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上班的年轻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夜幕微凉月如初

这个问题,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在国企上班的年轻人,最后都老了。

我们还是有必要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不然看待问题容易想当然,人云亦云。

国有企业是我们的特色,如果这个理解不了,说明还不够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要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重要领域必须国家接管,体现国家意志。这和西方的资本注意纯粹自由竞争是有区别的。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前边是加一个修饰词定语的,叫做“特色”。说明我们的市场经济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在关键领域必须加以“计划”,或者说叫“干预”。“五年计划”大家都听过。现在是“十三五”。当然,我们不允许叫做“计划经济”。因为市场化占主导地位。

国企或多或少都带点垄断性质,这和上边讨论的一脉相承。不垄断如何体现国家意志呢,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呢?想想能源,电信,大型工程就是国有的。试想,如果他们私有化,哪天他们不高兴突然给你来个停电,停网,大家不就玩完了?在这里,利润、效益不是它们的终极目标(区别于私营企业)。完成相关规划,五年计划,保障安全,稳定才是重点。比方修建个建筑大工程,哪天(二十年后)出了质量问题倒塌了,而如果私营企业倒闭了,找谁算账去?相对说来,非国有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利润,效率,眼前利益,谁会去关注20年后?

国有企业或多或少带点公益性质。火车,人多人少都发车,价格都一成不变。如果完全市场化你试试,那春运时价格一定高的离谱。为什么不私有化大家就大致明白了。再比如邮政虽然办事效率低,但是能保证偏远地区可以低价收包裹。你让普通快递公司试试,亏死它。顺丰效率最高,技术最好,但是我们县城就没有顺丰,因为它来肯定亏本啊,谁那么傻才来。

国企分很多类型。可以分为垄断型国企、充分竞争型国企,还有公益型国企。从级别可以分为央企、国有银行、地方国企等

所以,这么多类型,想要一概而论是很难的。垄断型和充分竞争型肯定完全不一样。垄断型更加“像”国企,很多体制外的人所理解的国企多半是这类企业。烟草、石油、电力就是这一类。相对说来,这里更加注重关系,更加旱涝保收。

而我要重点讲的是充分竞争型的央企。为什么?因为我更了解更有发言权嘛,其他类型的我也没有亲自待过。

首先,国企是个大熔炉,大学校。这里能学到的东西很多。有人说,私企不是也多吗!不一样。比方说你在一个小装修公司,虽然工资比国企普通员工高,但是知识面仅限于小型项目。而在国企,可以有机会接触国际性的大项目,可以攻克世界难题。如果连这个机会都没有,那它至少没有资格号称央企。不过,国企的学习效率要低于民营企业。国企是什么都给你学,只要你想学。而民营是针对性特别强,如何为本企业快速带来利润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不该你了解的,请不要花时间去学,公司养你不是让你来学习的(要学习你去大学或国企呀)。

但是问题也有,那就是如果员工不爱学,那真的是容易废了。因为正如刚说的,国企相对来说不会逼你去学。这和大学很像,想学可以学很多东西(图书馆、实验室、导师项目)。不学的话,每天玩游戏,睡大觉,只要考试考60分也能过。而民营更像中学,老师每天逼着你学习,不然影响升学率可怎么办?但是所学仅限于考试重点。

有人说华为、阿里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科技,而国企没有。这是体制外人士的一种错误判断而已。华为阿里等做的产品比较接地气(手机、通信、操作系统、购物、支付),所以大家了解的多。而国企一般是大型项目,还有涉及机密的,普通人可能很少有机会接触。比方说跨海大桥,你说有没有核心科技?只不过没有拿出来炒作而已。不过说到创新能力,在某些方面,民营要强一些。特别是互联网、计算机类的科技企业。因为这样的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不变革根本不行。相反,国企做的往往更是传统型的,需要百年积淀的技术。这些技术不是谁靠创新想上就能上的。或者说,根本不可能让普通民营企业有机会去尝试,比如普通企业敢让你造火箭吗。科技类的产品,错了就错了,大不了换个手机,大不了几千元的交易泡汤(支付失败数据丢失等),大不了电脑重启,大不了网盘上的东西全被清空。但是重点工程你试试,创新出了错,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关于国企的薪酬待遇。这个同样不能一概而论。国企流行论资排辈,待遇与级别有关。一线员工的收入非常非常低,要低于同行,而高管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了。员工若整天混日子,只要不犯大错,就基本不会失业,这就给外界一种混日子的感觉。甚至认为每天就是喝茶看报纸。但是如果求上进,就永无止境。可以一直做到公司董事长。董事长是有任期的,五年换届,人人都有机会。假如在阿里,你试试,无论你能力多强,永远没有机会挑战马云的地位。因为到这个层次,已经不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资本”。谁有资本谁就是赢家,无产者只能是打工。

有人说,国企想竞争高管是要拼关系的。只能说有这个因素,但是并不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充分竞争性国企。另外,关系也是一种能力,这里说的关系不包括血缘关系,而仅仅是溜须拍马,业务往来,公关等得来的后天关系。另外,也很少听说哪个高管真的是凭血缘关系就可以当高管。反而在私企更常见的多,特别是家族企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底层员工,基层小领导,依靠血缘关系进来的,确实比较多。总之说来就是,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基本上要求很低,工资也低,也可以混日子。但是往上走,拼的就是能力

我们回到题主提的问题,那些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还是那句话,什么样的都有。拿我见到的同事来说。有混日子的,学历低的,能力一般的,到四十岁还拿着不到一万的月薪,高不成低不就。有不到四十岁就混到高管的,当人大代表的,被最高领导人接见的,享受国家级津贴的,经常和院士在一起开会讨论世界级工程难题的……

所以说,两极分化还是比较严重,差的收入还不如卖茶叶蛋,好的虽然收入不一定特别高,但至少见到的大世面不是普通民营企业所能比。

好像有点废话了。那我们从概率上讲吧。普通能力的人,在民营企业成功的几率高一些,多数人在国企也就是一些工人,顶多混个中层。但是继续往上走的话,又反过来了,国企成功的几率更高。就是说,对于智商情商超群,又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无产者,在国企更有可能平台更大,前途不可限量。


犍为真人

作为一个曾经的老国企,我来谈谈我所了解的国企吧。我是九十年代进入国企,工作十几年后辞职出来。因为还有一些朋友和同学,这两年回去过几次,我原先所在的部门,基本已经没有熟悉的人了,骨干差不多走光了。办公室还是那个办公室,办公桌还是那个办公桌,但是人都不认识了,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我在国企的时候,各个部门很多年轻人,到九十年代末期,年轻人都挑起了大梁,成为了各个专业领域的骨干。九十年代中后期,企业选拔中层干部,开始搞公开竞聘,美其名曰为了公平公正,其实,那不过是遮人耳目罢了。当看到领导的司机和车间工人通过关系混成了职员,旋即提拔成中层干部以后,很多人就心灰意冷了。2000开始,陆陆续续有人辞职,07-10年间辞职达到了高峰,研发、工艺、质量、生产、设备、销售、财务等部门,很多骨干员工选择了辞职,以至于有的部门出现了青黄不接。据我了解,这些当时的年轻人主要是去了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一部分去了私企。技术、质量和生产等部门辞职人员大都是去了同行业私企,基本上,全国同行业厂家都有这些老同事的身影,据说一个个混的都不错。大部分都是企业的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待遇不菲。

第二,一部分做了专职审核员。质量部门的很多人因为具有国家注册审核员资格,实习期结束以后,在国企发展渺茫,好几个辞职去了认证公司做了专职审核员,其中不乏国内知名的大型认证公司,收入也是非常可观。

第三,一部分自己做生意。还有几个我认识的同事,辞职以后开始做生意,有开广告公司,有开装修装饰公司,还有做贸易公司的。一个个做的风生水起,据说,有一个做家具生意的,现在颇有身价。

第四,一部分考研后进入高校。考研的有好几个,仅我所在的部门就两个。现在,都在大学做老师。平常也没什么课,也不用坐班,一边“误人子弟”一边在外面做项目,从开的车来看,年收入肯定不低。


管理那点事

其实国企也是有不同类别和三六九等划分的。

国有企业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划分:

  • 一是按垄断与否,分为了垄断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

  • 二是按资产管理权限级别,分为了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比如一些垄断性央企,烟草、电力、金融,那可是杠杠的,比如全球500强中,排名靠前的就几乎都是国企。

至于中国企业500强,那就更不得了了。

而且,国企对于人才的招聘要求还是蛮高的,新进的员工除了有关系的外,还多半是好学校、高学历,比如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就能看出来:

国企工作的好处就是有较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福利保障,而且风险相对较小。

但是,国企入门难,不容易进入,而且复杂的体制,规模又巨大,同时产权也不够清晰,所以人际关系相对复杂,论资排辈也在所难免。

国企上班的年轻人最后都怎样了?

这个真的不能一概而论啊,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以及个人情况,是会有很大差距的。

既可能很有成长和锻炼性,不断学习和提升,也可能一潭死水、枯燥无聊,甚至勾心斗角。

不过,就我身边的同学来看,多半还是相对稳定,收入也还行,但确实有不少会心累,要么是人际关系复杂,要么是感觉上升空间有限。

所以,也有些人自己跳出来了,跑到更具竞争力与活力的民营企业,甚至是自己做点小事情。


评论区有国企工作的,也欢迎给大家谈谈你的情况啊。


冯起升

前三桶油员工路过。

作为新时代的90后,就呆头鹅所知,我们那届进来的大概50人,硕士30多,本科10几个,现在3年不到,走了三分之一。

呆头鹅认识的在另一家三桶油的同学,他们那届接近100人,不到2年走了一半。

聚呆头鹅观察,走的多的大多是学校很好的,比如,咋那届东南、大连理工、浙大等基本都走了,有的跨专业从化工转新能源、汽车电池,有的转行做码农,有的甚至做律师,还有个华南理工的去了证券公司。

而留下来的也有不少精英,以女性为多,像呆头鹅曾在总部呆过,香风阵阵,娘子军多,某些部门,除了处长,主任,和个把男生,其他7.8人都是女孩。

呆头鹅也见过某些30多还是普通职工的年轻人,有的是随遇而安不会表现,有的是做事懒散,听天由命,也有能力突出但不会做人的,这样的少,大部分还是每天酱油,领导不怎么认可的,也难怪同龄人要不升迁要不跳槽去其他优秀公司了。

但是,国企也有很多优秀的中层骨干,不但能力突出,而且乐于奉献,像呆头鹅就知道不少人刚毕业就献身海外市场,一打拼就呆在外10多年的。

不排除国企有些人情关系,但你真有实才也不会被埋没的,别的不说,我知道就有些农民出身、高中毕业从工人做到经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家觉得呢?


啊呆头鹅

在这,主要回答大学毕业后,在国企上班的年轻人,主要有三种出路吧!

第一种,入职三年内,是一个离职高峰。原因很多,有些是考研走了,有些是生活不习惯,有些因为男女朋友,也有些觉得和自已想像的国企不一样,有些觉得待遇低。总之,只要有个能说服自己内心的原因,就会离去。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客观原因都有。客观上,目前人才市场上环境比较宽松,大学生找工会并不太难,人员好流动,并且初级人才,待遇差别不大。主观上,这年龄段的同学,心性并不成熟、稳定,各种决定顾虑少,牵挂少,决定快,无论是去还是留。这在年轻时都很正常,不必挂怀。

第二个离职高峰,会在三十至四十五岁之间。此时,在国企己经有了不少的工作经验,有些还成了骨干,独挡一面,也会积累一些人脉。人才市场对这类人材是有一定渴求度的。国企虽有机构臃肿,人际关系复杂,基层待遇低,高层收入有上限等问题,但是现在还保留在国家队中的企业,大多管理规范,接触高端、重要项目的机会多,还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员,是很受欢迎的。加之此年龄段,年富力强,很多人都愿意去为自己价值最大化拼搏一下。


第三种,超过一定年龄,或者在国企混得不错的,多半会选择在国企终老退休。国企的五险一金缴纳规范,退休金个人账户累计很饱满,为最后不长的时间去冒险不值得。在国企的环境,工作节奏,人际关系也大多驾轻就熟。大部份国企对老职工也多有关照。市场对这类人的需求度也不高了,也多乐于在国企“安渡晚年”。

学历不高的年轻人,我看到的,大多数会比较珍惜在国企工作的机会,选择流动的,相对较少。


净月暖阳


喜欢香菇

在国企上班快5年了,我们这公司过节没福利。就是各种补贴不错,忙的时候天天加班,中午晚上加班,一天10多个小时。一加就是半个月。不忙就天天放假。在国企有关系才能过的好,没关系你来时候是啥。基本一辈子就那岗位。而且国企都是关系户,一个一线员工都与哪个老总是亲戚。反正不能到处得罪人。而且老员工,特别懒。都不用做事。反正个人觉得想在国企待着。要么有关系。要么自己高学历。要么自己要比别人付出几十倍努力,也许领导看到了。还可能升职。否则一辈子一线。


时光带走的人我不稀罕12315641

我在通信行业,国企就是养老,别想有太大作为,这人际关系太重要了,前一段单位竟聘,海归的,同济的,哈工大的都没聘过一个副总媳妇,想养老就去国企,但不要去市场口,技术口挣的多,市场都是辛苦钱啊


烁竹CL

本人国企16年,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吧。

刚进厂的时候,雄心勃勃,一门心思的准备一展抱负,为党为国!可是渐渐发现并不是有技术、有激情就能在国企混下去,我们一起进来有近百人吧,后面每年进来百人左右持续进人三年。

三年后开始拉开差距了,有人当了主任,有人当了技术员,有人还在一线。

五年后,技术员岗开始离职,走了将近一半。

十年后工人岗全部辞职。

领导岗一个没走。

到现在,除了领导岗位的,几乎都辞职了。

到不是说国企不好,只是有些不适合那些有理想,无背景的人。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有本事未必有用,人情在国企是很重要的。

再深说,没什么意思了,你懂的。


芸芸百姓

国企已经离职年轻人路过。

先交代下背景,

我14年进的重庆某国有企业,

号称排名第一的汽车厂。


做了3年,

17年离职。


国企好不好,

这个看你怎么看,

很多人都挤不进去,

有的人想出来却出不来。


在很多人眼里,

国企待遇好,福利高,有保障。

如果你没有雄心壮志,

只想安稳过日子,

那可以的。


工资不高,但是五险一金都有,

算下来,

月收入大几千还是有的。

对于打工族可能真的不错的。


但是,

那种僵化的体质,

无力挣扎的束缚感,

让人很难受,

尤其是有一点上进心的人。


你的身边都是些毫无理想斗志的人,

天天过的很消极,

眼光也很狭隘。

天天开不完的会,

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写不完的汇报材料。


我不想这样过一辈子,

所以我毅然辞职了。


现在出来后,

过的很潇洒。

目前转行互联网,

是互联网团队的负责人之一,

有自己的公司,

自己的团队,

自己的社群,

自己的网站,

自己的项目等等。


身边都是朝气蓬勃追求上进的年轻人,

月收入也5W+,

日子过得还不错,

感谢自己当初敢下这个决心,

也感谢家人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