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兩千年》第33期:燕王臧荼,失敗到沒有任何記載的造反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將國都牽往關中後不久,燕王臧荼便造反了,剛剛進入關中不久的劉邦親自率兵平亂,沒用多久就平定了此次叛亂。作為漢初異姓王中第一個謀反的,《史記》中對這次謀反只用了“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將擊之,得燕王臧荼”一句話帶過,除此之外再無任何記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華夏兩千年》第33期:燕王臧荼,失敗到沒有任何記載的造反

劉邦

而關於燕王臧荼造反的時間更是令人撓頭,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臧荼謀反的時間是在十月,但是在《漢書卷一下高帝紀下》和《資治通鑑》的記載中又是七月,而又在《漢書•異姓諸侯王表第一》中記載的又是九月。

那麼臧荼為什麼造反呢?我們不妨來仔細推敲一番。

臧荼的性格

從臧荼的生平我們不難看出其性格,臧荼本為燕王韓廣舊將,起於秦末,鉅鹿之戰後率兵同項羽入關,在項羽分封天下時,臧荼被封為燕王,而原燕王韓廣則被改封為遼東王。燕王韓廣不願就封,隨即被臧荼殺死,封地亦被吞併。

楚漢爭霸時期,韓信、張耳率兵滅了代國和趙國,隨後燕王臧荼和韓信有了城下之盟,臧荼叛楚降漢。但在楚漢爭霸時期,並未參加實質性戰爭。在項羽戰敗後,劉邦繼續承認臧荼的燕王身份,封號、封地均不變。

《華夏兩千年》第33期:燕王臧荼,失敗到沒有任何記載的造反

臧荼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臧荼在原燕國屬於實力派,否則項羽不會將之封為燕王,也不會如此輕巧便殺死原燕王韓廣。但從其殺死舊主韓廣此事來看,此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念舊情。而從其在楚漢爭霸時期搖擺不定的態度來看,此人沒有決斷力,政治不明確。

因此,臧荼可以說是一個有實權的武將,重私利,沒有進取心,政治頭腦較差的人物。

造反的背景

《高祖本紀》中臧荼的謀反很是唐突,沒有任何預兆。不過在《資治通鑑》中我們似乎不難找到答案。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劉邦在擊敗項羽即位稱帝后,開始了一場規模並不算大的清算。

首先是田橫,田橫是原齊王田榮的弟弟,在項羽殺了田榮之後,田橫便擁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王,繼續反抗項羽。後劉邦派酈食其勸降田廣,在田橫和田廣已經答應後,韓信帶兵攻擊齊國,田橫和田廣惱怒之下烹殺了劉邦的使者酈食其。後田廣被韓信所殺,田橫便投奔了梁地的彭越。劉邦稱帝后,彭越被封為梁王。田橫怕被殺,於是帶領五百隨從入海,居住在海島上。劉邦開始見田橫逃到了海上,於是打算放過他,後來又怕他在外生亂,於是派人召見。田橫不敢去,在劉邦的再三保證和軟逼迫下,田橫帶領兩名隨從前去見劉邦,在走到屍鄉後田橫自殺,而田橫海島上那500手下在知道田橫死後,也隨即自殺(感覺很蹊蹺)。

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廄置。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因此留,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與其弟並肩而事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獨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觀也。”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帝曰:“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之。既葬,二客穿其冢傍孔,皆自剄,下從之。帝聞之,大驚。以橫客皆賢,餘五百人尚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死,亦皆自殺。

其次是季布。季布原本為項羽手下大將,項羽死後劉邦懸賞季布,由於季布的好名聲,給他求情的人不少,最終劉邦赦免了季布,且封季布為郎中。

初,楚人季布為項籍將,數窘辱帝。項籍滅,帝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鉗為奴,自賣於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買置田舍,身之洛陽見藤公,說曰;“季布何罪!臣各為其主用,職耳;項氏臣豈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之!”滕公待間言於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復見之。

最後是丁固。丁固為季布的同母異父弟弟,也是項羽手下大將,與季布的下場不同,劉邦以“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為由,殺了丁固。劉邦殺死丁固後,說道:“讓後世做臣子的人不要效仿丁公!”

布母弟丁公,亦為項羽將,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顧謂丁公曰:“兩賢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及項王滅,丁公謁見。帝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遂斬之,曰:“使後為人臣無效丁公也!”

失敗的造反

臧荼同為項羽舊將,在楚漢爭霸中卻降了劉邦。劉邦作為一個很重義氣的人,是很看不起臧荼的為人的,有個別史料記載劉邦曾在洛陽酒宴上就此羞辱過臧荼。

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以推導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有了以上三人的前車之鑑,尤其是丁固的下場,應該是讓臧荼感到害怕了,他擔心劉邦接下來就要找自己的麻煩。在這種背景下,加上身邊有人加以蠱惑,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或許也為了博取更大的榮華富貴,他的造反似乎說得通了(被手下蠱惑的成分很大)。

《華夏兩千年》第33期:燕王臧荼,失敗到沒有任何記載的造反

盧綰

總之這是一場很失敗的叛亂,失敗到沒有在史書中留下任何記載。在剿滅臧荼的謀反後,劉邦將自己的嫡系盧綰封為燕王。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將擊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盧綰為燕王。使丞相噲將兵攻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