉檀稱這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降準,股市崩盤是直接的導火索。

小券19日推文《否極泰來!這輪熊市見底了,天台上的請等一等》報道過:

6月19日,端午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指跌逾4%擊穿2900點創兩年新低;創業板指跌超6%創2015年1月以來新低,兩市超過1000股跌停,市場恐慌情緒持續蔓延,人氣降至冰點,行業板塊盡墨,藍籌股全線飄綠,上漲個股不足百家。

近期,A股股權質押爆倉風險加大,目前A股只有97家上市公司沒有股權質押,佔比僅為2.8%,無股不押接近事實。最近一個月來,2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遭遇平倉,比例不高,擠兌風險很大。

6月22日,市場傳言,監管部門本週對券商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大額股權質押需經監管部門同意方能賣出,不允許強行平倉。根據《證券時報》的求證,部分券商確實收到了有關股權質押的口頭通知,股權質押強平將受到限制,需要上報徵得同意。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央行出手了。

此前,央行曾經四次定向降準,從降準次日滬指表現來看,央行正式宣佈方案後,其中三次滬指均出現上漲。

最近一次央行公告定向降準發生在去年國慶節前夕,去年9月30日央行公告定向降準後,國慶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10月9日),滬指上漲0.76%。

雖然最近大盤持續下跌,但外資卻加速流入A股市場。根據統計,近兩個月外資流入A股市場超過1200億,5月份就流入了500多億,創月度流入量新高。

外資流入股票大多都是優質藍籌股,外資是從公司基本面以及中長期角度來進行投資的,外資的大量流入表明很多個股已經跌出了價值,外資願意在這時抄底優質個股。

大盤跌破3000點之後,市場在加速探底,一些優質個股有望逐漸企穩回升。從估值上來看,現在2900點之下的估值已經低於2014年2000點這個位置,也低於2016年2638點的估值,很多個股明顯呈現出超跌的這種狀態。

儘管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定向降準是為了緩解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在當前股市較為敏感的時間點宣佈這一釋放流動性的消息,無疑對股市來說也是利好。另一方面,這種影響主要是情緒方面的,可以緩解市場緊張情緒,不至於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財經評論員朱邦凌

本週央行不斷釋放一些積極的信號,央行展開了20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同時通過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本次定向降準的效果更好,更有針對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資金面緊張的問題,也會提高投資者信心。

——楊德龍

3

債市和樓市影響幾何?

近年來,我國企業槓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過快,債務負擔不斷加重。在國際經濟環境更趨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加劇,一定程度上導致債務風險上升,並存在沿債務鏈、擔保鏈和產業鏈蔓延的風險隱患。

本輪債轉股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對於企業而言,債轉股微觀效果將體現為槓桿率降低、融資成本下降、資產負債結構優化,此外還將有助於企業進行產業整合、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等。

從監管文件出發,實施機構希望救助的是目前債務負擔重,經營陷入困境,但是未來前景光明的企業。

股市崩盤是央媽降準的導火索

對比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降準,降準之後,房地產銷售持續恢復時間在1年以上。這意味著,房地產興盛起碼延續到明年上半年。

股市崩盤是央媽降準的導火索

據克爾瑞研究中心的分析,長期以來,房地產市場始終是銀行鉅額信貸資金的重要出口,降準後釋放出的增量資金很大一部分還是會流向房地產市場。

不過新時代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過去寬鬆的貨幣政策是造成中國槓桿率上升過快的原因之一,在結構性去槓桿下,貨幣政策不會重回全面寬鬆,但去槓桿的壓力較2017年已經有所減輕,同時政策重心向經濟增長傾斜,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中性的基調下,可能會適度放鬆,流動性或將邊際改善。

未來結構性去槓桿仍是工作重點,將繼續限制房地產企業、產能過剩行業的國有企業融資,以及規範地方融資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