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尤記得去年中國版[深夜食堂]上線時,觀眾一片譁然,豆瓣分數更是直逼電視劇評分倒數前五的行列: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而這其中,觀眾最普遍地吐槽在於:“不接地氣,不合國情”

並且對於如何拍出合格的中國版[深夜食堂],這群吃貨們都給出了

富有場景化地建議

比如:老闆正在烤串烤菜烤腰子,而背後是一群創業逼、秀恩愛CP和吹牛逼的大爺們。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就像這樣的: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再比如:東北銀的深夜串攤,裡面坐著金鍊大哥扒蒜小妹、加班中介小姐和遛狗大爺跳舞大媽。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就像這樣的: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更重要的是:深夜食堂怎麼可以沒有中國自己的美食呢?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像這樣的看著哈喇子就不自覺流下來的美食: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如今,我們終於等來了真正屬於中國的[深夜食堂]。因為有一部紀錄片將以上幾點都做到了,以上的動圖就來自這部紀錄片。

它的名字就叫:[人生一串]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人生一串]是由嗶哩嗶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B站與旗幟傳媒聯合出品的紀錄片。

豆瓣上都有人已經發現了B站的轉型之路: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的確,紀錄片文化在B站有天然的土壤,《我在故宮修文物》《尋找手藝》《極地》等紀錄片,都是在B站受到用戶大量好評後迅速引爆話題。

[人生一串]依託於這個土壤,在B站放出先導片後不久,簡短版的預告就有近60萬的播放量,被3萬多用戶收藏。

不僅播放量喜人,這部紀錄片目前雖只更新了2集,在豆瓣上也已經獲得了9分的高分了。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目前該紀錄片在豆瓣已經獲得了9分高分

看過的人紛紛表示:

對這片產生了很深的感情。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已經被饞死了。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甚至有人說:

這紀錄片將中國人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現出來了。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在作為吃貨的小E看來,這個紀錄片之所以口碑如此之高。最基礎的原因在於,拍這紀錄片的團隊,真的懂吃!

從紀錄片的每個細節,都暴露出紀錄片團隊的“吃貨人設”:

比如,紀錄片裡常常會出現的吃貨小tips:

什麼“吃原味蠔必須要注意,殼裡的湯汁千萬別倒,直接喝下去,這才是最鮮美的地方”

這一看就是行家才知道的提示: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再比如:

烤全羊,羊要先塗滿13種中藥混制而成的調料,然後再放入自制的饢坑來烤羊。重要的tips在於:要先用鹽水熄滅饢坑裡的明火,這種高溫的水蒸氣能讓羊肉更鮮嫩。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拍美食,首先你得懂,那麼才能令人對你拍的東西感到信服。

蔡嶽勳導演的[深夜食堂]之所以會撲得那麼厲害,就是因為它最基礎的地方沒有立住:你得先有美食,之後,才想著通過美食去治癒人。老壇酸菜牛肉麵的出現,除了廣告商,沒有人會因此被治癒。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泡麵絕對不會被吃貨列入大半夜出門覓食的清單中

既然是說美食,又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出現,就免不了和[舌尖上的中國]來做對比了。

有一個網友總結得很到位:

相比舌尖(前兩季),([人生一串])少了些大隱於市的空靈,多了木炭煙火的人間氣。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更具“人情味”、更加真實的美食紀錄片。

事實上,[人生一串]從紀錄片的“切入點”上就註定了會產生這樣的區別。

相比於[舌尖中國]把鏡頭對準了中國大江南北的各類美食。[人生一串]的切入點則更為直接和“單一”,它選擇用鏡頭去展示中國30個城市的500多家傳奇燒烤攤

如果說居酒屋是日本最具故事性的飲食場所,那麼燒烤攤就是中國居酒屋般的存在。

[人生一串]的攝製組更是抓住了這個重點,將“燒烤攤的夜生活”拍出了中國人情社會的縮影:

幾串烤肉,一杯美酒,

這就是深夜路邊攤的那份得意,

這就是平凡熱辣的市井人生。

一日不過三餐六尺,人生只是手中一串。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這些吃貨的“市井人生”裡,每個人都與燒烤有著屬於自己的特定的“連接”。

看過之後,我們都不僅要感慨,吃貨最多情

這份情可能只是來自對食物的饞: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也可能來自吃貨間的惺惺相惜: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或是吃貨甚於他人的通感:吃到肉就想到家。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除了吃貨的“美食故事”足夠有趣,[人生一串]還花費了大量鏡頭去講述這些燒烤攤主們對於自家食物製作過程之講究

雖然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燒烤,看似沒有很金貴。但在激烈的競爭下,沒有自己的“獨家訣竅”是很難在燒烤界有立足之地的。畢竟燒烤的客源們,

回頭客佔據了很大比重。

比如:

西昌的涼山小二哥燒烤,小豬肉是他們的招牌,攤主小二哥家的豬肉必須是來自大涼山裡彝族人家的家養土豬: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再比如:

雲南昭通的烤串,當地人管它們叫“把把燒”,為了讓串上的肉入味,這裡的肉串,每一串肉都很少。一般人點肉串都是50、100串起點。

而這其中的馬思燒烤,它的攤主每天要準備 15000 串左右的“把把燒”。他家區別於別人家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他家在燒烤前要蘸的“神秘湯料”: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拍的人懂吃,做的人會做,吃的人吃得香,至此,作為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已經合格了。

而真正讓[人生一串]變得“優秀的”,更在於它在所謂的“單一選題”(燒烤)中,拍出了

深度和廣度

在第一集[無肉不歡]裡,這位名為劉執戈的導演通過聚焦全國各地燒烤攤裡的肉、吃肉的人、烤肉的人,可以說將中國燒烤裡最普遍地現象、最令人產生共鳴的地方,都全面地呈現了出來。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因此看完第一集,其實很難想象,第二集,還能怎麼拍。

但第二集,真的是驚喜。是的!又驚!又喜!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來自第二集導演組“友善”地提醒

第二集的片名叫“比夜更黑”,基本上將中國燒烤界比較知名的“黑暗料理”都介紹了一遍!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如果你覺得“烤腦花”已經是你接受能力範圍之外的食物,那麼烤毛毛蟲、烤蠶蛹、烤蟬蛾、甚至是烤豬眼睛……估計會是你選擇退出這集的理由: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求生欲讓部分B站網友們選擇了放棄

(前方高能)

*

*

*

*

*

*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蠶蛹毛毛蟲以及豬眼

雖然,這些原料看著黑暗,但是製作團隊的“口播詞”可謂是寫得令人聽著就會不自覺地進行口水分泌呢。

看看這段形容烤腦花的,配上那播音腔解說,已經完全忘記吃的是腦子這件事了:

烤腦花味道濃烈,有著更為誘人的原始氣息。以辣椒,蒜蓉為底,上面在佐以碧綠的蔥花,然後澆上劉哥秘製的招牌醬料,所有的一切,只為中和腦花本身的肥膩,小火慢烤,吃進嘴裡,首先感受到表皮的酥脆,然後入口,才體會到那入口即化的軟糯潤滑。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下面這位看著平凡的攤主,恐怕是[人生一串]裡,最情感充沛的存在了。因為他每天都會親自去薅羊x。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親手薅的羊x,配上價格昂貴的果木炭去炭烤。只為給客人們,呈上最美味的“黑暗料理”:

看完胖十斤,你敢點開這篇推送麼?

他的“店”看上去有些破舊,甚至外牆牆體已經開始滑落。但是,他的故事卻很動人:

有一天春節,有幾個老大姐吃了很長時間,最後就剩她們一桌了,到了快要天亮的時候,我實在堅持不住了,我說:大姐啊,天亮了,該回家了,誰知大姐和我說了一句 “ 回什麼家啊,這就是我家啊。”

看完[人生一串],再對比去年“大牌雲集”的[深夜食堂],或許稱前者為中國的[深夜食堂]才是真的實至名歸。

因為懂,這個紀錄片拍出了吃貨們的感同身受。因為懂,這個紀錄片拍出了中國串攤的美食精髓。私以為,看完胖十斤,便是對[人生一串]最大的讚美。再加上這其中的“治癒感”配合著這特定的國情與特色的菜譜,可以說,一部美食紀錄片,甚至拍出了來自中國胃的“民族自豪感”。

胃液唾液共分泌!口水眼淚一齊飛!深夜只有真的勇士,才敢點開這部[人生一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