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说罗振宇是骗子,他所做的知识付费也是骗局,你怎么看?

NicoleHuang42315912

身为文字工作者,从我的角度来说,知识本来就应该是付费的,无论是像老罗的得到app整合知识,还是我这样的写稿党,我们都深知,产出的艰辛,都是在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用户提供我们的看法和见解。

在互联网不够发达的岁月里,人们只能通过买书,自我学习去完成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开阔,而网络让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的丰富,降低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甚至让人们产生了一种,知识是免费的错觉,对收费的作者和作品开启嘲讽模式。


1、知识难得,学会鉴别

部分网友认为罗振宇是骗子,他的知识付费是骗局主要是因为花钱购买了课程,却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学到知识。

有这种想法的用户,十分需要摆正心态了,知识本来就是靠时间去累积的,并不是简单听一个小时的音频就能速成的。

而在课程购买上,也需要做取舍,并不是一股脑全买了付费课程,那些课程就会自动转化成你脑中的知识储备,知识和营养一样,都是需要自身去吸收、消化的。


2、得到精品课,对已经构建了完整知识体系的用户更为有效

得到作为一款知识付费项目,已经估值70亿,资本象征着风口,有资本追逐,已经很客观地说明了得到app的商业价值。

我们也看到,得到上面大量精品课程,并不是教你如何三天背完考研英语单词,5分钟速成吉他高手,而是各种谷歌方法论、北大经济学、家庭教育宝典,这种宏观向的。这些课程更多地是在传递一种方法论,输出作者自身行之有效的知识体系框架。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拥有大咖们那样的阅历和人生经验,而我们可以通过订阅他们的课程,了解他们看世界的格局和方法论,这才是付费订阅课程的意义。


作为作者来说,他们将自己对学科和社会的理解,浓缩成几个小时的系列课程,这背后也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的,从选题到编写脚本到录制课程最后课程上线,过程一点都不轻松,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动动嘴皮子就能实现的。

作为付费者来说,也许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付费,购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事业格局,生活经历,看法总结,而不是在付费速成,这个世界上,知识是无法速成的,就像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必须将知识消化为己用,才是付费的意义,哪怕零星的知识点,让付费者有所感触,也是值得的。



吴怼怼

在极客公园2017IF大会上,罗振宇专门提过这个问题:

罗振宇:总有人黑我们,说我们是在贩卖焦虑。我很无奈。周围没人比我更焦虑了,内容行业总是很焦虑的。

我起家时就是个网红,完全不懂商业。前几天我听到某大佬对我们评价很高,说我们是“最后一个互联网产品”。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线上化的,都已经线上化了,除了严肃内容。我们是抓住了最后的机会。

我们做得到的时候,是完全不懂流量、转化率、运营这些的。现在看,这其实是我的幸运。你想,两年前,流量贵到什么程度?如果我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传统互联网产品,去操作,恐怕早就死了。

这给我一个启发。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价值要被科技吞噬了,又是互联网,又是AI、区块链的。就很有焦虑,想怎么才能转型。

但我要说,你不需要懂互联网,懂科技。你做好自己的行业,比如教哲学教了三十年,一直打磨你的课件,怎么让学生理解。到最后,互联网的这些人,会求着你把内容搬到线上去。他们会说,您拿大头,我拿小头好了。

比特确实在吞噬世界。那你要怎么立足?你要在世界中找到你确定的价值,然后让这部分更有价值。最后,你自以为上不去的那条船,会有人求着你上去的。

现在区块链很火,但我有一句话:马化腾抢不到潘石屹的钱,区块链也抢不到马化腾的钱。新技术带来的是一个增量市场,是创造新价值。你不用有转型焦虑,干好自己的活就好了。

罗振宇:人自从进入工具时代,就一定是割裂的。工具总会把人切成两半。像一开始有了火,也会有人说,我才不用呢,我这样吃生食着挺舒服。但吃下去可能不适宜消化,可能有别的问题,最终这些人就被淘汰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工具。有人跟我说,“知识就要体系化地学”,说碎片化学习不好。废话,我不知道系统化学习好吗?但碎片化学习总好过不学,总好过打麻将吧?

现实情况是,科技和社会把时间给碎片化了,就要有碎片化的工具去适应它。

对社会割裂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1、任何新的工具,一定会制造更大的社会不公平。

2、社会总有办法逼着你,把你赚的钱交出来,返回给没挣到钱的人。社会就好像一个滚筒洗衣机。

“知识共享经济”必亡,专业分工才是趋势

罗振宇:我不喜欢“知识付费”这个词。它就好像说,把本来不值钱的东西装在一起,收费卖给你。我更愿意用“知识服务”形容它。

知识服务是什么呢?有人说,你在自己的领域很专业了,能不能分享一些行业内容?这种“知识共享”模式必然是不长久的。

稍微懂一点经济学就能知道:分工产生效率,协作导致繁荣。知识交付是一门手艺,需要专业的人来操作。兼职必然不长久。你看那些兼职开Uber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要么不干了,要么做了专职司机。

得到的做法是,想办法去找专业老师,让他们赚钱。赚钱才能产生社会分工,能专职生产内容。得到判断一门课能不能开,标准就是,能不能让这个老师一年赚100万?

我们相信,知识交付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手艺。我从不相信天作奇才。

罗振宇:有一次我跟脱不花走出办公室,她忽然跟我说:以前我觉得开公司的那些人,整天说“为社会贡献价值”,满口大话。现在自己创业才知道,这些都是真的,不贡献价值就无法生存。

我当然很想说,得到想成为一个终身大学,一直致力于知识交付。可这如何产生价值?

2018年,我们将探索,将知识作为信用分发的手段。比如你买不起得到产品,那你免费学完之后能不能将课程加进你的推荐清单?别人看了你的清单来得到学习,我们就给你抵扣课程费用。

更进一步,如果一个人学完了某个课程,能不能因此获得一个工作面试机会,或者银行贷款?

通常,你要贷款肯定看的是你的房产证,看你单位,看你父亲是谁。

但我们觉得,“人与信息”的关系,才是刻画一个人更好的价值尺度。你学过什么?你学习能力怎样?这都反映出你的价值。我们希望,知识价值不只是被听、被学习,而是能成为人呈现自我的一个标准。

罗振宇:在我看来,得到正经历一个古滕堡发明印刷机的时代。当时,他把所有没被印刷过的内容,批量再印刷一遍。得到也希望,将所有知识内容,以这个时代的知识载体重新生产一遍。

有人说,得到越来越像一个血汗工厂了。确实如此,我们已经摆脱了凭“创意”的时代,有能力持续、批量地生产内容。比如《每天听本书》,去年我们做了1000本,今年计划做3000本,最终目标是30000本,要做10年。这几乎就是一个永恒的事情了。

做内容服务,我觉得我已经总结出方法论:增进效率,推进分工,提高价值。最后,我已经找到一个长长的坡。


新芽NewSeed

即使罗振宇是个骗子吧,但是能把骗局玩这么大,罗振宇也算是个人才



罗振宇是传统媒体人转型互联网比较早的一批人之一,而且算是最成功的人,没有之一。


当年在优酷高晓松的《晓说》和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算是双璧,但是高晓松是文人性格,自媒体做的很随意,罗振宇则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商业化。


所以他的视频都有着浓浓的生意味道,一切为了卖东西,一切围绕着商业化。


为了商业化他做了很多尝试,谈了很多合作,比方说他尝试着卖月饼,卖大米,任性的卖会员,卖精装书,他的口号就是媒体人就是要卖货。


后来他终于找到知识付费这个点,利用人们对知识的焦虑开始贩卖知识。


虽然他卖的这些知识有点像别人把精美的糕点,细嚼慢咽后再喂给你,所以有时候好像学到了什么,但是有时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学会。


不过人们普遍对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焦虑,怕错过什么,但是紧张的生活又让人们无暇去学习,知识付费,用20分钟去读一本书,类似于速成版武功秘籍。


花了钱去听一听,好像学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


但是钱花了,心安了,挺好。


而罗振宇和那些贩卖知识的老师们也因此成功脱贫致富,有人心安有人致富,各取所需,其实蛮好的。


罗振宇算是骗子吗?我觉得不算。


他只是抓住了人们焦虑这个点,将之放大而已。他其实无意为这个时代做啥大的贡献,他只是个生意人而已。



和另外一个老罗比起来,他的生意做的很讨巧,其实另一个老罗完全可以像他一样做这种讨巧的生意,甚至每年开两场单口相声大会都能生活的很美好,可是他却偏偏苦逼的选择去做手机,在死磕自己这方面,我觉得罗永浩做的更彻底一些。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罗振宇能熬一锅好鸡汤,却不能给你一个好汤匙。

你付他的钱就是这碗鸡汤钱,你不能说他是个十足的骗子,但他也没有给你你想要的东西!

一、你付费换来的不是知识,而是知道

知识付费最大的误区来自于,你以为你付费可以用捷径获得知识!就像考前临时抱佛脚,划重点,马克了一堆分析的文章,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这些是未经自身思考的知识,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

二、知识付费贩卖的是焦虑而不是知识

我不得不说,罗胖是个十分懂焦虑的人,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他把焦虑转化成了知识付费的形式,让你产生更深度的压迫感!如果别人都在为知识付费,我是不是也应该付费?他把知识的困境放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缺少的地方,但却并不会给你解决这个困难的执行方法!

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要跑完一段马拉松只有靠自己一步步踏在地上,而不是把钱给一个开车的人,让他告诉你开车有多好!


毛琳Michael

其实网上更多的说法是罗振宇在售卖焦虑,这种焦虑叫做“知识焦虑”,也就是说你在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害怕被淘汰、害怕跟不上时代的焦虑,所以你希望得到慰藉,希望跟上这个时代。而这种焦虑感成为了得到售卖课程的成功。

这是一种网上的说法,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这种知识的价值大不大?

这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我也在得到上买了一些课,虽然很多课我听了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但是有些课还是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的,比如“吴军的硅谷来信”。这是因为学经济出身的自然对于科技类理解的不够透彻,需要那么一个人帮你引入一些知识和思想,而得到的一些课可以给你一种思路和指引。

不过,你要是想深耕,那肯定是没有用的,因为得到上的很多文章都是这些大V门经过多年的积累提炼出来的,你听到的只是结果,而没有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你得到的更多的只是一些有趣的名词,比如S2B2C、新零售/AI等,这些新词汇并没有让你掌握其背后的理论,所以只够你装C用的。

而基于这种思路向上和向下延伸才是有意义的。

其次,得到算不算好产品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产品,起码他满足了你的需求,有些朋友会说,我听到的一些课和我大学学的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个教授能赚几千万,为什么我大学的教授就不行。

就因为这样,我才觉得他是个好产品,因为大学的课程现在几乎是免费的,而固式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你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的需要,而这种碎片化和你的兴趣导向决定了你不可能在这碎片化时间内去学习注册会计师和大学物理(至少绝大多数人是这样)。

而得到的出现就解决了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最后,为什么学不到东西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我相信很多朋友可以理解了,碎片化是很难掌握系统性的东西的。

不过,你要想,以前看书,你不干,现在别人看完了读给你听,你觉得也挺难,得别人看完了,整理好了再读给你听,你才能接受。

就好像,你看了一部电影,演员的演技不令你满意,然后你就说,要是你演你也可以演成这样,还拿这么多片酬。

那么,1.你演了么?2.你知道这个演员经过多少努力才能演上的么?3.这种努力只是演技么?故,你最后只是看了一部电影和吐了一次嘈而已。而已。


芝麻想法笔记

被爱好学习的社会精英推上了神坛的罗振宇,前段时间遭遇一篇叫作《罗振宇的骗局》文章的阻击。

我也迷罗振宇,我身边亦有很多他忠实的粉丝。从视频节目开始,罗振宇呈现给我们的风格都是,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而且结论常常是振聋发聩的。

罗振宇本人的能力毋庸置疑,罗振宇的观点即使有一些不尽客观,但总体而言,确实比传统教育或者一般书籍,传达给我们的陈旧观点更新颖,也更接近事实。

关于这些,《骗局》文中没有涉及,估计亦不会否认。

罗振宇像是忠实的传道士,将新观点、新理解、新思路带给了普罗大众。这件事,也许一直有人在做,但几乎没有人超过了罗振宇,不论从影响力而言,还是从传播质量上而言,皆是如此。

那么,《骗局》到底在批判什么?我先大概梳理一下文章内容。

该文以实例表明,在知识恐慌或焦虑与知识大爆炸交相辉映的时代,一部分上进的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了解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表现出万分迫切的需要。

显然,到了今天,知识已经学不完了,不仅学不完,就算要涉猎其中的九牛一毛,也要花费出可观的时间和精力。

以罗振宇为代表的知识服务商,将高精尖的专门知识揉碎了、压缩了,带到了用户的面前,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帮助客户不断自我升级。

问题在于,此种知识灌输,让用户了解了信息,并懂得了一堆大概念,却因为缺少思考过程,以及缺少深入性和系统性,无法转化为用户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自有知识。

该文的分析切中肯綮,道出了那些“用战术上的努力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知识焦虑症患者的伎俩,他们自欺也欺人。

该文接下去关于如何学习的建议,句句掷地有声,此处摘录几个大标题:

第一,学习要有目标定位。

(以此解决四处撒网式的学习狂躁症)

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

(以此解决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过瘾症)

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

(精学很重要)

第四,学习要有致用出口。

(关于这一点,我更深以为然,有致用出口,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

据说罗振宇在朋友圈里,对质疑他的这篇文章表示不屑,如若真是如此,那么是罗振宇气量小了。

不过,尽管我对文章内容的每一个字,都表示认同,但是无碍于我反对文章的标题——罗振宇的骗局。

《骗局》一文的论点和论据,完全不指向“罗振宇是骗子”。我开头就说到,《骗局》自始至终都没有写到罗振宇贩卖了假知识,既如此,何以就说罗振宇是骗子呢?

我继续重申,罗振宇不仅不是骗子,反而是既有充足知识储备,又熟谙传播规律的好老师。

所以说,《骗局》一文的内容很好,但标题有失偏颇,估计也是顾及传播效果。

如若《骗局》标题修改为“正确使用罗振宇的方法”,或许能解决“文不对题”的矛盾。

《骗局》通篇都在说如何学习,指向的是用户,分析得也是用户在接受知识服务商服务中的错误态度和方法。如果用户能够调整态度和方法,必将可以从罗振宇们的产品中“得到”更多。

关于《骗局》的文章内容及评论说的差不多,但我总感觉尚不过瘾。瞧瞧今天文章的标题就知道了,写到现在,其实尚没有涉及到“困局”之说。

有人觉得现在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很大,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我反而觉得,目前付费用户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甚至用太少,都无以形容出付费用户凤毛菱角的境况。

在批评那些自掏腰包为学习付费的先行者之时,其实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始终抱有知识焦虑感。

与此同时,更为庞大的群体,早已经没有了此种爱好和习惯了。

所以,我觉得,《骗局》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忧虑和讨论,不就是为了让学习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嘛。

还有一个比骗局更大的局,叫困局,这个局是实实在在属于罗振宇们的,所以本文标题叫作“罗振宇的困局”。

罗振宇的困局是,愿意为知识服务和“得到”APP买单的群体其实很小很小。

大家沉溺在丰裕的物质生活和声色犬马的感官生活中,才不管什么精神、逻辑、历史等等这些“形而上”的东西!

罗振宇曾经说过,用户平台的风口已经关闭了,想不到,他自己紧接着就办起了平台,而且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平台。

一旦照耀在罗振宇等创业者们身上的光环暗淡下去,知识本身成为真正主角之时,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烧脑,而且是一边付费一边烧脑。

到了今天,尽管已经诞生了知识有偿服务的概念,但是知识及精神食粮的价值依然被看空的,有谁愿意为一句打动了我们的话而付费?

知识能否成为下一个刚需,是罗振宇能否破解困局的关键所在。


风吹曹动

至于说罗振宇是不是骗子,我觉得买了得到会员的才有发言权。去年我老婆买了得到的会员,花了好几百,就发了一张会员卡和一个红笔记本。我当时嘲笑她,她却很认真的说,买得到是为了买王煜全老师的课,了解前沿科技。

为了让这个课程更值,我也跟着听。开始我是抵触的,以为没啥用,但是听了很多节课之后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接受先进的知识,永远都是井底之蛙。而且一定要和足够优秀的人学习,以前没有知识付费的时候,根本没这个机会,你听一节课要教好几千。现在因为共享知识,让普通大众也获得了与优秀的人才接触的机会。

我们听这个课程,成果还是很多的。去年一节课中王老师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机会,主要讲了A股的三家公司科大讯飞,中科曙光和景嘉微,说的非常透彻,并不是推荐股票。但是我们炒A股,在我们研究之后就买入了这三只股票,后来收获颇丰。盈利的钱至少能听几百年的得到了。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讲了,总之收获很多。而且王老师三观很正,这一点我是最佩服的,身价已经很高了还在虚心的学习。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很多前沿科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你认真听,仔细学,能发现很多的投资机会。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继续抓住新的机会,争取去美国的硅谷投资,那里是真正的科技前沿。

王老师的课只是得到上的一种,还有很多适合其他朋友的课,如果你认为罗胖是骗子,我建议你去充个会员,看看他是怎么骗你的。我相信你也会有所收获。

我是神龙第一刀,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一直研究投资理财并且付诸实践,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有很多收获,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有帮助,也希望大家关注我。


神龙第一刀

罗振宇只是个知识服务商,他每个节目的第一句话都很明确的告诉过你们,和你一起终身学习,他分享的只是他的学习内容和心得而已。他的很多知识都是头一天看到的,第二天就拿来现学现卖的。观点也都不是他的,有很多观点讲的他自己都不信。它只是一个平台,他尽可能的使他的平台,讲的知识更多样化。就像书城里卖的很多书一样,不是每本书都能成为经典。还有每个人认知水平的高低不一样,三观不一样,知识体系也不一样,在这样的前提下,什么样的主张和观点,都会有人,反对和怀疑。他只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他在节目里也反复的说过。在这个年头,做骗子,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智力的问题?你们觉得罗振宇是个智力有问题的人吗?我再说一遍,他提供的只是一个知识大卖场。像商场里售卖的各类品牌的商品一样,质量上有差异。你只需要挑你觉得好的,对你有用的知识。学习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永远都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它是在物理层面对你的大脑进行改造。这个罗振宇,在节目里也说过吧。他是个卖书的,他提倡多读书,提升认知。我感觉,多读书提升认知不是件坏事情吧。


改变258735539

罗振宇不是骗子,骗人的是知识!

昨天,我回答了“只有小学文化的某男子冒充清华高材生且以月薪7万担任高管,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我给出的观点是:文化和能力从嘴里说出来都是一样的。

在这里同样适用!

罗振宇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可以说是高材生中的高材生了,对于我们来说,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知识,和从小学文化的男子嘴里说出来的知识是一样的,因为知识还是那个知识。

我为什么说骗人的是知识?

因为知识这个家伙,老让人们误以为人生有捷径可走,就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那也要站得够稳才行,也要站对了巨人才行!人人都想自己才富五车,却不愿脚踏实地!知识是人罗振宇的,就算他对你倾囊相授,你难道不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很有道理的原因!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那都是人家的,是人家用人生经历悟出来的!关你鸟事!!!


中场大脑

严格来讲罗辑思维和罗振宇就是骗子节目和骗子。只是他的套路和玩法更高级点,当然对于我们这种白鼠性质的人群来说一般都是看不懂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无外呼几点。

骗术存在的两种原因

第一、他讲的观点听上去都正确,并且高大上。就像于丹讲的论语一样。时间长了你就觉得就那么回事。再这里就不多说。第二、一班的骗术是把你做人的规格拔到最高,叫好看自己,觉得自己天下最牛逼,什么都可以,并且都能做成。二班罗辑思维的玩法,刚好相反。把你做人的规划鄙视👎到最低。觉得自己就他妈的是白痴傻逼,做什么都不行,非要找个名师给你指点江山。试问,你们真的就那么傻逼,智商不到点吗?我想应该不会吧。

打个比喻

现在的罗辑思维就和【知音】、【读者】两种杂志一样(把它们一起得罪了😄)。看似是营养品,殊不知就是快消品、垃圾。有没有营养自己体会。更形象的是,你本来就是个傻逼,听了、读了,觉得自己觉悟了。最后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傻逼。

本人为什么看不上罗辑思维和罗振宇的几点原因:

第一:罗振宇在某一期罗辑思维节目中大肆宣扬现在的年轻人要投资自己。如果你有房子应该把房子卖了,多去投资自己之类的,并标榜自己也把房子卖了,现在是个租客。如果讲到这里故事就完了,那我就真的要笑了。事实的真相是罗振宇真的把房子卖了,并且把卖房子的钱买了腾讯的股票,把一套房子的钱变成3套房子的钱。讲了这里是不是蛋都碎了。这就是罗振宇,你们讲半个故事的罗老师。【有视频为证可以去看看这一段】

第二

关于罗辑思维投资2016年最大的自媒体网红papi酱的投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这里我只想借马云的一段话【商人应当有所为,也应当有所不为】,罗振宇就一个生意人。

第三、

总结一点

,罗振宇不是企业家【企业家有所担当】,罗振宇也不是商人【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罗振宇就是个生意人,你们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