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嵩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屬伏牛山系。介於東經112°56′07″~113°11′32″,北緯34°23′31″~34°35′53″。

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嵩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中國名勝風景區,為五嶽中的中嶽。2004年2月,嵩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

主要山峰

太室山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太室山

太室山,主峰峻極峰為嵩山之東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築為中嶽廟、 嵩陽書院。據傳, 禹王的第一個妻子 塗山氏生啟於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三十六峰,巖幛蒼翠相間,峰壁環向攢聳,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極峰”,則以《 詩經·嵩高》“峻極於天”為名,後因清高宗 乾隆遊嵩山時,曾在此賦詩立碑,所以又稱“御碑峰”。登上峻極峰遠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 箕山面拱,前有潁水奔流,北望黃河如帶。倚石俯瞰,腳下峰壑開綻,凌嶒參差,大有“ 一覽眾山小”之氣勢。山峰間雲嵐瞬息萬變,美不勝收。正如詩中所說:“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顏。白雲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縹緲間。”

少室山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少室山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山勢陡峭峻拔,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頗為壯觀。少室山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據《 河南府志》載, 金宣宗完顏列與 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戰時,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頂屯兵,故稱“御寨山”。少室山距太室山約10千米,山上 連天峰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為少林寺。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御寨山西有水櫃一處,人稱“小飲馬池”,水量能供萬人食用,傳說明末李際遇起義之時曾在此處駐兵。

嵩山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嵩山地區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文化高度繁榮,這裡 道、 佛、 儒三教薈萃,三教中最早、最具影響力的典型代表,今天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太室山下的 中嶽廟,始建於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徵。

太室山南麓的 嵩陽書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徵,是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少室山中以 少林武術聞名於天下的 少林寺,是嵩山釋家的象徵。

少林寺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於北魏 太和十九年(495年)。據傳,印度名僧菩提達摩禪師曾駐錫於此。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過秦王 李世民,貞觀年間(627年~649年)重修少林寺,唐代以後僧徒在此講經習武,禪宗和少林寺名揚天下,千年來少林僧人潛心研究佛法與武學,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國廣為傳播,影響日漸深遠,少林武術更是中華武術的瑰寶,蠻聲海內外。與少林寺題材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經久不衰,反應了現代人對少林精神的喜愛。現存建築有山門、 方丈室、達摩亭、白衣殿、 千佛殿等,已毀的 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已修復。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羅漢朝 毗盧”壁畫,壁畫約300多平方米。

塔林在少林寺西300米的山腳下,是自唐朝以來歷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1000多年來,已經建成250多座,是我國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態各異,大多有雕刻和題記,反應了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1983年,國務院確定 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包括少林寺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作為少林寺的組成部分,還有達摩當年面壁處的初祖庵、慧可的二祖庵。初祖庵在少林寺塔院北之山巔上,今存北宋宣和七年(1125)所建大殿,闊進各三間,單簷歇山頂建築,1983年曾落架按原貌重修。二祖庵在少林寺對面的缽盂峰頂,今存硬山式小殿,唐、元、明塔各一座,清碑數通。

永泰寺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永泰寺

永泰寺,位於太室山西麓,創建於北魏,原名明練寺,唐為紀念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為尼,更名為永泰寺。寺內現有大雄殿、毗尼殿等,系清代建築。塔兩座,分別為唐朝和明朝所建。門前經幢兩座,上刻陀羅尼經,系唐代造。寺外有唐碑一通,述寺史沿革。寺院四面群峰環峙,門前有溪澗流過,環境清幽秀麗。

會善寺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會善寺

會善寺及琉璃戒壇,位於積翠峰下,原為魏孝文帝避暑離宮,恭陵王舍宮為寺,孝明帝時名閒居寺,隨代改名嵩陽寺、會善寺,後毀於兵火。唐初重建寺宇,武則天曾臨幸此寺,拜寺中高僧道安為國師。密教高僧一行和尚及其弟子元同在寺中創設戒壇,俗稱琉璃戒壇,是唐代全國重要戒壇之一。五代後梁時,此寺曾一度毀廢。宋初重建大殿,此後歷代皆有重修。現存會善寺為一小院,院中大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五間,三架進深,單簷歇山頂,斗拱碩大樸實,是嵩嶽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小院西數百米處有唐建淨藏禪師塔,塔基高大,塔身粗壯,工藝奇巧,是古塔中之珍品。歷代住寺高僧除一行師徒外,又有道安禪師(俗稱老安和尚)及其弟子淨藏。

嵩嶽寺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嵩嶽寺

嵩嶽寺,位於太室山南麓,亦是一林泉秀美的風景之區。原址為孝明帝之離宮, 正光元年(520)改為寺,初名永明閒居寺。隋唐兩代曾對寺院進行過大規模擴修。唐李邕《嵩嶽寺碑》載:寺院為一廣大佛剎,“殫極國材,濟濟僧徒,彌七百眾,落落殿宇一千間”。當時寺中有七佛殿(風陽殿)、定光佛堂、無量佛殿、禪院等。北魏時所建寶塔仍存,俗稱嵩嶽寺塔,磚構,密簷式,塔高40餘米,15層,平面是12角形,“發地四鋪而聳,凌空八相而圓,方丈十二,戶牖數百”,至今不失其偉岸壯麗。是國內現存最古的密簷式磚塔。

中嶽廟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中嶽廟

中嶽廟是道教勝地,歷代名道士曾在此著書講經。位於太室山東麓的黃蓋峰下,始建於秦,原名“太室祠”。漢武帝時增修“太室祠”,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唐宋時多次擴建,規模宏大;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今日中嶽廟基本上保留了當時的宏偉規模,具有明清 官式建築規模格局和風格特點。中嶽廟佔地十萬平方米,廟院南北長650多米,東西寬160多米。青石板鋪成的大甭道是中嶽廟古建築群的中軸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為中華門、 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化三門、峻極門、崇高峻極坊、中嶽大殿、寢 殿、御書樓,共十一進。天中閣後面的六角亭,配天作鎮坊與崇聖門之間的六角亭,峻極門和化三門之間的四嶽殿臺基,大殿院的兩座 御碑亭和廊廡,寢殿院的廊房以及御書樓兩端的東西順山房,分別位於中軸線的兩側。廟的東西兩路,還分別建有太尉宮、火神宮、祖師宮、小樓宮和 龍王殿等獨立成體的小院落。廟內有330株 古柏、一百通石碑,及神鼎、鐵人等眾多文物。

中嶽大殿:又叫峻極殿,是中嶽廟中規模最大的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歇山式殿頂,黃琉璃瓦頂,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欞子門窗,金碧輝煌,素有“臺閣連雲,甍瓦映日”之稱。大殿內吊 游龍天花板,下鋪磨光青石地面。殿內正座為五米高的中嶽大帝塑像,即 殷朝“聞騁”,經歷代帝王加封為“祟聖大帝天中王”。塑像兩邊有使臣侍者和鎮殿將軍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執斧荷鉞,威風凜凜。明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殿毀於火。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建。

嵩陽書院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 太室山南麓,原名為嵩陽寺,創建於北魏 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為佛教活動場所,僧待多達數百人。 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8年),更名為嵩陽觀,改為道教活動場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為嵩陽書院,以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嵩陽書院是我國古代高等學府之一,它與湖南長沙的 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 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 睢陽書院,並稱我國古代的四大書院。明末書院毀於兵火,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1750多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2000多冊。清代末年,廢除科舉制度,設立學堂,經歷千餘年的書院教育走完了它的歷程。但是,書院作為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載入史冊。

嵩陽書院建築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築佈局,南北長128米,東西寬78米,佔地面積9984平方米。中軸建築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中軸線兩側配房相連,共有古建築106間,多為硬山滾脊灰筒瓦房,古樸大方,雅緻不俗,與中原地區眾多的紅牆綠瓦,雕樑畫棟的寺廟建築截然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

觀星臺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觀星臺

嵩山 觀星臺,即告成觀星臺,大約建於1276年,設計者是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嵩山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搖籃。唐代僧人一行在會善寺編修了《大衍曆》。當時像登封觀星臺這樣的建築在全國有27處,而歷經數百年滄桑, 登封觀星臺成為碩果僅存的一座。此觀星臺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授時歷》:嵩山觀星臺的設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據此可以晝測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過實地測驗,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運轉規律,測定出一年二十四節氣、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精確時刻,實行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歷法—— 授時歷,推算出一個迴歸年為365天5時49分12秒,與科學儀器的測定僅相差26秒,與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曆”分秒不差。但我們的授時歷比格里高利曆早300餘年。

盧崖瀑布

嵩山 嵩山 武功出少林

盧崖瀑布

盧崖瀑布位於登封市東北10公里處,太室山東南的懸練峰和雞鳴峰之間的四里河峽谷內。自峰頂而下,形成了一系列陡崖和寬緩的臺棧。陡崖的下方,急流把河床掏蝕成壺穴,於是形成了瀑布和深潭。在這一條由12個瀑布和12個水潭連在一起的白色峽谷內,瀑布如練,潭水清冽。

唐朝進士鄭谷有“ 八景”詩曰:

月滿嵩門正仲秋,軒轅早行霧中游。

潁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險溽暑收。

石淙河邊堪會飲, 玉溪臺上垂釣鉤。

餘雨少室觀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十二勝景”詩曰:

龍潭貫珠瓊將流,嵩陽 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錢,御寨日落蒼谷口。

石池高聳雲崖畔,石僧迎實站山頭。

石筍鬧林柏濤滾,珠廉飛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雲天嘯,猴子觀天盼解咒。

熊山積雪稍奇觀,峻極遠眺天地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