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调查:一场平台与商家的“猫鼠游戏”

■三问拼多多:宽进严出是“钓鱼”吗?■消费者获得10倍赔付了吗?■罚没资金谁来监管?

章蔚玮 戚夜云

近日,拼多多遭遇商家密集维权,称被拼多多无故扣押货款。对此,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端午节(6月18日)紧急召开媒体沟通会,对相关质疑做了一一回应。

这些问题,拼多多在努力给出答案,但尚不能解答所有质疑,《IT时报》将继续持续跟踪报道。

一场零和博弈

6月的第二周开始,聚集在上海拼多多总部楼下的商户人数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几人到60至70人,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上海,目的是要回被平台以“违规赔付买家”名义冻结或者已经“划走”的货款。在5、6月期间,拼多多集中对一批商户进行了违规处罚,冻结或处罚资金人均在10万以上,是这次大规模维权事件的导火索。对售假商家进行处罚,是电商平台打假的必然手段,但拼多多似乎手段格外“激烈”。相比动用工商等行政手段联合整治,拼多多更偏爱“罚款”,并因此不断引发与商户的纠纷。

6月3日,嘉兴袜商李利(化名)收到拼多多的站内信,通知他店铺内销售的商品存在与“描述不符”的违规情况。在这封信中,拼多多称,经过他们实测,李利销售的袜子96.7%成分为聚酯纤维,与店铺所描述的“全棉”不符,须接受处理,即“赔付买家从2018年1月31日至2018年4月29日期间所有订单总交易额3倍的金额。”据此计算,李利要被罚70余万元,但他账户里当时只有10万元。

李利在接到“站内信”2天后提出申诉,向平台提交由浙江省袜业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旗下浙江钛石纺织监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这份报告的检测结果为:其店铺销售的袜子含棉量为75.8%。对于李利的申诉理由,拼多多并没有采纳,6月20日, 10万元余额被全部“清零",他并不清楚钱款的具体去向,只是在交易记录看到“编号×××商品涉嫌描述不符”的一行说明。

然而,为何两份针对同一产品的质检报告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商户的报告能否被采信?恐怕只能通过法庭解决,但李利的账户余额已经为零。

对此,拼多多的解释是,平台会不定期地对商品进行抽检,部分商品的赔付裁定,需经神秘买家采购送样、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报告等流程。

出现上述情况,有可能是抽检的商品批次属于4月,但中间需要一定的送样、检测流程,故最终确定商品有问题的时效会有延后。

此外,根据平台与商户的协议,确认商品存在描述不符问题后,将按不同情形追溯数月订单,为消费者进行三倍赔付。

“零门槛”的悖论

媒体常常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拼多多:成立仅两年多的拼多多,2017年的GMV(成交总额)超过千亿,达到这个目标,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淘宝用了5年。今年3月,也有媒体爆料,开年仅3个月,拼多多的GMV已经达到400亿元。

尽管黄峥为拼多多讲了很多“Facebook电商”“线上Costco+迪士尼”的愿景,但不可否认,“零门槛上线”是拼多多商家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并由此带来大量的假货和劣质商品投诉。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度拼多多的投诉量占比高达14.56%。

这是一场猫鼠游戏。

为此,拼多多规定,对关联商家执行连带处理措施,甚至在其《协议》中对关联关系做了详细解释:店铺入驻人、管理人、紧急联系人等登记信息存在交叉(若店铺入驻人、管理人、紧急联系人等发生过变更,则包括变更前后的主体,下同);店铺提现银行账户、与提现银行账户绑定的手机号码等存在信息交叉。一旦发现问题,拼多多有权对关联圈内的店铺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统一增加或扣减信誉值,统一扣划店铺资金,统一中止/终止平台服务等。

“这些规定都是在打假过程中一点点发现漏洞,并完善的。”拼多多人士表示。

“为什么拼多多不能在店铺和商品审核阶段承担更多责任呢?”曾在拼多多上买到劣质水果的傅国(化名)认为,“宽进严出”的打假方式是本末倒置,事后惩罚根本没办法降低大多数消费者损失,“如果这个假货已经卖了100万元,但钱已经被商家陆续提现,就算拼多多查封账户余额,消费者能够拿到的赔付也很少啊。”

“10倍赔付”消费者很难拿到

尽管此次引爆舆论的是商家与拼多多之间的纠纷,但黄峥在沟通会上表示,消费者权益是拼多多考量的第一要素,所有罚款百分之百返还消费者。

今年3月入驻拼多多的商户王霞(化名),因涉嫌销售假冒金士顿U盘遭到用户起诉,拼多多作为平台管理方与她一起站在了被告席上。尽管在法院发布最终裁定报告前,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货值为4000多元,王霞赔偿了买家8000元,但拼多多方对买家的回应是:只能退款,无法按10倍金额赔偿。可蹊跷的是,6月14日,王霞的账户以“售假”为由被平台划走4万多元,恰恰是这次纠纷商品销售额的10倍。

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虽然法律规定商品涉假可以获得三倍赔偿,商家自我约束提高至十倍同样具备法律效力。消费者如果认定所购商品为假冒产品,需要承担相关举证的责任,出具第三方检测机构或者官方检验报告。但如果出具相关报告之后,平台拒绝履行假一赔十的承诺,消费者可以到法院起诉。

第三方支付牌照之谜

在此前的媒体沟通会上,拼多多法务负责人表示,商家被扣的钱款并没有进入拼多多账户,而是将这些钱款以消费券的形式赔付给消费者。黄峥也提到,因为拼多多并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无法直接给消费者赔付现金。

根据被罚商户提供的银行交易记录,日常货款全部自动进入一个名为“平安银行电子商务交易资金专户”中,而他们涉嫌违规被扣罚的款项也是从这个资金账户中被“划走”。

但令人困惑的是,如果确定商户售假,为什么不能将冻结的款项原路返还到消费者的支付账户中?为什么要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这意味着消费者不能提现,只能在拼多多进行二次消费。换句话说,相当于将所有罚没的款项全部变成了拼多多的预付费卡,而根据央行规定,发放预付费卡一定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