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上海火車站啓用停車無感支付,12億美元估值獨角獸如何破局智慧停車?

開車10分鐘,停車半小時,各位車主,你是否遇到過這種尷尬情況?

據《2017中國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去年,上海汽車保有量達到469萬,而停車位總數卻只有64.7萬個,也就是說,大約每7輛車就要共享1個車位。

於是,如何提升停車場的運營效率,便成了停車難問題的一大解決方法,而這一對消費者來說越發剛需且高頻的線下場景,更是成為諸多智能停車玩家爭搶的賽道。

3秒!上海火车站启用停车无感支付,12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如何破局智慧停车?

■圖片/VCG

只需3秒,上海火車站停車啟用無感支付

今年春節前夕,上海火車站北廣場的地下停車場,迎來了其建成以來第一次智能化改造。

火車站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周到君,經過改造,北廣場單個車位的日均週轉率為3-4次,較之前提升了2-3倍,整體通行效率則提高了8-10倍。

3秒!上海火车站启用停车无感支付,12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如何破局智慧停车?

■上海火車站北廣場地下停車場

而對其進行這番改造的,是有智慧停車行業“獨角獸”之稱的平臺ETCP,據《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顯示,ETCP的估值達12億美元。

以北廣場停車場為例,車輛在進入時,攝像頭會捕捉車牌號並記錄時間,離開時,出口抬杆則自動響應,車主可以選擇掃碼和ETCP停車App兩種方式付款,區別在於,後者能通過免密支付直接離場,不需要車主再掏出手機,這樣的無感支付通行,能將車輛的離場速度提升至不到3秒。

在停車場內,周到君在值守亭內還是發現了一名工作人員。據瞭解,智慧停車場依然支持現金支付,但他們鼓勵車主們使用電子方式,一來是能快加停車場的通行效率,二來通過App支付還能獲取一定停車優惠。

3秒!上海火车站启用停车无感支付,12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如何破局智慧停车?

■上海火車站北廣場地下停車場掃碼標識

ETCP集團華東大區總經理丁丁表示,這樣的智慧停車場目前在上海共建立了500多個。

但考慮到上海火車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北廣場使用的是一套定製化進口設備,比如這裡的抬杆響應速度就比傳統閘機要高一倍,使用壽命、穩定性和地下抗干擾性也都更強。

3秒!上海火车站启用停车无感支付,12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如何破局智慧停车?

■ETCP的停車App截圖

“馬太效應”和技術為最大壁壘

與去年大熱的無人零售行業類似,智慧停車也曾一度成為各路玩家趨之若鶩的風口。有消息稱,2015年最高峰時期,曾有超過300家企業涉足其中,但同樣的,伴隨著野蠻生長結束,不少企業最終還是因資金短缺問題遭遇被迫離場的命運。

“中國的停車市場有稀缺和獨佔的特點,所以會有‘馬太效應’,做得大的公司就會越做越大,新人再想燒錢進來是很難的。”丁丁說。

對於ETCP而言,它也曾經歷過跑馬圈地的“燒錢階段”。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ETCP共完成了三輪融資,其中2016年由萬達集團投資的15.5億元,刷新了該行業內的融資紀錄,而這些“彈藥”,則幫助ETCP當前在業內市場份額佔到了70%。

3秒!上海火车站启用停车无感支付,12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如何破局智慧停车?

■圖片/鯨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後至今大約兩年的時間裡,ETCP都沒有新一輪融資計劃,不難看出,這一方面是資本市場趨於冷靜的結果,而另一方面,丁丁表示ETCP也養成了一套自己的“造血模式”。

比如,它們會利用停車場和車主資源做廣告投放,為App上的用戶提供洗車等價格親民的衍生服務,由於是智慧停車平臺的整體輸出,因此ETCP還會和停車場管理方達成協議,共同獲取利潤分成。

“從這幾年的發展上來看,這個行業的入門門檻已經極大地提高了,可以說這是一個重資產的項目,對於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有著很大的要求。”

除了跑馬圈地外,ETCP還將投入的半數資金用在了技術研發上,例如其當前使用的車牌識別技術便出於自主研發,準確度達到99.2%,不向外尋求賦能,丁丁認為這也是在為企業形成競爭壁壘。

3秒!上海火车站启用停车无感支付,12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如何破局智慧停车?

■圖片/東方IC

全流程優化是行業痛點

如果要為當前的智慧停車行業玩家再分個類,周到君覺得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類:智慧停車管理平臺,例如ETCP;

第二類:車位信息共享,例如停車百事通;

第三類:智慧停車硬件設備,例如捷順科技;

據CBNData發佈的《2017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大數據報告》顯示,儘管我國的智慧停車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但全流程優化依然是整個行業的痛點,而這一點則與停車場的智能化程度相掛鉤。

也就是說,停車場智能化水平過低,會影響用戶在車位共享等細分功能上的體驗,發展也容易遇到瓶頸。

其實,停車難問題並不只是中國的特例,在歐美等國外國家也都普遍存在,不過在丁丁看來,國外相對地廣人稀,它們的痛點問題主要體現在停車費用高,因此無法給國內停車行業的發展予以參考。

“中國的交通場景可以說是全球最複雜的,像是美國,都還沒有車牌識別這一技術,而未來智慧停車的發展趨勢,是要利用線下流量和分時租賃、金融保險、汽車後服務等機構展開跨界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