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金:8大补贴项目,最高一项上万元!

退役金:8大补贴项目,最高一项上万元!

一,士官退役奖励工资

若退役士官符合当年发放奖金工资的要求,则按基本工资标准发放奖金工资。

二,士官退役安家补助费

士官退役后的安家补助费是按月基础工资计发,退役军人的安家补助费发放跟军人退役后的居住环境有关,居住在大中城市退役10周年以内的退役军人,每年发放半个月的基础工资作为安家补助费。退役10周年以上的退役军人,从第十一年起,每年发放1.5个月的基础工资最为安家补助费。退役军人居住在县市以下地区的,在居住在大中城市退役军人的基础上每年增发0.5个月的基础工资。

三,士官退役回乡生产补助费

退役军人回农村发展,可以根据情况分得回乡生产补助费。

四,士官退役基本复原费

基本复员费按照月基本工资(军衔工资、军龄工资、边远艰苦地区津贴、地区附加津贴和高山海岛津贴之和,下同)计发。服役10年以下每年发放1.5个月基本工资,服役15年以下的每年发放2.5个月基本工资,服役20年以下的每年发放3个月基本工资,服役20年以上的每年发放4个月的基本工资。

五,士官退役医疗生活补助费

对于因病退役的士官,根据病情的轻重,发放医疗生活补助费,最高补助5000元,最低补助1200元。

六,士官退役有住房补贴和公积金

士官退役有住房补贴和公积金,下士约为1.6万元,中士约为2.7万元,上士约为4.3万元,四级军士长约为6万元。具体金额因个人军衔工资档次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七、伤亡保险金

八、退役医疗保险金

上述八项补助各地区标准略有不同,大家需要关注各地公布的具体标准,以当地公布的标准为准。如果自己对于政策不是特别了解,可以提前咨询相关信息,不要因为不了解政策而错过了补助费的领取。

言语理解题中的条件复句

常考的条件复句是充分条件复句和必要条件复句。充分条件复句和必要条件复句都是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根分句说明满足这个条件出现的结果,但充分条件中的条件不是唯一的,换个条件也可能出现同样的结果;而必要条件中的条件则是唯一的、必不可少的,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出现特定的结果。

如:只要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少生病。(充分条件关系)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在残酷的商海战争中站稳脚跟。(必要条件复句)

常考的条件关系关联词:

①单独使用:“就,便”等表示充分条件关系;

“才,否则,要不然”等表示必要条件关系;

②成对使用:“只要…就…,一旦…就…”等表示充分条件;

“只有…才…,惟有…才…,除非…否则…”等表示必要条件关系。

【例题】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坚持不懈努力,( )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②( )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不可能勤奋的探索和实践,( )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 只要/就 如果/就/因而 B. 只要/就 如果/也/也

C. 如果/就 只要/就/因而 D. 只有/才 即使/也/

【解析】先看第一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谚语本身的含义是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引申义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由此可知,需要填入虚词的句子也应是由“只要…就…”连接的条件复句。再看第二句,“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前提,“不可能勤奋的探索和实践”和“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是前提导致的必然结果,可知该复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因此应当选择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故答案为A。

今天我们来学习言语理解题中的假设复句的答题技巧。假设复句是指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假设复句分为一致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种类型,一致假设复句重在假设,且条件和结果总是一致的;而让步假设复句的假设意味较轻,且不强调条件和结果的一致。

如:如果你不愿意去,那我们就不去了。(一致性假设,条件和结果一致)

即使你不愿意去,我们也要去。(让步性假设,假设意味轻,条件和结果不一致)

常考的假设关系关联词:

①单独使用:“那么,就,则,便,那就,也,还”等;

②成对使用:“如果…那么…,倘若…就…,纵然…也…,再…也…,即便(即使)…也…”等。

【例题】这样的考证、新解,( )不是牵强附会,( )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 既然 就 B. 即使 也

C. 因为 所以 D. 既然 那么

【解析】分析“不是牵强附会”和“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这两个并列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发现, “不是牵强附会”的含义是假设承认“这样的考证、新解”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是“这样的考证、新解”所反映的事实,因此,可以判定两个复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答案为B。

巧解九宫格式图形推理

第一步:横行看。

横向三行,每行三个图形为一组,共三组,看每组三个图形有无显著规律。

第二步:竖列看。

竖向三列,每列三个图形为一组,共三组,看每组三个图形有无显著规律。

第三步:旋转看。

顺时针旋转一周,看外围八个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或逆时针旋转)。

第四步:对角看。

斜着两条对角线,或隔着中间图形的两个对称图形之间看有何规律。

第五步:S形看。

以九宫图的四个顶点中的任何一个为始点起S形看,观察其间有无显著规律。

关键词定位法主要包括四种解题技巧:

第一、找转折词。

转折词有可能是全文的转折,也可能是中心句的转折。通常转折后面的句子是文段重点,可能是文段的中心。转折词通常包括:但、但是、却、然而、只是、不过等等。

第二、找结论词。

结论词后面的话往往是全文的中心。如果结论词在句尾,所在的句子往往就是文段中心、重点;如果出现在中间、开头引导的句子不一定是中心句;如果出现在开头,而后面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往往是中心句。结论词通常包括:因此、因而、总之、照此看来、综上所述等等。

第三、找递进词。

递进词后面的话往往是文段的重点。通常情况下,语气的重点、说话的重点、递进词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递进词通常包括:而且、更、甚至、何况等等。

第四、找观点词。

通常情况下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文段的重点。观点词通常包括:笔者认为、应该、应当、必须、认为、反映出、可以看出、照此看来、需要等等。

结构判定法即根据文段的结构来判定文段的中心句。

文段的结构主要包括三种:总分结构、分总结构、并列结构。在总分结构中找总起句,一般是文段的中心句。在分总结构中找总结句,一般是文段的中心句。在并列结构中要找具有概括性的选项。

另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找中心句:如果所给语段是提出问题加解决问题的结构,那么通常解决问题的句子就是文段的中心句;如果所给语段是分析现象的句子,通常所讲道理以及结论是文段的中心句;如果所给语段是表达作者和核心观点的句子,通常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文段的中心句。

一、总结陈述概念、测评要素

总结陈述为无领导小组面试第三个阶段,是对小组讨论结果的概括陈述。一般是由小组成员选举一名组员作为小组讨论的总结者。但也有的面试要求每个成员都要进行总结。总结时间一般在3-5分钟,包括总结和补充总结时间。总结方式分为口头总结和书面总结两种。口头总结即由小组成员推举出一名组员口头进行总结汇报;书面总结指小组成员以书面的形式总结讨论结果上交。

总结陈述“阶段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结陈述“具有概括性、条理性、充分性的特点。概括性是指在总结中要体现出小组成员讨论中的不同观点,同时又要体现不同观点梳理整和后的一致。条理性要求在总结陈述中表达要清晰有层次。充分性表明论证合理充分能准确论证所持观点。

二、总结陈述阶段角色分类

(一)总结者

在表达要结束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和强调,使前后表述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时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或者结合当代时代热点,经典理论,使结尾更有深度和高度。

面试到了结尾的时候,仍不可大意,除了要注意表述完整外,还要考虑应该投射出积极向上的乐观、完美升华的前景。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进行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面试常用的结尾方法大致有以下五种:

1.全面概括,总结观点

对整个小组的观点进行概括总结,要全面准确,语言简洁。

2.深化主题,前呼后应

在表达要结束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和强调,使前后表述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忠言相告,期待憧憬

在结尾时表示感召和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4.闪光语句,烘托主题

面试时在结尾时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表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时代旋律,紧扣热点

结尾时也可以很聪明的地结合当代时代热点,经典理论。

(二)非总结者

如果考生分析自身情况认为自己不适合作为总结陈述者或者小组成员中有更适合进行总结陈述的同伴,那么也要全力配合总结者,将自己在自由讨论过程中做好的笔记和梳理的材料提供给总结者,为小组形成一致结论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如果总结陈述者在总结陈述时漏掉了小组讨论的重要内容,考生也可以通过纸条等方式提醒发言者进行补充。

三、总结陈述注意事项:

如果考生认为自己能够将小组观点全面而有条理地陈述出来,则可以自我推荐成为总结者;如果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可,也不要一味的坚持。

适当组织大家为自己的总结提供材料,表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对整个小组的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全面准确,语言简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