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財貓理財學院: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財法

招財貓理財學院: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財法

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投資家,但二人的投資風格各異,索羅斯喜歡激進和冒險,崇尚“要麼賺很多錢,要麼賠很多錢”;而巴菲特則看中穩健投資,絕不幹“沒有把握的事情”。中國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一般不喜歡冒險,且多數人不具備索羅斯那樣超乎尋常的承受力和判斷力,所以,堪稱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的 “三要三不要”理財法更適合中國工薪族投資者。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

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

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樑、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併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要投資易瞭解、前景看好的企業

巴菲特與人們只注重概念、板塊、市盈率的投資方式不同,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瞭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不要貪婪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股市牛氣沖天,到了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每個人都希望手中已經漲了數倍的股票一直漲下去。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後來,股票出現大幅下跌,貪婪的投資者有的血本無歸,有的傾家蕩產。

不要跟風

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絡概念股,一些虧損、市盈率極高的股票一沾上網絡的邊便立即雞犬升天。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他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絡股股災,人們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過是他不盲目跟風的藉口。

不要投機

巴菲特的“投資不投機”是出了名的,他購買一種股票絕不在意來年就能賺多少錢,而是在意它是不是有投資價值,更看中未來5~10年能賺多少錢。他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