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無論你是準備進入新零售,還是在深耕新零售,希望能透過以下1萬多字的內容能幫助到你,文中列舉了好市多(Costco)、良品鋪子、孩子王、小米、韓都衣舍等企業如何迎戰新零售,我們抽象出重構零售人貨場的邏輯圖和方法論,

讓你重新看待未來零售的新機會。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在零售知識氾濫繁雜的今天,有關新零售信息從各個渠道撲面而來之時,我們感受到的是信息過載,辨識度很低,看到這些而又心生焦慮,各種表象信息往往掩蓋了事物的本質。

和往年最大的不同,今天不論做什麼行業,甚至創業者都往新零售這條路上擠,就連羅振宇、吳曉波等媒體人、財經作家都不約而同在跨年晚會,文章、公開演講等場合開始談論新零售。新零售儼然稱為一種人人關注的熱詞,那麼,新零售處在一個窗口期,我們如何找到新零售下的時代縫隙,並且還能迎著光往前奔跑?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什麼是新零售?

在新零售的世界裡,1千個人有1千種新零售的理解,他們各自都從自己行業的認知來詮釋新零售,每個零售人都有自己的標籤認知,而新,代表的是未知,意味過去的就是舊,不論企業昨天有多大,都不要活在舊的零售裡。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作為從業者,應站在需求鏈的角度去思考,今天,我們的零售該如何重構?

不妨給自己提個問:你們對面的消費者,需要什麼產品?然後進一步思考如何抓住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能夠在這中間捕捉到機會?最終能夠化成企業供應鏈的能力,並以一個柔性供應鏈快速去反應。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它的成功與否,核心就是圍繞人、貨、場中商業元素的重構,能不能真正帶來效率,讓消費者看到就能得到,想到就能買到。從線上購物來看,最早是三日達、隔日達,慢慢就有人提高到次日達,現在

已經發展到3 小時、1 小時甚至30 分鐘就可以送到。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移動互聯網帶來無不處在的消費場景,手機已儼然成為人肢體的延伸,高效地為我們解決出衣、食、住、行所需的信息,支付、物流、社交等需求,前所未有地體會到一切皆有可能,萬物皆零售。手機而接入互聯網之後,消費的生態發生了變化,誰越能提高從“想要”到“得到”的效率,快速幫助消費者匹配到他想要的,誰就越能令顧客滿意,找到商機。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移動和社交的發展,也重新定義了線下零售店的功能,原來是賣東西的零售場景,現在可以成為一個分倉,變成了一個體驗中心、配送中心。新零售時代下,門店原來可以給用戶提供了一個更柔性的供應鏈,可以讓消費者離店後,隨時訂隨時送,無時不刻無處不在地滿足用戶需求。

所見即所得,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更有效率的為顧客創造價值,同時提升企業自身資金效率。

效率從哪裡來?

而今,零售已經進入到商業元素重構才能更好發揮效率的深水區,效率從哪裡求?

1、為什麼大賣場,百貨店遭遇業績會遭遇滑鐵盧?

因為一件成本100元不到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裡要賣到1000元以上,定倍率有驚人的10多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

在注重性價比,注重體驗的消費時代,大賣場,百貨店業績下跌最為慘烈。百思買、家樂福、樂購、人人樂、新一佳,從自建電商到線上線下O2O,經過艱苦卓越的奮戰之後,業績依舊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大部分公司的股東價值已經損失慘重,曾經有超市三巨頭:新一佳、人人樂、華潤。如今新一佳已經破產清算,人人樂已經在虧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2、商業街日漸蕭條

臨街商鋪更替頻繁,一年洗牌率20%,三年60%以上,昔日盛極的商業街,如今空鋪連連,曾經紅極一時的上海的四川北路、杭州的鳳起路、體育場路等很多城市這些耳熟能詳的路段,如今空鋪連連 ,路過之後更是有“人是物非”的感覺。時過境遷,僅僅依靠一個臨街鋪面一鋪吃三代時代已經遠去,現在變成一鋪套三代。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誰是推倒大賣場,百貨店、商業街生意牆的那雙手?

移動互聯網時代裡,人的生活半徑越來越小,“離人最近”的社區商圈已經逐步成熟,沒有好的消費體驗(包括購物環境的體驗、產品體驗、服務體驗、價格體驗等),消費者就沒有動力專程驅車去離家更遠的大賣場、百貨商場、商業街。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其實,更深層次背後是當移動互聯網、社交零售的快速發展,讓商業信息更加透明,消費者覺醒後,再也不願意為步行街和百貨高租金商業地產模式下,所溢出的那部分低效高價埋單。消費者需要知情權和選擇權,這場革命的發動者,將不再是企業家,也不僅僅是朝陽群眾,表面好像是馬雲,而實際上可能是任何一位我們周圍吃瓜的群眾,每個消費者都將可能成為新零售革命的主角。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因為,消費者已經成為零售世界的中心,藉助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他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實時連接起來,掀起零售革命。

雷軍認為唯有提高零售全鏈路(生產、流通、交易)的效率,不讓用戶為降低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而埋單。不用讓所有“降低成本”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產成本里摳索,而從90%的運營、交易成本開刀來創造客戶價值。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效率的提升不是來自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是來自經營者的運營能力,尤其是交付產品給用戶時的交易成本的極大降低,正如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實現,造就了用戶信任的基礎。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正如小米創辦之初,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次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作為經營者,我們都應該有這份勇氣。

在零售運營中找到提升效率的關鍵因素

一、先解構

傳統零售全鏈路裡面,先有工廠,然後生產了產品,再去找通路,然後通過銷售渠道賣給顧客,我們很多朋友經常問我,曉鋒老師,你從事零售這麼多年,認識很多賣場和渠道,能不能幫我介紹?我說介紹沒有問題,能不能賣得動,那是你的事情,渠道的成本很高,渠道就是一個擂臺,出了局全是成本。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認知上的三大誤區:

1)價值誤區

自我價值自我認定,企業認為:我的產品最好。顧客: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有卵用。如凡客誠品從“平價.匠心”轉向“年代感營銷”,廣告火了,企業快熄火了,大家知道的是韓寒體,曾經策劃這個活動的人今天還拿出來作為成功案例津津樂道。平價又匠心,高性價比多好。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世界上有兩種公司:一種是儘可能地說服客戶支付一個高利潤的公司如愛馬仕、法拉利等奢侈品;另一種是拼命把價格降到最低,把利潤都讓給消費者的公司。兩種思路都能行得通,但亞馬遜、小米、好市多都選擇了後者。凡客誠品從探尋顧客價值倒退到企業決定價值,從此品牌走上下坡路。陳年估計忘了,而價值恰恰是由消費需求端發起的。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2)成本誤區

企業習慣從自己內部供應端的成本來定價,經營者自認為:我的價格很公道。顧客:根本就不值,因為我用不著。如魅族pro7,售價以副屏的成本而定,用戶認為副屏雞肋,導致pro7庫存大量積壓,上市4個月後價格從2880元跳水至1600元。消費市場中,只有基於顧客端需求和消費力定價,才能讓客戶主動埋單。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3)體驗誤區

消費者購物從物質的滿足上升為心理的滿足,有時企業自嗨型創新:自認為這樣很酷。顧客:你很酷和我又有關係嗎?如順豐嘿客以店內海報與屏幕代替實體商品,沒有洞察顧客對商品琳琅滿目且可觸達的心理需求,冰冷的屏幕導致體驗感不佳,接連虧損後順豐宣佈放棄順豐嘿客。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人貨場的三大痛點:

1)人的痛點

顧客是想象出來的,射擊卻瞄不準靶心。目標群體是想象出來的顧客,大多數經營者無法精準描述用戶特徵,大數據時代,零售企業要做到比顧客的媽媽還了解顧客。門店的數字化是新零售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分。門店的數字化並不是指商品的數字化,這點現在很多企業都已經做到了,最難的是如何實現顧客的數字化,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的大數據就是個'瞎子',定價和供應鏈都沒辦法做。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2)貨的痛點

用戶不精準,導致採購/訂貨不精準,造成庫存積壓。中國女鞋不同程度的都遭遇了業績的“滑鐵盧,除了百麗、達芙妮外, “女鞋第一股”星期六庫在存積壓太多的情況下,不得不開始大甩賣清庫存,更傳出原價上千的鞋、現價只要89元。在2014年,星期六庫存比例再次大幅攀升,達到47.8%,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間,星期六每年減少200多家門店,星期六的歸母淨利潤總額僅為3.69億元,相當於1年基本虧掉7年賺的錢。用戶不精準,也讓讓美特斯邦威讓原先一代的目標群體漸行漸遠,造成庫存積壓過剩,引發關店潮。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3)場的痛點

渠道多重,會員數據不通,渠道與部門之間互相割裂,甚至左右手互搏,內部互為競爭削弱了體驗,導致一批用戶流失。很多零售企業都想線上線下同價且營銷一致,但運營過程中線上線下變成了競爭關係,延伸為渠道割裂,引發顧客在渠道內的消費場景被分化,體驗得不到一致性,導致忠誠度降低。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人貨場的變化,傳統零售模式逐步瓦解。

因為觀眾需求變了。消費者從單一產品需求到生活解決方案,比如盒馬,圍繞三公里盒區房,提出“你在哪裡,盒馬就在哪裡”的服務,重新定義了零售邊界。在盒區房區域,盒馬不僅送生鮮,提供的社區生活服務,提出““比遠親更近,比近鄰更親”的服務價值。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遊戲規則變了。 從過去品牌商掌握話語權到顧客掌握主導權,消費者可以全天候、跨時空隨時連接一切,社交媒體興起,消費者希望從體驗中感受產品,不再相信品牌商自言自語式的廣告,更喜歡看評論,問知乎,混社群,然後才決定在哪裡購買商品。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競爭賽道變了。

零售基礎設施從人工到邁進人工智能,“物聯網+零售”雲、網、端深度結合實現智能化、自動化零售。無人收銀,刷臉購、無人機、無人倉已經走進零售業,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商業,如絲芙蘭和其他美容品牌開始用人工智能和AR技術為顧客提供虛擬試用體驗。在線上,聊天機器人和機器學習算法自動解析與購物門店相關的問題,在物流方面,阿里巴巴在3D立體包裝方面使用了深度學習技術,目標是在儘可能小的空間內打包更多的東西。機器學習和基於計算機視覺的技術是如何影響零售鏈的所有環節。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以上種種我們看到,以創新用戶價值為核心的零售邏輯正在顯出鋒芒。

以用戶為中心下的消費方式在逆向牽引生產方式變革,零售生態延伸發生改變,我們原來關注C端,現在慢慢關注產業鏈進入到B端,整個體系進行重塑,重塑了供應鏈。

1萬字闡釋“新零售”之新方法、新工具與新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