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作為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剛剛又發生了6.1級中強地震,那麼地震多發國家的日本是如何做到如此小的傷亡率的呢?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國土構成

01.日本的面積及人口

日本作為太平洋上的島國,總面積相當於我國的雲南省(略小於雲南),它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7200多座島嶼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有1.26億,是世界上人口較多的國家。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島國,礦產資源匱乏,卻又是多地震頻發的國家。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全球火山地震帶

02.日本地震多發的原因

全球共由六大板塊構成(即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與板塊交接地帶,極易發生地震,因此也被稱之為地震帶。而日本正好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因此決定了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03日本是如何做到地震低傷亡率的呢?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富士山

地少人多的日本,地震低傷亡率也是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自然因素:日本沒有高大的山脈,作為日本最高的富士山僅3776米,大型河網密度低這就讓日本發生地震後,產生山體滑坡,河流堵塞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我國的汶川地震卻正好相反)。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木質房屋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中學生

2.人文因素:作為多地震,颱風,海嘯的日本。可以說是個經歷過多災多難的國家,其國民應對地震的經驗豐富,意識強。(日本在基礎教育中大量講授地震等自然災害知識及應對方法)。其次,日本的房屋結構多以低矮的木質結構房為主,與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相比,地震後所帶來的損失,破壞小,災後重建難度低。同時日本國家級地震預報、救援體系較完善。震前預報、震中救援、震後重建體系完善。實現快速應急體系全國覆蓋,大大地將地震危害減少到最低。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明星濱崎步

6.1級中強地震,僅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祈禱

由此可見,作為島國的日本,其綜合因素集中於一體,在不利的自然因素下,其很多方式方法還是值得稱道的,很多經驗還是值得學習的。同時也希望日本災區人民能早日實現災後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