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很多人都在說羅振宇是騙子,他所做的知識付費也是騙局,你怎麼看?

NicoleHuang42315912

身為文字工作者,從我的角度來說,知識本來就應該是付費的,無論是像老羅的得到app整合知識,還是我這樣的寫稿黨,我們都深知,產出的艱辛,都是在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為用戶提供我們的看法和見解。

在互聯網不夠發達的歲月裡,人們只能通過買書,自我學習去完成知識的積累,見識的開闊,而網絡讓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變的豐富,降低人們獲取知識的成本,甚至讓人們產生了一種,知識是免費的錯覺,對收費的作者和作品開啟嘲諷模式。


1、知識難得,學會鑑別

部分網友認為羅振宇是騙子,他的知識付費是騙局主要是因為花錢購買了課程,卻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學到知識。

有這種想法的用戶,十分需要擺正心態了,知識本來就是靠時間去累積的,並不是簡單聽一個小時的音頻就能速成的。

而在課程購買上,也需要做取捨,並不是一股腦全買了付費課程,那些課程就會自動轉化成你腦中的知識儲備,知識和營養一樣,都是需要自身去吸收、消化的。


2、得到精品課,對已經構建了完整知識體系的用戶更為有效

得到作為一款知識付費項目,已經估值70億,資本象徵著風口,有資本追逐,已經很客觀地說明了得到app的商業價值。

我們也看到,得到上面大量精品課程,並不是教你如何三天背完考研英語單詞,5分鐘速成吉他高手,而是各種谷歌方法論、北大經濟學、家庭教育寶典,這種宏觀向的。這些課程更多地是在傳遞一種方法論,輸出作者自身行之有效的知識體系框架。

很多時候,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擁有大咖們那樣的閱歷和人生經驗,而我們可以通過訂閱他們的課程,瞭解他們看世界的格局和方法論,這才是付費訂閱課程的意義。


作為作者來說,他們將自己對學科和社會的理解,濃縮成幾個小時的系列課程,這背後也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的,從選題到編寫腳本到錄製課程最後課程上線,過程一點都不輕鬆,並不是大多數人以為的動動嘴皮子就能實現的。

作為付費者來說,也許應該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付費,購買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事業格局,生活經歷,看法總結,而不是在付費速成,這個世界上,知識是無法速成的,就像哆啦A夢的記憶麵包,必須將知識消化為己用,才是付費的意義,哪怕零星的知識點,讓付費者有所感觸,也是值得的。



吳懟懟

在極客公園2017IF大會上,羅振宇專門提過這個問題:

羅振宇:總有人黑我們,說我們是在販賣焦慮。我很無奈。周圍沒人比我更焦慮了,內容行業總是很焦慮的。

我起家時就是個網紅,完全不懂商業。前幾天我聽到某大佬對我們評價很高,說我們是“最後一個互聯網產品”。什麼意思呢?就是能夠線上化的,都已經線上化了,除了嚴肅內容。我們是抓住了最後的機會。

我們做得到的時候,是完全不懂流量、轉化率、運營這些的。現在看,這其實是我的幸運。你想,兩年前,流量貴到什麼程度?如果我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傳統互聯網產品,去操作,恐怕早就死了。

這給我一個啟發。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價值要被科技吞噬了,又是互聯網,又是AI、區塊鏈的。就很有焦慮,想怎麼才能轉型。

但我要說,你不需要懂互聯網,懂科技。你做好自己的行業,比如教哲學教了三十年,一直打磨你的課件,怎麼讓學生理解。到最後,互聯網的這些人,會求著你把內容搬到線上去。他們會說,您拿大頭,我拿小頭好了。

比特確實在吞噬世界。那你要怎麼立足?你要在世界中找到你確定的價值,然後讓這部分更有價值。最後,你自以為上不去的那條船,會有人求著你上去的。

現在區塊鏈很火,但我有一句話:馬化騰搶不到潘石屹的錢,區塊鏈也搶不到馬化騰的錢。新技術帶來的是一個增量市場,是創造新價值。你不用有轉型焦慮,幹好自己的活就好了。

羅振宇:人自從進入工具時代,就一定是割裂的。工具總會把人切成兩半。像一開始有了火,也會有人說,我才不用呢,我這樣吃生食著挺舒服。但吃下去可能不適宜消化,可能有別的問題,最終這些人就被淘汰了。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工具。有人跟我說,“知識就要體系化地學”,說碎片化學習不好。廢話,我不知道系統化學習好嗎?但碎片化學習總好過不學,總好過打麻將吧?

現實情況是,科技和社會把時間給碎片化了,就要有碎片化的工具去適應它。

對社會割裂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1、任何新的工具,一定會製造更大的社會不公平。

2、社會總有辦法逼著你,把你賺的錢交出來,返回給沒掙到錢的人。社會就好像一個滾筒洗衣機。

“知識共享經濟”必亡,專業分工才是趨勢

羅振宇:我不喜歡“知識付費”這個詞。它就好像說,把本來不值錢的東西裝在一起,收費賣給你。我更願意用“知識服務”形容它。

知識服務是什麼呢?有人說,你在自己的領域很專業了,能不能分享一些行業內容?這種“知識共享”模式必然是不長久的。

稍微懂一點經濟學就能知道:分工產生效率,協作導致繁榮。知識交付是一門手藝,需要專業的人來操作。兼職必然不長久。你看那些兼職開Uber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要麼不幹了,要麼做了專職司機。

得到的做法是,想辦法去找專業老師,讓他們賺錢。賺錢才能產生社會分工,能專職生產內容。得到判斷一門課能不能開,標準就是,能不能讓這個老師一年賺100萬?

我們相信,知識交付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手藝。我從不相信天作奇才。

羅振宇:有一次我跟脫不花走出辦公室,她忽然跟我說:以前我覺得開公司的那些人,整天說“為社會貢獻價值”,滿口大話。現在自己創業才知道,這些都是真的,不貢獻價值就無法生存。

我當然很想說,得到想成為一個終身大學,一直致力於知識交付。可這如何產生價值?

2018年,我們將探索,將知識作為信用分發的手段。比如你買不起得到產品,那你免費學完之後能不能將課程加進你的推薦清單?別人看了你的清單來得到學習,我們就給你抵扣課程費用。

更進一步,如果一個人學完了某個課程,能不能因此獲得一個工作面試機會,或者銀行貸款?

通常,你要貸款肯定看的是你的房產證,看你單位,看你父親是誰。

但我們覺得,“人與信息”的關係,才是刻畫一個人更好的價值尺度。你學過什麼?你學習能力怎樣?這都反映出你的價值。我們希望,知識價值不只是被聽、被學習,而是能成為人呈現自我的一個標準。

羅振宇:在我看來,得到正經歷一個古滕堡發明印刷機的時代。當時,他把所有沒被印刷過的內容,批量再印刷一遍。得到也希望,將所有知識內容,以這個時代的知識載體重新生產一遍。

有人說,得到越來越像一個血汗工廠了。確實如此,我們已經擺脫了憑“創意”的時代,有能力持續、批量地生產內容。比如《每天聽本書》,去年我們做了1000本,今年計劃做3000本,最終目標是30000本,要做10年。這幾乎就是一個永恆的事情了。

做內容服務,我覺得我已經總結出方法論:增進效率,推進分工,提高價值。最後,我已經找到一個長長的坡。


新芽NewSeed

即使羅振宇是個騙子吧,但是能把騙局玩這麼大,羅振宇也算是個人才



羅振宇是傳統媒體人轉型互聯網比較早的一批人之一,而且算是最成功的人,沒有之一。


當年在優酷高曉松的《曉說》和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算是雙璧,但是高曉松是文人性格,自媒體做的很隨意,羅振宇則目的明確,就是為了商業化。


所以他的視頻都有著濃濃的生意味道,一切為了賣東西,一切圍繞著商業化。


為了商業化他做了很多嘗試,談了很多合作,比方說他嘗試著賣月餅,賣大米,任性的賣會員,賣精裝書,他的口號就是媒體人就是要賣貨。


後來他終於找到知識付費這個點,利用人們對知識的焦慮開始販賣知識。


雖然他賣的這些知識有點像別人把精美的糕點,細嚼慢嚥後再餵給你,所以有時候好像學到了什麼,但是有時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學會。


不過人們普遍對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有焦慮,怕錯過什麼,但是緊張的生活又讓人們無暇去學習,知識付費,用20分鐘去讀一本書,類似於速成版武功秘籍。


花了錢去聽一聽,好像學到了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學到。


但是錢花了,心安了,挺好。


而羅振宇和那些販賣知識的老師們也因此成功脫貧致富,有人心安有人致富,各取所需,其實蠻好的。


羅振宇算是騙子嗎?我覺得不算。


他只是抓住了人們焦慮這個點,將之放大而已。他其實無意為這個時代做啥大的貢獻,他只是個生意人而已。



和另外一個老羅比起來,他的生意做的很討巧,其實另一個老羅完全可以像他一樣做這種討巧的生意,甚至每年開兩場單口相聲大會都能生活的很美好,可是他卻偏偏苦逼的選擇去做手機,在死磕自己這方面,我覺得羅永浩做的更徹底一些。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羅振宇能熬一鍋好雞湯,卻不能給你一個好湯匙。

你付他的錢就是這碗雞湯錢,你不能說他是個十足的騙子,但他也沒有給你你想要的東西!

一、你付費換來的不是知識,而是知道

知識付費最大的誤區來自於,你以為你付費可以用捷徑獲得知識!就像考前臨時抱佛腳,劃重點,馬克了一堆分析的文章,以為自己無所不知,但這些是未經自身思考的知識,其實離真正的掌握知識差了十萬八千里,你以為買到的是知識,其實買到的是“知道”

二、知識付費販賣的是焦慮而不是知識

我不得不說,羅胖是個十分懂焦慮的人,但他永遠無法治好你的焦慮!他把焦慮轉化成了知識付費的形式,讓你產生更深度的壓迫感!如果別人都在為知識付費,我是不是也應該付費?他把知識的困境放在你面前,告訴你你缺少的地方,但卻並不會給你解決這個困難的執行方法!

學習是沒有捷徑的,要跑完一段馬拉松只有靠自己一步步踏在地上,而不是把錢給一個開車的人,讓他告訴你開車有多好!


毛琳Michael

其實網上更多的說法是羅振宇在售賣焦慮,這種焦慮叫做“知識焦慮”,也就是說你在目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害怕被淘汰、害怕跟不上時代的焦慮,所以你希望得到慰藉,希望跟上這個時代。而這種焦慮感成為了得到售賣課程的成功。

這是一種網上的說法,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這種知識的價值大不大?

這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我也在得到上買了一些課,雖然很多課我聽了已經沒有了新鮮感,但是有些課還是給我提供了一些思路的,比如“吳軍的硅谷來信”。這是因為學經濟出身的自然對於科技類理解的不夠透徹,需要那麼一個人幫你引入一些知識和思想,而得到的一些課可以給你一種思路和指引。

不過,你要是想深耕,那肯定是沒有用的,因為得到上的很多文章都是這些大V門經過多年的積累提煉出來的,你聽到的只是結果,而沒有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你得到的更多的只是一些有趣的名詞,比如S2B2C、新零售/AI等,這些新詞彙並沒有讓你掌握其背後的理論,所以只夠你裝C用的。

而基於這種思路向上和向下延伸才是有意義的。

其次,得到算不算好產品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好產品,起碼他滿足了你的需求,有些朋友會說,我聽到的一些課和我大學學的幾乎都是一樣的,這個教授能賺幾千萬,為什麼我大學的教授就不行。

就因為這樣,我才覺得他是個好產品,因為大學的課程現在幾乎是免費的,而固式的教學模式也不能滿足你的碎片化學習時間的需要,而這種碎片化和你的興趣導向決定了你不可能在這碎片化時間內去學習註冊會計師和大學物理(至少絕大多數人是這樣)。

而得到的出現就解決了你碎片化學習的需要。

最後,為什麼學不到東西

上面已經解釋過了,我相信很多朋友可以理解了,碎片化是很難掌握系統性的東西的。

不過,你要想,以前看書,你不幹,現在別人看完了讀給你聽,你覺得也挺難,得別人看完了,整理好了再讀給你聽,你才能接受。

就好像,你看了一部電影,演員的演技不令你滿意,然後你就說,要是你演你也可以演成這樣,還拿這麼多片酬。

那麼,1.你演了麼?2.你知道這個演員經過多少努力才能演上的麼?3.這種努力只是演技麼?故,你最後只是看了一部電影和吐了一次嘈而已。而已。


芝麻想法筆記

被愛好學習的社會精英推上了神壇的羅振宇,前段時間遭遇一篇叫作《羅振宇的騙局》文章的阻擊。

我也迷羅振宇,我身邊亦有很多他忠實的粉絲。從視頻節目開始,羅振宇呈現給我們的風格都是,三言兩語,就能把問題說得清清楚楚,而且結論常常是振聾發聵的。

羅振宇本人的能力毋庸置疑,羅振宇的觀點即使有一些不盡客觀,但總體而言,確實比傳統教育或者一般書籍,傳達給我們的陳舊觀點更新穎,也更接近事實。

關於這些,《騙局》文中沒有涉及,估計亦不會否認。

羅振宇像是忠實的傳道士,將新觀點、新理解、新思路帶給了普羅大眾。這件事,也許一直有人在做,但幾乎沒有人超過了羅振宇,不論從影響力而言,還是從傳播質量上而言,皆是如此。

那麼,《騙局》到底在批判什麼?我先大概梳理一下文章內容。

該文以實例表明,在知識恐慌或焦慮與知識大爆炸交相輝映的時代,一部分上進的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對了解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表現出萬分迫切的需要。

顯然,到了今天,知識已經學不完了,不僅學不完,就算要涉獵其中的九牛一毛,也要花費出可觀的時間和精力。

以羅振宇為代表的知識服務商,將高精尖的專門知識揉碎了、壓縮了,帶到了用戶的面前,充分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幫助客戶不斷自我升級。

問題在於,此種知識灌輸,讓用戶瞭解了信息,並懂得了一堆大概念,卻因為缺少思考過程,以及缺少深入性和系統性,無法轉化為用戶可以學以致用,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自有知識。

該文的分析切中肯綮,道出了那些“用戰術上的努力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的知識焦慮症患者的伎倆,他們自欺也欺人。

該文接下去關於如何學習的建議,句句擲地有聲,此處摘錄幾個大標題:

第一,學習要有目標定位。

(以此解決四處撒網式的學習狂躁症)

第二,學習要懂問題驅動。

(以此解決囫圇吞棗式的學習過癮症)

第三,學習要懂系統深挖。

(精學很重要)

第四,學習要有致用出口。

(關於這一點,我更深以為然,有致用出口,才會有源源不竭的學習動力)

據說羅振宇在朋友圈裡,對質疑他的這篇文章表示不屑,如若真是如此,那麼是羅振宇氣量小了。

不過,儘管我對文章內容的每一個字,都表示認同,但是無礙於我反對文章的標題——羅振宇的騙局。

《騙局》一文的論點和論據,完全不指向“羅振宇是騙子”。我開頭就說到,《騙局》自始至終都沒有寫到羅振宇販賣了假知識,既如此,何以就說羅振宇是騙子呢?

我繼續重申,羅振宇不僅不是騙子,反而是既有充足知識儲備,又熟諳傳播規律的好老師。

所以說,《騙局》一文的內容很好,但標題有失偏頗,估計也是顧及傳播效果。

如若《騙局》標題修改為“正確使用羅振宇的方法”,或許能解決“文不對題”的矛盾。

《騙局》通篇都在說如何學習,指向的是用戶,分析得也是用戶在接受知識服務商服務中的錯誤態度和方法。如果用戶能夠調整態度和方法,必將可以從羅振宇們的產品中“得到”更多。

關於《騙局》的文章內容及評論說的差不多,但我總感覺尚不過癮。瞧瞧今天文章的標題就知道了,寫到現在,其實尚沒有涉及到“困局”之說。

有人覺得現在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很大,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我反而覺得,目前付費用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甚至用太少,都無以形容出付費用戶鳳毛菱角的境況。

在批評那些自掏腰包為學習付費的先行者之時,其實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他們在不斷地學習,始終抱有知識焦慮感。

與此同時,更為龐大的群體,早已經沒有了此種愛好和習慣了。

所以,我覺得,《騙局》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憂慮和討論,不就是為了讓學習者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嘛。

還有一個比騙局更大的局,叫困局,這個局是實實在在屬於羅振宇們的,所以本文標題叫作“羅振宇的困局”。

羅振宇的困局是,願意為知識服務和“得到”APP買單的群體其實很小很小。

大家沉溺在豐裕的物質生活和聲色犬馬的感官生活中,才不管什麼精神、邏輯、歷史等等這些“形而上”的東西!

羅振宇曾經說過,用戶平臺的風口已經關閉了,想不到,他自己緊接著就辦起了平臺,而且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平臺。

一旦照耀在羅振宇等創業者們身上的光環暗淡下去,知識本身成為真正主角之時,還有多少人願意繼續燒腦,而且是一邊付費一邊燒腦。

到了今天,儘管已經誕生了知識有償服務的概念,但是知識及精神食糧的價值依然被看空的,有誰願意為一句打動了我們的話而付費?

知識能否成為下一個剛需,是羅振宇能否破解困局的關鍵所在。


風吹曹動

至於說羅振宇是不是騙子,我覺得買了得到會員的才有發言權。去年我老婆買了得到的會員,花了好幾百,就發了一張會員卡和一個紅筆記本。我當時嘲笑她,她卻很認真的說,買得到是為了買王煜全老師的課,瞭解前沿科技。

為了讓這個課程更值,我也跟著聽。開始我是牴觸的,以為沒啥用,但是聽了很多節課之後才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接受先進的知識,永遠都是井底之蛙。而且一定要和足夠優秀的人學習,以前沒有知識付費的時候,根本沒這個機會,你聽一節課要教好幾千。現在因為共享知識,讓普通大眾也獲得了與優秀的人才接觸的機會。

我們聽這個課程,成果還是很多的。去年一節課中王老師提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機會,主要講了A股的三家公司科大訊飛,中科曙光和景嘉微,說的非常透徹,並不是推薦股票。但是我們炒A股,在我們研究之後就買入了這三隻股票,後來收穫頗豐。盈利的錢至少能聽幾百年的得到了。這只是一個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講了,總之收穫很多。而且王老師三觀很正,這一點我是最佩服的,身價已經很高了還在虛心的學習。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瞭解了很多前沿科技,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如果你認真聽,仔細學,能發現很多的投資機會。現在我們的目標是繼續抓住新的機會,爭取去美國的硅谷投資,那裡是真正的科技前沿。

王老師的課只是得到上的一種,還有很多適合其他朋友的課,如果你認為羅胖是騙子,我建議你去充個會員,看看他是怎麼騙你的。我相信你也會有所收穫。

我是神龍第一刀,一個普通的工薪族,一直研究投資理財並且付諸實踐,遇到過很多困難也有很多收穫,我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你有幫助,也希望大家關注我。


神龍第一刀

羅振宇只是個知識服務商,他每個節目的第一句話都很明確的告訴過你們,和你一起終身學習,他分享的只是他的學習內容和心得而已。他的很多知識都是頭一天看到的,第二天就拿來現學現賣的。觀點也都不是他的,有很多觀點講的他自己都不信。它只是一個平臺,他儘可能的使他的平臺,講的知識更多樣化。就像書城裡賣的很多書一樣,不是每本書都能成為經典。還有每個人認知水平的高低不一樣,三觀不一樣,知識體系也不一樣,在這樣的前提下,什麼樣的主張和觀點,都會有人,反對和懷疑。他只是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視角。他在節目裡也反覆的說過。在這個年頭,做騙子,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智力的問題?你們覺得羅振宇是個智力有問題的人嗎?我再說一遍,他提供的只是一個知識大賣場。像商場裡售賣的各類品牌的商品一樣,質量上有差異。你只需要挑你覺得好的,對你有用的知識。學習永遠都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永遠都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它是在物理層面對你的大腦進行改造。這個羅振宇,在節目裡也說過吧。他是個賣書的,他提倡多讀書,提升認知。我感覺,多讀書提升認知不是件壞事情吧。


改變258735539

羅振宇不是騙子,騙人的是知識!

昨天,我回答了“只有小學文化的某男子冒充清華高材生且以月薪7萬擔任高管,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我給出的觀點是:文化和能力從嘴裡說出來都是一樣的。

在這裡同樣適用!

羅振宇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碩士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博士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可以說是高材生中的高材生了,對於我們來說,從他嘴裡說出來的知識,和從小學文化的男子嘴裡說出來的知識是一樣的,因為知識還是那個知識。

我為什麼說騙人的是知識?

因為知識這個傢伙,老讓人們誤以為人生有捷徑可走,就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那也要站得夠穩才行,也要站對了巨人才行!人人都想自己才富五車,卻不願腳踏實地!知識是人羅振宇的,就算他對你傾囊相授,你難道不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麼?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很有道理的原因!

無論是道理還是知識,那都是人家的,是人家用人生經歷悟出來的!關你鳥事!!!


中場大腦

嚴格來講羅輯思維和羅振宇就是騙子節目和騙子。只是他的套路和玩法更高級點,當然對於我們這種白鼠性質的人群來說一般都是看不懂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無外呼幾點。

騙術存在的兩種原因

第一、他講的觀點聽上去都正確,並且高大上。就像于丹講的論語一樣。時間長了你就覺得就那麼回事。再這裡就不多說。第二、一班的騙術是把你做人的規格拔到最高,叫好看自己,覺得自己天下最牛逼,什麼都可以,並且都能做成。二班羅輯思維的玩法,剛好相反。把你做人的規劃鄙視👎到最低。覺得自己就他媽的是白痴傻逼,做什麼都不行,非要找個名師給你指點江山。試問,你們真的就那麼傻逼,智商不到點嗎?我想應該不會吧。

打個比喻

現在的羅輯思維就和【知音】、【讀者】兩種雜誌一樣(把它們一起得罪了😄)。看似是營養品,殊不知就是快消品、垃圾。有沒有營養自己體會。更形象的是,你本來就是個傻逼,聽了、讀了,覺得自己覺悟了。最後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傻逼。

本人為什麼看不上羅輯思維和羅振宇的幾點原因:

第一:羅振宇在某一期羅輯思維節目中大肆宣揚現在的年輕人要投資自己。如果你有房子應該把房子賣了,多去投資自己之類的,並標榜自己也把房子賣了,現在是個租客。如果講到這裡故事就完了,那我就真的要笑了。事實的真相是羅振宇真的把房子賣了,並且把賣房子的錢買了騰訊的股票,把一套房子的錢變成3套房子的錢。講了這裡是不是蛋都碎了。這就是羅振宇,你們講半個故事的羅老師。【有視頻為證可以去看看這一段】

第二

關於羅輯思維投資2016年最大的自媒體網紅papi醬的投資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這裡我只想借馬雲的一段話【商人應當有所為,也應當有所不為】,羅振宇就一個生意人。

第三、

總結一點

,羅振宇不是企業家【企業家有所擔當】,羅振宇也不是商人【商人有所為,也有所不為】,羅振宇就是個生意人,你們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