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琳的脫貧夢就要實現了

张海琳的脱贫梦就要实现了

2017年,張海琳種了兩棚甜瓜、一棚油桃。去年年底,他把兩棚甜瓜改種成了油桃。 2018年,三棚油桃喜獲豐收,純收入5萬多元。

張海琳從2005年起開始種油桃,是新寨河村最早種植油桃的村民之一,在油桃種植上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按理說,其他早期種植油桃的村民早就發家致富了,張海琳怎麼種著就成貧困戶了?

2015年,張海琳被確定為幫扶對象。在幫扶幹部的鼓勵下,張海琳重新燃起了致富的鬥志。幫扶幹部還為其帶來了扶貧好政策:修1米大棚政府就給補400元,扶貧辦還直補1萬元啟動資金。

“人家都這樣幫咱了,自己再不好好努力,就是把油餅子套在脖子上也會餓死。”說幹就幹。張海琳對原來三個溫棚進行改造。一個種植香瓜,兩個繼續種植油桃。2016年春天,甜瓜由於管理不善,幾乎沒有收入。好在另外兩棚油桃賣了1萬元,加上退耕還林補助、低保、糧食直補等,父子二人生活有了保障。

創業只是開始,重要的是張海琳有了發展的信心。再後來,他的大棚改造成為子長縣的樣板。他一改過去拉網時鐵絲綁在石頭上埋在地裡的習慣,焊接一個鋼管架子用三條腿固定在地裡,然後在架子上焊接許多小環綰結鐵絲網,既避免了鐵絲埋在土裡生鏽拉斷後不容易換,又減少了成本。

“有這樣的好政策,還有這麼多的好領導、好乾部、好黨員、好幫手,再富不了,那就活得太窩囊了。”張海琳這樣說。現在張海琳把家安在了自家溫棚前,從家門進去穿過房間打開後門,就是他的溫棚,紅彤彤的油桃掛滿枝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