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有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人生路上有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传统中讲人伦,最重要的有五种: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者合称“五伦”,也就是“三纲五常”的“五常”。其中的“朋友”是“五伦”中最为平等的关系,对个人而言,其数量通常也是最多的。

朋友的别称并不多

因典故而来的,朋友别称并不算多,且为人熟知,诸如伯牙、钟子期的故事里说的知音,《庄子》运斤成风的故事里的郢人等。从经史的句子中抽出来的别称也不很多,比如《诗经》里有一首《伐木》,写“鸟鸣嘤嘤”是为了“求其友声”,“友声”的字面意思是朋友的声音,后人诗文中在需要用两个字指代朋友时,往往也会用它。

白鸣人事少,黄鸟友声多。(明末清初·屈大均《初夏集蔡氏园池作》)

又如《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对友情的比喻,所以人们也常用“金兰”作为朋友的代称。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唐·孟郊《春夜忆萧子真》)

人生路上有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称谓各有不同

古人非常重视朋友,所以关于朋友的称呼很多。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友叫“患难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用敬称、适合用“你”“我”之类的随便称呼来处的朋友叫“尔汝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道义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也叫“神交”。

人生路上有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的交往很平常

与君臣、父子等不同,交朋友的原则不是单一的,朋友也并不是确定的,可以不断结交,也可以绝交。朋友相处,往往都是很平常的形式,一起吃饭、聊天之类,生死患难的大事是很少发生的。《易》豫卦九四爻辞:“勿疑,朋盍簪。”这是经典中最早出现的几个“朋”之一。《易》是古代特别难读又必须读的书,盍簮( hé zān )二字意思很令人费解,传统经注将其解释为“迅速聚集”的意思,所以后来凡说到朋友聚会便常使用这二字,以示典雅。

公使朔北,我出筠守,自此一别,不再盍簪,十三年间,一升一沉。(宋·杨万里《祭太师文忠公京左相文》)

欲踵兰亭故事,溪水涨、簪盍鹅池。(宋·洪适《满庭芳・酬赵宪》)

与之相似,《易》兑卦的象辞是:“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兑为泽,丽是相连的意思,这说的是卦本身。只有在《易》的这卦里,朋友讲习才和泽有关,但不妨照样被人用来彼此指代。

忆从半载余,丽泽情方熟。(宋・陈淳《忆李友叔皓》之一)

为之学者,尚一志百力,朋从而泽丽。(明·李东阳《重建正学书院记》)

《左传》记载,楚国的伍举和蔡国的声子是老朋友,后来两人在郑国的郊外偶然相遇,于是就地铺上荆条,坐下一起吃了顿饭,谈了很久。班,有铺、布的意思,所以后来就有了一个成语叫“班荆道故”,指老朋友相聚叙旧。关于荆,也必须说一下,现在城市化了之后,很多人不认得荆了,只知道荆棘,就觉得荆是带刺的,画个负荆请罪,也让老廉颇背上一捆带刺的柴火。其实荆是细而软的条状,没有刺,可以用来编筐的,棘才有刺。老朋友总不可能坐在一堆刺上吃饭聊天吧?负荆请罪的意思是想让对方用荆条抽打自己来请罪。同样,形容妇女装束朴素用“荆钗布裙”,也不可能是用带刺的棘来做头钗。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晋·陶潜《饮酒》之十四)

《左传》里还有个故事说吴国的外交家季札去郑国,与子产一见如故,于是季札送给他一条缟带——白色生绢的衣带,子产回赠一件纻衣——苎麻的衣服。东西很普通只是用来作为朋友之交的见证。

关河愁欲遍,缟苎竟谁亲。(明末清初·顾炎武《过李子德》之四)

人生路上有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的交情如胶漆

史上的朋友搭档有许多很出名,比如管鲍之交。还有前面说到的伯牙、钟子期,有称之为“钟牙”的;子产和季札有称为“侨札”的一一子产大名公孙侨。

出名的朋友组合的确有许多,出名的缘由也是。社会舆论的主流声音当然是先看朋友的品行,而道义、忠信、名节之类的品行,只有通过具体的事或物将其表现出来,才会被人们深深记住,进而成为典故。孟浩然有名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黍,这里是用来指老朋友准备的一顿便饭。《后汉书·独行传》有个故事,情节特别简单:范式跟好朋友张劭约定好两年后去他家里看望,到时候果然如期千里赴约。《后汉书》里并没有出现鸡黍,鸡黍是《论语》中的荷蓧( hè diào)丈人招待子路的:“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不知怎么就把范式、张劭的事和鸡黍搭了起来,称为“范张鸡黍”,专门用来展现朋友之间的信义。

季鹰千里莼鲈兴,更喜范张鸡黍。(元・白朴《摸鱼儿》)

沧州路,无恙昨梦莺花,故人鸡黍。(清·况周颐《瑞龙吟》)

《后汉书·独行传》中还讲到一对好友陈重和雷义,听名字很陌生,不过看当时人给他们的两句评语就不陌生了:“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用干了以后的胶漆来比喻友情坚固,跟所谓金石之交的意思差不多。

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漆,谁是陈雷。(宋・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

古代也有时尚,也有明星,除了品行和功业,靠风度和魅力也能出名。还是东汉,李膺和郭泰是两位名人,不仅品行端正、才能卓著,而且还是风度翩翩的大帅哥。一次,二位一起乘船,往船头一站,岸上的人看了都直呼是神仙下凡,可惜那时候不能拍摄,只能靠文字流传典故了。

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唐·岑参《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唐・杜甫《秋兴》之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