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版本太多,众说纷纭,先来总结一下吧。

一、三皇

1、“符号版”——天地人(泰)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个我将它称为“符号版”,因为这个“天地人”的封号其实没有多少意义。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后人的追述,所以司马迁也不明言,连介绍都懒得写,不像他一贯的风格,这说明他也知道这是已经神化了的“三皇”。

因此,研究这个版本其实是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的。

他们到底是另有其人?还是另外版本的三皇?抑或根本就是宗教之神?

这个谜底是永远不会解开了,所以没有必要研究。

2、氏族领袖版——燧人、伏羲、神农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这个是有意义的:就像“古者观叶以成舟”的典故一样——它是合符逻辑的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你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史料就是有这么的“恐怖”!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北隅中条山之阳的[西侯度村遗址],地质年代距今约180万年,这里出土了一批烧骨材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世界最古老的烧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今天的科学家结论就是认为人类大概在100多万年前学会钻木取火的......

也许《韩非子》说的未必是“燧人氏”,就算是,他也不太可能能够记载到一百多万年前的事,不过,你不得不承认他的记载就是符合科学结论的。

因此,以曾经的“氏族首领”为“三皇”,即便是后人的追述,也是值得认可的。因为,要是这些氏族首领没有过人的贡献,那么后人是不可能无端端的追述他们,把他们捧上神位的。毫无疑问:

★燧人氏:善于使用人造火的氏族之领袖。
★伏羲氏:创立婚嫁制度,父系社会萌芽的先行者
★神农氏:重视健康与寿命,发明医学的氏族领袖

也所以,其它的两个版本,也是同样可信的。即:

氏族领袖版②:伏羲、女娲、神农。氏族领袖版③:伏羲、神农、黄帝。
★其中,女娲氏可以看作是对母系社会的缅怀或追述,毕竟考古学上已经无比有力的证明了,在大概9000年前到5000年前左右,我国广泛存在母系女权社会。女性在新石器时代,是中华先民历史的主要推动者和创造者。
★而黄帝的话,他的主要身份,其实祛除各种光环后,他最明确的身份定义还是战国齐青铜器《陈侯因齐敦》和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里的——黄帝主要是一名兵家首领,亦即他是一名拥有十分伟大的战争功绩的领袖。
黄帝所生存的时代,是我国青铜器萌芽的是时代,史书说“蚩尤作器”,在学会“作器”以后,蚩尤变得十分强大,料想是掌握了先进的铸铜工艺,拥有大批量精良的青铜武器,因此才弄得黄帝被迫与炎帝联合后,才打败了他。
也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黄帝是最早的“霸主”,“帝权”第一人。
《史记》说黄帝在打败蚩尤占据中原后:“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这很明显就是四处征战的记述,尤其是“东西南北”与“北逐荤粥”以及“合符釜山”,讲述了黄帝征服四面八方的战斗征程。

也许正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发出统一号召的领袖,影响力最为深远。

所以,他才被后世置于独一无二的最高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因此,在宋代的《三字经》中他被追述为“三皇”之一,这个可信度是比较低的,按秦汉之时来看,三皇还是燧人、伏羲、神农的“版本①”比较靠谱。

所以:“三皇”的结论是——燧人、伏羲、神农。

身份是:上古氏族的最伟大领袖。

二、五帝

我把它分成三个版本,分别是:

1、华夏版①——黄帝、颛顼、尧、舜、禹

包含“大禹”在内的五帝,其实在史书中的明确说法,是没有的,不过《竹书纪年》和《史记》,却并没有把传说中殷商的祖先“帝喾”给写进去,反而是把大禹放在帝王纪里。所以,这个“华夏版”事实上是有的,而且也应该是最公认的版本,因为都给列传了——没有比这个更明确的定义了。

2、华夏版②——黄帝、颛顼、尧、帝喾、舜

这个版本就是史书记载的最多的版本,这5个人里,黄帝、颛顼、帝喾、舜这4人没有疑问,唯一有问题的是帝喾,他是一个十分神秘的人物,在正统史籍中,他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因此,在正统历史里他的存在感也最低。但是在上古神书《山海经》里面,有个叫“帝俊”的人被疑为是他,如果帝俊就是帝喾,那他就牛X大发了,简直无所不能,是一个超级天神/战神。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帝喾是继黄帝之后,又是一个四处征战、以统一海内为目标,战功赫赫的超级领袖,因为五帝中只有他有“帝”号,而且排在名字的前面。十分突出。

3、华夷版——大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按照史书记载:

★黄帝、颛顼是华夏族
★太皞、少皞是东夷族

★炎帝是苗蛮族。

而“蛮”与“夷”通常是相提并论为“蛮夷”的,从夏商周时代就开始,这表明了,这两个部族可能本来就是同一个族分成了两个分支,或是本为不是一个族,但是至迟到夏商时代就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还有出自《尚书序》《帝王世纪》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虽然名单变动是大,但依然还是“华夷版”。

因此,关于五帝的各种版本,我们虽然不能100%的断定,但是至少大致的脉络是看得清楚的。即:

在告别“三皇”上古氏族社会后,进入了“古国时代”,各个强大的部落已经在文字、青铜、人口、农业等文明的必备“要素”的推进下,发展成了国家,然后各个国家的君主都开始称帝,都想征服对方一统天下,在那个时候,主要形成了三大族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黄河中下游,中国西北部的仰韶文化+龙山时代文化的华夏集团。
■环渤海地区,中国东北部的龙山时代文化的东夷集团
■长江流域的苗蛮集团,后来他们的首领加入了华夏集团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历程,所以“五帝”的版本才会有华夏版,又有华夷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