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寻找莱西记忆——李成珠:奉献国家人民是我的幸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对共宣战,枪声再次将老百姓的“安稳梦”打破,又一批刚刚长大的爱国青年背井离乡,为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而流血流汗……

传承红色基因 寻找莱西记忆——李成珠:奉献国家人民是我的幸福

今年91岁高龄的莱西市老党员李成珠是其中一员,与大多数从军者不同,他并未分配到前线作战,而是坚守后方,负责看管俘虏,为一线战士提供坚强的后盾。

传承红色基因 寻找莱西记忆——李成珠:奉献国家人民是我的幸福

出发:心怀壮志 远离家乡

李成珠出生在山东莱西市沽河街道长清村,是地道的莱西人,战火飞扬的特殊激励鼓舞他从小就立志保家卫国。1948年秋天,21岁的李成珠加入淮海战役子弟兵团,与村中5名同伴共赴战场,准备参加解放战争淮海战役。

时光仿佛飘回上世纪:在莱西孙受镇某个偌大的空地上,一大群热血青年整齐地站着,他们腰板笔直,脸庞棱角分明,握拳右手,慷慨激昂地宣言立誓。最后,在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浩浩荡荡的队伍渐行渐远,昂首向南挺进。

传承红色基因 寻找莱西记忆——李成珠:奉献国家人民是我的幸福

行军:顶着寒风探路前进

194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此时,李成珠所在团正进行艰难的行军之路。白天,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袄,顶着刺骨的寒风一步步向前赶,夜里,他们又争先报名组成先行队伍,在茫茫夜色中靠手里的地图为整个团探路,寻找合适的落脚场所,没报上名的则在上支先行队伍找到的落脚点休息。

在寒风中行走了两个月,1948年11月,上级告诉他们,他们已到达安徽、江苏的龙口路与京浦路交界处,要在这里暂时停留,等待分配第一个任务。“我们找了一些简陋的民房,向村民借了些蒲草。” 李成珠说,他们在那里搭建起简单住所,培训学习,不就便接到任务:看押国民党俘虏。

传承红色基因 寻找莱西记忆——李成珠:奉献国家人民是我的幸福

欣喜:圆满完成首个个任务

不久,他们到达目的地:某大洼。四周没有人烟,只有不远处一片战俘编排成的数个方队。经过系列交接手续后,战俘被他们带回,由子弟兵负责其看管工作。“军队提倡‘优待俘虏’,俘虏们吃的和我们一样,都是饼子。” 李成珠说,白天,他们负责安排战俘进行学习,晚上,他们站在营外轮岗,穿着的衣服普遍比俘虏的衣服还要单薄。平时,个别俘虏总爱耍滑头,他们要处处提防,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认真审查。

1949年1月,子弟兵团出色完成第一次任务,将俘虏转交上级派来的接收部队。“看着接收部队远去的背影,我们特别舒坦。” 李成珠笑着说,后来他们又接到多个任务,每个都圆满完成。

激动:作为支援部队时刻备战

长江南岸民族众多,风俗文化也与北方有很大不同,到了学习南方风俗时,当时这群并未读过几天书的小伙子感到吃力,但想到前方的战士们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这点困难也就不值一提了。从学习南方群众的讲话习惯、日常动作到战场上作战技巧,他们为早日登上战场披荆斩棘地准备着。

胜利:上海提前解放 同年战争结束

1949年3月,李成珠所在弟子团接到上级指示,横渡长江,到达当时的荆江芜溪镇洞庭湖附近等待命令。“本来党中央计划用半年时间解放上海,但上海5月份就顺利解放。” 李成珠既对上海能早日解放由衷高兴,也为未能亲上战场感到惋惜,此时他的内心异常激动,因为直觉告诉他,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1949年6月,解放战争结束,李成珠因积极学习、关心病患、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在表彰选拔中,被子弟兵团四团三营八连评为三等功,也因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来他回莱西老家,先后担任莱西市南县河套区青年干事,兰丰县团委书记、党委委员,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

“服从党的命令就是我的人生准则,能不断的为国家、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一种幸福。” 李成珠现在虽年事已高,但仍发挥余热,除在老年协会参与正常党务工作,平日,他积极参与村中的大小会议,邻里间需要帮忙的地方他毫不吝啬,俨然成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