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一个朴门农场,难点在哪?

提起朴门,外行的人一头雾水,内行的恐怕有的也是一知半解。以小二为例,农场做了五年多,也还是半吊子。从设计到运营,一步一个坑,爬起来走一段又掉下另一个坑,如果不是爹娘生的慢性子,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那么,难点到底在哪?

< 1 >

设计不合理

农场,从选扯开始,就是观察与设计两条腿一起走。

设计分为被动设计与主动设计,被动设计是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坑,坑带来的反馈促使你去调整并重新设计;主动设计是从观察出发、经过反复推演,试点实践,从反馈中不断推进的设计。

以小二的雨后大地为例。农场的前身是家里的脐橙园,除一小片区有桔子之外全是脐橙,算是一个常规的单一品种果园。

小二接手之后的工作首先是停止农药化肥,增加覆盖,修建水池铺水管……并没有设计。后来砍脐橙树,砍一批增加一个品种确立一个分区,山顶是混合水果,山脚是猕猴桃与百香果,半山腰有无花果还有新的脐橙,山北坡是姜……

想做好一个朴门农场,难点在哪?

△ 北山坡的姜

养鸡的地方经历过山脚、山北坡、半山腰、山项,鸡棚搭了一个两个……五个,每一次都得重新围网。

围绕这些分区调整路的动线、再调整灌溉用水的走向,有些是前一年刚做好,隔年就重新调整,这就是被动设计的问题,不能从全局去思考设计的合理性,于是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到现在恨不得重新来过。

今年决定不再养鸡,山顶所有分区合并为百香果区,山脚的全部合并为猕猴桃区……这可是五年的时间啊。

< 2 >

品种太多

满山的水果蔬菜,一年四季每个月都不间断,吃到饱吃到撑,连想像一下这样的农场都觉得超赞吧?这也是小二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朴门称它为食物森林,农场二月的草莓、五月的杨梅、六月的桃、七月的无花果、八月的百香果、九月的猕猴桃……确实都是吃到不想吃。

但是,自己吃饱全家就不饿了吗?靠外来的收入来支撑农场的运营,说明农场自身还不可持续。小二从上山开始,面临的就是解决现实的问题,如何让农场的收入可以支撑农场的运营。

绕进食物森林这个胡同之后,每年新增大量的品种,现实却是残酷的。杏李山楂石榴枣柿子还没有吃过,西瓜甜瓜黄瓜丝瓜也都只能尝尝,有些蔬菜只种而没收,还有的只播种,连苗都没看见……

后来想想也正常,每个品种的习性都不一样,有的喜水,有的耐旱,有的需要肥沃的土壤……在没有详细了解并试验过的情况下,就如此多数量的种植,结果也就是“该”了。

想做好一个朴门农场,难点在哪?

△ 半荒废的山顶菜园

从问题到答案,去年开始之后大做减法,品种减去一半以上,面积也相应缩小一半。今年的品种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做减法,面积却恢复到最初的状态。一减一加,北山坡种满了姜,山脚下全是芋头脚板薯,猕猴桃没有人工授粉比去年挂果更多,精心管理下的百香果脐橙比去年长势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