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三国里“既生瑜,何生亮”给骗了,其实下联才是重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苏轼笔下的周瑜,在苏轼眼里周瑜是个风姿飒爽,英俊潇洒,气度不凡,智慧过人,抱得美人归的完人。可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周瑜却是个善妒的人,他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很想将之除去,并且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这两个人笔下的周瑜如此不同,人们都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可谁又知道下句呢?印象中的周瑜就是个小气的人都能被气死,又有何脸面谈胸襟呢?其实我们都没有注意下句“君未归,孤何安”,这句话体现了周瑜什么呢?那么历史中的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与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别被三国里“既生瑜,何生亮”给骗了,其实下联才是重点

1、风姿飒爽,美轮美奂是他

历史上的周瑜的确是个极美的人,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被很多人赞不绝口,当地很多人因为他的美貌,称他为“周郎”。这样的容颜,自然也让人多少为之倾倒,他最终也抱得美人归,迎娶了大乔和小乔,成为一段佳话。

别被三国里“既生瑜,何生亮”给骗了,其实下联才是重点

2、才华横溢,年少有为是他

在赤壁之战中,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凭借着他精妙的指挥,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如果没有他的才华横溢,又怎会有这样有谋略的布局?他不仅貌美,而且很有才华,年纪轻轻的他就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别被三国里“既生瑜,何生亮”给骗了,其实下联才是重点

3、胸襟宽广,与人为善是他

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是个特别小气的人,然而历史中的周瑜却截然相反,历史中的周瑜是个有着宽广胸襟的人,当时他追随后孙权后,很快得到孙权的重用,最后孙权还托孤于他,看到孙权如此重视周瑜,很多孙权的肱骨之臣对此很不服气,认为自己追随孙权多年还不及一个才来不久的新人重要。于是便处处为难周瑜,与他作对,但是周瑜并未放在心上,而且处处礼让,最终他的胸怀打动了这些大臣,大臣们也渐渐明白为何周瑜能得到孙权的重用了。“君未归,孤何安”,这局话就是说周瑜希望诸葛亮可以归顺吴国,可以为孙权效力。这样我们还会说他是心胸狭窄之人吗?

别被三国里“既生瑜,何生亮”给骗了,其实下联才是重点

至于诸葛亮,周瑜并未于他有多少交集,更别与他之间发生那么多故事了。《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只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而把周瑜进行了黑化。其实事实并不如《三国演义》中所述那样。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却有人无限接近于完美,周瑜就是这样一个无限接近完美的人,美轮美奂的容貌,聪明绝顶的才情,无比宽阔的胸襟……孙权有周瑜是幸运的,三国有周瑜是幸运的,历史有周瑜这样一位人才更是幸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