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40年:演進中的巨變

熵,是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其物理意義為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用“S”表示,熵值越高,意味著體系混亂程度越高。有一種理論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實際上傾向於按照熵值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舉例來說,人們在海灘邊把沙子堆成城堡(熵值較低),但是自然界中的風會把沙堡吹走,恢復散沙狀態(熵值較高)。從當前世界經濟的走勢看,美國的貿易保護、歐盟的政局動盪、日本的經濟萎縮、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地震等,似乎均在印證著上述理論。如何在不可避免的混亂中穩住發展的步伐,是每個國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警惕“通脹上漲但經濟滑坡”

2018年5月14日,美聯儲在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隸屬美聯儲)會後宣佈,將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1.75%-2%(本年度第二次加息,第一次為3月22日)。隨著該機構在加息道路上越走越遠,國際資本開始加速撤離新興市場,有些國家,即使經濟前景和債務狀況良好,也未能擺脫此番影響。

伴隨美元走強,近期,阿根廷比索、巴西里亞爾、南非蘭特、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墨西哥比索等貨幣集體走跌,而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國家的央行相繼宣佈加息。6月20日,菲律賓央行也宣佈加息25個基點,而其在5月份才完成2014年以來的首次加息。

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默默承受了太多壓力。彭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投資者從印度、印尼、菲律賓、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共撤資約190億美元,堪稱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最快的資金外逃速度。

他認為,美元走強,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可能因此受到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更嚴重的打擊,而東南亞國家所受影響會小一些。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給東南亞國家帶來了太多“教訓”,他們在外匯儲備的體量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下半年,只要資本外逃的程度不太高、持續時間不太長,這些國家就有實力抵擋外部衝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就貿易問題向主要貿易大國“追責”,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以不同方式進行回應。從目前看,上述事件對全球貿易的衝擊尚無法衡量。梁海明指出,貿易之後很可能就是金融領域,特朗普很可能繼續在金融方面找大家的麻煩。

“但是,在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裡,下半年我們最需要擔心的是‘滯脹’,即通脹上漲但經濟走下坡路。美聯儲已經在加緊貨幣流動性並減少供應量,利率上漲是必然趨勢,因此,企業收益率很可能不僅沒升高,反倒受影響;但表面看,通貨膨脹上升了。這是很糟糕的情況,需要未雨綢繆,預防或化解風險。”他這樣強調。

美國:享受混戰的“果實”

上任之初,美國總統特朗普並不被看好,其“推特治國”的行事風範一度招來各種質疑。隨著時間推移,“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等競選口號似乎一步步得到落實。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打亂全球市場秩序,一邊先後退出《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一邊向全世界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

然而,混亂是別人的,美國經濟正在獨享“大好形勢”。

6月21日,當地媒體報道,特朗普提前披露數據稱,美國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長非常接近甚至可能超過4%(該數據原本應在6月28日正式公佈)。一般來說,發達經濟體GDP增速達到2%就可以說“不錯”,達到3%就“很好”,因此4%真的是非常優秀的表現。

是特朗普“美國優先”理念下的各種措施開始顯現效果了嗎?為什麼美國經濟會呈現如此強勁的趨勢?

林珏還表示,按照當前美國的經濟形勢,即使經過修正,第一季度的GDP增速應該也保持在2%以上,接近3%也很有可能。

2018年至今,美聯儲已經實現了兩次加息,這至少說明官方非常看好本國的經濟前景。在加息預期和失業率超低(失業率創下18年來新低)表現的推動下,美元指數一度突破95,資金迴流美國的速度繼續加快,為“製造業迴歸美國”創造了更多條件。

德意志銀行近期研究發現,特朗普支持率與美元指數存在正相關性,且前者領先約45天。6月7日,《華爾街日報》與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聯合調查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率已上升至44%;而美朝峰會(6月12日)謝幕後不久,其支持率就上升到45%。有分析認為,一旦特朗普的支持率達到47%,美元指數就會達到週期頂點,因而,未來決定美元走勢的主要因素將會是特朗普在國內的支持率。

對此,林珏指出,47%的支持率的確是很好的表現。“從既定事實看,美元的確隨著特朗普的支持率走強;但未來是否會延續這種關係,很難說。通常情況下,經濟走勢越好,人們對政府和決策層的支持度就越高。按照今年上半年的趨勢,下半年,美國的經濟很可能延續當前較好的狀態。”

歐盟:在不確定中推進改革

隨著意大利新一屆政府的正式上臺,該國政局動盪的局面終於恢復平靜。儘管本屆意大利政府很可能長時間內無法與“民粹主義”脫鉤,對歐盟而言,短期的威脅總算是過去了。相比之下,歐盟的經濟狀況似乎很難用簡短的語言說明。

2018年5月28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公開表示,歐元區的經濟形勢正面臨挑戰,在今年年底以前,其經濟蘇復進程會非常緩慢。

6月14日,歐洲央行管委會在決議中表示,如果通脹數據符合預期,該行或許將在今年12月月底以前結束量化寬鬆,但保持歐元區三大基準利率不變化。此消息似乎印證了德拉吉的表態。

歐盟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今年4月,歐盟28國(英國計入)失業率為7.1%,創造了2008年9月以來最低紀錄;歐元區失業率為8.5%,創2008年12月以來最低紀錄。

“儘管如此,失業率也一直是歐盟的問題所在。一方面,按照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是比較好的狀態。另一方面,上面的數字都是平均值,歐盟成員國地區之間的失業率參差不齊。從2017年的數據看,捷克布拉格的失業率只有1.7%,非常好,希臘的西馬其頓則高達29.1%,非常糟。要發展也要平衡,差距太大也容易出問題。”張建平如此強調。

6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表示,不認為歐元區未來的經濟增速會大幅放緩。但實際上,2018年下半年,歐盟、歐元區的經濟走勢是否會大起大落,還要多方面考量。

2018年第一季度,歐元區19國經濟環比增長僅達0.4%,創2017年初始以來新低。與2017年強勁的復甦勢頭比較,這似乎令人難以理解,但考慮到英國脫歐進展緩慢、難民配額爭端、成員國大選中反歐盟勢力上臺、國際貿易環境變數增多,眼前的數據似乎也不在意料之外。

2018年上半年,為了爭取獲得美國政府鋼鐵和鋁產品關稅的豁免權,歐盟還竭盡全力尋求美國的認可,為了自保甚至不惜與美國一同指責中國的鋼鐵出口。但就在6月22日,歐盟開始對從美國進口的價值28億歐元的產品加徵關稅,歐盟委員會也明確表示,此即對美國的報復性措施。

6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藉助媒體表達了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改革方案”的支持。默克爾支持設立公共投資基金,也支持將歐盟穩定機制升級為“歐盟版貨幣基金組織”,用以減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依賴。

“但是,這種支持是可以在下半年發展為實際行動,還是隻停留在態度層面,區別很大。德法兩國是歐盟最核心的國家,如果態度落實為行動,改革得到明顯推動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不過,折射在經濟層面又是另外一回事。歐盟經濟體量很大(超17.3萬億美元),2017年發展得好也主要是外部環境優良。今年,外界不確定因素太多,歐盟內部的問題就更加突出,改革的成效,就算有也不會這麼快體現在經濟上。”張建平這樣說。

日本:或進入平穩期

2012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後,進行了多方面改革,為日本帶來了二戰後的強勢經濟時期,也帶來了符合預期的成果。2018年5月11日,該國一項調查顯示,由於私人消費和出口需求疲軟,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預計將會出現兩年來首次萎縮,GDP增長或為負的0.2%。

土地改革40年:演进中的巨变

有觀點認為,這將會是2015年年末以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首次萎縮。

負增長若出現,意味著經濟週期即將結束。陳友駿認為,未來,日本經濟很可能進入一個低速增長的平穩期,萎縮應該不會成為常態。如果日本政府對經濟結構的調整達到了市場預期,同時產生相應效果,即使經濟增長不似從前,也不至於太糟糕;但若調整時期較長又效果寥寥,則該國經濟很可能陷入困境。

“這些產業,如果可以在迎合日本國內其他企業需要和市場需求的同時,取得進步性增長,經濟效果指日可待。日本長期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債務高企,人均債務高達800萬日元(2018年3月發佈),該類財政政策能否在未來得到延續,也是影響其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陳友駿如此強調。

日本長期採取擴大出口的政策,但以美國為代表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對其出口不可能不產生影響。在積極的出口政策與全球自由貿易發展倒退的較量中,日本能否佔據上風,需要時間觀察。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壓政策下,日本未來對美投資將會成為拉動兩國關係的重要看點。而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日本後,中日之間在投資領域的合作也值得期待。陳友駿指出,日本政府長期對“一帶一路”倡議保持警惕,但又希望藉助其降低交易成本,心態複雜,若能放開,對中日兩國均有利。

中國:預防風險仍是主線

2018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我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分析顯示,第一季度,我國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國內人均GDP增速,城鎮失業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按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

提到中國經濟下半年的發展重點,白明認為,主要可概括為兩方面:預防風險、強大高新技術產業。

“三大攻堅戰之首就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將會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整個社會的工作重點。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們的風險點較多,比如消費增速下滑的可能、房地產對經濟拉動作用的減少、部分企業效益情況惡化、去槓桿過程中可能引發的泡沫破滅與金融體系的不穩定等。要處理好上述潛在風險,關鍵在於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處理好轉變過程中速度與效果的平衡問題。”白明強調說。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人大國發院”)近期也分析指出,上半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還是支持國內投資的核心力量,下半年,房地產增速或將回落,銷售端的不景氣最終會傳導至投資端,進而對融資環境產生反作用。

白明認為,下半年,中國很可能需要處理比以往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面對美國政府的諸多無理行為,很多國家是與中國站在一起的;但涉及某些問題,比如知識產權的保護,上述一些國家又選擇站在美國一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