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一)秦始皇 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滅六國統一全國、擊匈奴保證邊境安穩、徵南越擴大了疆域、修靈渠溝通水系、廢分封代郡縣加強統治、書同文車同軌促進文化發展、建長城抵禦匈奴......這些功績無論哪一個都足以名垂千古,而這些全部都發生在了這一個人身上。但是到了晚年開始追求長生之術,開始變得暴躁起來,徵用大量的民夫修建阿房宮以及自己的皇陵,導致民怨沸騰,這些最終動搖了秦朝的根本,以至於始皇帝時候,這個強大的帝國迅速分崩離析。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千古一帝 — 秦始皇

(二)漢武帝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西漢的第七位皇帝,設立中朝鞏固皇權、設刺史監察地方、開察舉選拔人才、推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思想,為儒家思想成為統治者思想奠定了基礎。軍事方面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經濟方面開闢絲綢之路,加強了與西域各國的聯繫。在位期間國家經濟繁榮昌盛,但老年發動了巫蠱之亂,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漢武大帝

(三)唐太宗 李世民 (公元598年—公元649年)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朝末年率軍平定各軍閥,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後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唐太宗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大力推廣科舉制選拔人才,對外則進行開疆擴土,徵高昌,吐谷渾,攻滅東突厥,薛延陀,重創高句麗,使唐朝成為整個封建王朝最強大的國家,而這一段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長安城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各國使者紛至而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但老年以後開始追求得道成仙,結果丹藥毒性發作不治身亡。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唐太宗李世民

(四)宋太祖 趙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

大宋王朝的建立者,發動陳橋事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滅亡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的大部分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長期戰亂,百姓得以修生養息,杯酒釋兵權,將全國的司法、行政、將軍等權利收歸中央,此後宋朝的幾百年中沒有發生過武將篡權的情況。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立殿試,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減輕徭役,以法治國澄清吏治,移風易俗,但是重文輕武導致宋朝整個歷史都是軍事力量不足,為以後的積弱埋下了禍根。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宋太祖趙匡胤

(五)成吉思汗 鐵木真(公元1162年—公元1227年)

元朝的建立者,軍事上幾乎統一了整個亞歐大陸,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元朝時期的驛站制度形成了當今的郵政,經濟上開闢了亞歐大陸溝通的通道,為絲綢之路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任人唯賢,量才適用,促進了文化的發展,但是成吉思汗的常年征戰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大量的百姓倒在了成吉思汗的鐵騎之下。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一代天驕 — 成吉思汗

(六)明成祖 朱棣(公元1360年 — 公元1424年)

明朝的第三任皇帝,發動靖康之難,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得了皇位,取得皇位後遷都北京,加強了中央對全國的統治,設立內閣加強了中央集權,南征安南擴大了明朝疆域,派鄭和下西洋加強與西洋各國的聯繫,編纂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暢通了京杭大運河,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南北交流,在位期間被稱為“永樂盛世”。但是其治下賦稅太高,百姓痛苦不堪。五次攻打蒙古雖然加強了對北地的控制,但對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負擔。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明成祖 — 朱棣

(七)清世祖 玄燁 (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

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二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擒鰲拜、平三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消滅了盤踞在臺灣的明朝鄭氏,收回了臺灣,戰沙俄,以文件的形式確定了黑龍江的領土控制,開放了海禁,禁止圈地,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善待蒙古各族,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但文化方面大興文字獄,極大地遏制了文化的發展,另外後期缺乏創新精神,默守陳規,使中國大大的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帝皇

清世祖 — 玄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