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毕业后 大多数人都混得都不如意

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毕业后 大多数人都混得都不如意

我身边有这样的“寒门子弟”,他们刻苦努力,鱼跃龙门,离开乡村来到大城市求学,满心希望大学毕业后能在城市立足,改变命运出人头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于是他们想着成为高级白领、业内精英、创业,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数养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甚至有的毕业三四年仍找不准自己的方向。

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农村子弟由于受到环境、眼界、性格、资源不足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再发挥“成绩好”的优势,因而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首先:家人的期待和亲戚朋友的目光不允许他们过得差。我有朋友,兜兜转转换了5个公司仍然混得不太如意,我问他“有没有想过回家乡碰碰运气?”,他说好不容易远离大山,就那么回去,家里人怎么看?亲戚朋友怎么看?那些背后的闲话都能挫死你。

其次,社会资源和眼界不及城里学生,难保证进好单位。中国依然是个人情社会,没有关系寸步难行,有很多城里的孩子,还在上学的期间坚韧就已经再为孩子的将来铺路,毕业后自然进入好的单位,农村的孩子没有这个优势,在就业过程当中多遇到不顺心。

最后,求职市场供大于求,容易滋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城市往往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条件优越,容易造成求职市场供大于求局面,很多人又不愿放下身段去小企业或创业公司,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且随着每一年的毕业季到来而愈加严重。

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毕业后 大多数人都混得都不如意

改变自我:农村学子的自救方式

在工作当中,个人工作技能往往并非完全是第一位的,因为在我看来,除了那些天生就蠢的人或某些特殊技能,大多数人在工作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并无大区别。

农村子弟由于缺乏资源和人脉,加之性格上不及城里孩子开朗大胆,因此在职场当中容易受到人际关系和同事间磨合的影响,导致奋斗期延长,成才的速度较慢,因此只有改变自我,才能在竞争中不落下风。

有意培养自己的人脉资源和朋友圈。没有朋友路难走,农村的学子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刻意”去结交一些有资源和社交面广的朋友,为今后的发展铺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只适合学校,并不能帮助你在职场中成功。

克服自卑心态和适应城里人的节奏。有的农村学生,城里人积极乐观、自信,勇于表现的的心态一样没学到,反而学会了攀比、勾心斗角、嫉妒的陋习,要么心态摆不正,要么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在城市里奋斗和发展,把自己培养成新的城市人。

要做好职业规划,别老是朝三暮四。都说男怕入错行,有人总是羡慕别人选了一个好的行业,于是内心各种不平衡想着改行,偏偏眼高手低,兜兜转转还一事无成,白白浪费几年的时间。在我看来,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己岗位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