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老哥倆爲何要組團遠征南海?

1860年英法聯軍在圓明園放了把火,燒了三天三夜,一來為了炫耀列強軍威無敵,二來為了掩蓋盜搶珍寶之醜事。

一百五十多年後,這倆強盜後代又打算組團來中國南海炫耀軍威了。

英法老哥倆為何要組團遠征南海?

港媒4日報道,法國女國防部長帕利3日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法國和英國軍艦下週將在南海聯合執行“自由航行行動”。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英國國防大臣威廉姆森3日也在新加坡表示,英國今年將向亞太地區派出3艘軍艦,向該地區“航行自由”的重要性發出“最強烈信號”。

帕利還說,中國海軍無線電會發出嚴厲聲音,命令我們離開。但我們的指揮官會平靜回應,繼續航行,因為根據國際法這裡是國際水域。

意思就是堅決低頭猛走,至少我們曾經來過。

問題不在於它們強調的《國際法》裡的國際水域,關鍵是挑戰了中國的南海主權。英法海軍這幾年的舉動,本質上是在配合美國的“亞太(印太)戰略”,企圖從中分一杯羹。

英法老哥倆為何要組團遠征南海?

給它倆壯膽的是美國,反過來,它們也給美國捧場,以示共襄盛舉。南海海域之所以能吸引美國盟友們紛至沓來,最大因素是中國力量越來越強大,讓它們感到了緊張和不安,而這種情緒又源於西方國家感到海權壟斷地位受到威脅。

對美國而言,中國可以成為一個陸上軍事強國,但無法接受中國成為一個海上軍事強國,因為這意味美國在太平洋統治地位被動搖。

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利益範圍的延伸,又促使中國必須將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裡,而南海是在中國主權範圍之內,沒有理由不好好耕耘。同時,中國的重點經濟地區大多在沿海一帶,加強軍事防禦能力是必然的政策。

西方輿論卻將此視為“軍事化”,它們必須在中國還沒有追上美國海空軍力量的時候,壓制中國,讓我們知難而退。

如果中國不放棄對海權的渴望,那麼就用戰爭恐嚇,然而中國是不可能放棄對核心利益的。

從這個邏輯出發,西方輿論就認為這跟一戰前的英國與德國關係有相同之處。英國認為德國發展陸軍無非威脅著的歐洲大陸,而發展海軍,就不能接受,必須採用各種手段壓制德國。

對英法這兩個老牌帝國主義來說,它們太瞭解世界海權轉換的歷史了,並且一直是參與者。

時過境遷

英法必須面對一個尷尬又無奈的事實,那就是中國海軍力量已經突飛猛進,它們炮艦再也不可能像一百年前那般橫行霸道,耀武揚威了。

進入21世紀,從2000年至2017年間,中國已建成的潛水艇、驅逐艦、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的總量,已經超過亞洲三大主要海軍印度、日本和韓國的總和,航空母艦也在有計劃地打造之中。

從量變到質變,是西方最恐懼的事情。

所謂量變就是中國的軍艦數量在不斷增加。

所謂質變就是太平洋軍事力量對比被改變。

美國全力遏制中國海上力量從量變走向質變,同樣,中國也將美國視為威脅其發展的最重要障礙。所以,一般來說,對於英法在南海的小丑般表演,中國不會予以強烈回應。

大西洋聯盟正在走向分裂,貿易對抗是最明顯表徵,還有政治上的複雜矛盾,如伊朗核問題,制裁俄羅斯等。美國與盟友聯繫的紐帶只剩下金融和軍事,金融上,歐洲懷疑美國利用索羅斯衝擊歐元穩定性,但美國不承認索羅斯代表著白宮政策,金融之戰只能在水面下進行。

因此,最緊密的大西洋聯盟紐帶僅有軍事,也就是北約組織。

美國要利用在北約的絕對領導權,控制住英,法,德等國,特別是德國。而英法也想利用北約混水摸魚,重溫一下昔日的榮光。

儘管英法表面上還維持著全球一流海軍的稱號,但實際情況是非常窘迫的,特別是英國跟以前相比,用淒涼來形容也不過份。

時過境遷,英法困於經濟和政治,海上力量在不斷下滑,反之,中國在不斷上升。英法不遠萬里跑到南海,用高齡老艦來對抗中國的新建戰艦,跟碰瓷沒什麼兩樣。它們主要是演給歐洲看,順便向美國示好。

各懷鬼胎

老哥倆在歐洲撕了幾百年,工業時代給他們帶來了殖民紅利,對撕的場地變成了東亞,東南亞,中東,非洲,還有美洲,要不是拿破崙偏執地搞“大陸政策”,大英不得不專心應付,否則,它能掐死美利堅。

二戰之後,他們的團結是建立在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體系之中,並以此獲利,代價是主權的喪失。

英法老哥倆為何要組團遠征南海?

大英最後一次海戰是八十年代的馬島戰爭,皇家海軍的勝利給保守黨內閣打了一劑強心針,但付出代價的不僅僅是阿根廷,還有法國的軍火貿易利益。

此後,三十多年,皇家海軍便一路沒落,英國國防部還一度向外界封鎖消息,因為“這會暴露英國的弱點以及缺少艦艇的現實情況”……

眾所周知,因為海水腐蝕和科技換代,軍艦使用壽命是非常有限的,古董艦要不退役,要不就賣給冤大頭充門面。

皇家海軍已經到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境地,像部署在太平洋的薩瑟蘭號(23型護衛艦共13艘)1997年服役。設計壽命18年,2013年-2015年花兩年時間改造,升級後再服役18年,而中國同級新軍艦是它的兩倍。

老佛爺修園子得要銀子吧?造“伊麗莎白”新航母也得要銀子吧?園子修好,航母造好,連油錢都捉襟見肘了,所以只能老艦翻新。

法國佬比英國好點,因為戴高樂那一派人比較堅持獨立發展軍事力量的。當殖民力量全部退出東南亞後,法國對南海問題一直奉行中立政策。

直到奧朗德上臺,才改變了中立政策,2013年9月公開支持越南的南海主張,以恢復法越傳統關係為理由,開始涉足南海。

2015年與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權聯合發表《加強法菲夥伴關係聯合宣言》,意在南海。

2016年5月,法國以G7日本峰會為平臺,七國共同提出“東海及南海問題”。

同時,法國護衛艦“蓋普拉特”號訪菲,“雷霆號”訪問越南金蘭灣並開展聯合演習。公開表示對“航行自由”的關切。

法國有三個目的:

一,增加它在太平洋地區的話語權。

二,對中國施壓,換取利益。

三,辦軍火展銷會。以合作姿態,換取美國企業給它開綠燈,如澳大利亞的合同。

從外交上來說,法國具有一定獨立性,它在南海的舉動,跟美日針對的目標並不完全一致,它的戰略順序是:地中海,中東,北非,印度洋,太平洋。

既然是來攪屎,豈能不拉上正牌攪屎棍?於是,跟英國組團,以壯聲勢,這是法國主動要求的。

早在2010年,英法老哥倆,有一天蹲在凱旋門牆角下曬太陽,捉蝨子,磕瓜子。

高盧雞說:哥,你說這大海吧,將來就沒咱們的份了,唉!

約翰牛說:切,我跟你不一樣。

雞說:拉倒吧,你那點家底還能撐多久?組團怎麼樣?

牛說:說來聽聽。

雞說:組個聯合艦隊,不然,將來搞不好連地中海也只有中美兩家。

牛說:行,這樣派頭足一點,那啥,油錢怎麼算?

雞說:哥,咱誰跟誰,算我的。

老牛眼珠轉了轉,起身回家商量去了,這就是英法聯合海軍的最初構想,後來變成了《蘭開斯特協議》。

抱團取暖,不僅僅是南海,它們在各大洋都可以這麼幹,表面上英國佔了便宜,因為要不是法國拉一把,它是真玩不動了,硬要出門,也挺寒酸的,俄國佬會取笑他們。

但英國擔心一個事情,懷疑法國給他下套,英國一直拒絕過度參於歐洲集體防務戰略,因為這意味著北約被削弱。

英國只要抱緊美國大腿就安全了,要是被法國拉進歐洲計劃,政治上會很被動。

脫歐之後,英國更是處處警惕,條約既然簽了,就不如逢場作戲。有福同享,有難快溜,倒也划算。

英法老哥倆為何要組團遠征南海?

中英,中法之間的合作利益,遠遠大於英法在南海裝神弄鬼得到的利益。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在長江流域是被中國炮轟過的,英國也不敢怎麼樣? 因為你真敢揍它。

中國最重要對手就是美國,反之亦然,它們的B52轟炸機已經連續前往南海上空挑釁,航母還要穿越臺灣海峽,2007年小布什幹過,特朗普也想複製。

中國要不就是再忍它幾年,紅線劃得低一點,要不就像德國1914年一樣,硬幹一場。

華春瑩說了:我想再給美方几個忠告:第一,停止炒作所謂中國南海“軍事化”問題,不要再睜眼說瞎話。第二,停止在南海地區尋釁滋事,因為橫行是有風險的,碰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第三,中方不會被任何所謂軍艦軍機嚇倒,只會更加堅定地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翻譯:一,不要再搞輿論戰了。二,碰瓷非死即傷。三,真要打就打。

英法老哥倆為何要組團遠征南海?

至於,像英法這樣國家,已經淪為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的角色,大妖怪死了,它們也就散了。

以後老哥倆出來,一臉貴族範,蹬著一破三輪,喇叭裡喊道:

回收,舊電腦,舊軍艦,舊航母,舊灰機,回收,舊電腦,舊軍艦,舊航母,舊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