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讓幸福增值

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正式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確立了“1個主要內容+7個堅持”的理論框架,系統地回答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論題,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與我國基本國情和時代特徵完美結合、凝練昇華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靈魂。在《資本論》這部政治經濟學鉅著中,馬克思從資本主義社會大量堆積的商品入手,分析了商品包含的內在矛盾,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並據此對資本的運動過程進行了詳細解剖,最終“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即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之上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與危機,會被一個更高的社會階段所取代,在那個更高的社會階段,將真正實現“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於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個性自由”,這是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奮鬥、努力追求的初心。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我們要堅持發展乃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的判斷。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基本國情的內涵不斷髮生變化,面臨的國際國內風險、難題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因此要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準確把握、主動適應新時代和新常態,重視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緊緊依靠人民不斷推進改革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有關原理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基本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市場經濟是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或經濟管理體制在發揮作用,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供求規律、積累規律、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社會總產品實現規律以及利潤最大化原理、提高利潤率和積累率的方法、競爭與壟斷理論、經濟危機理論等,都同樣適用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學習它們,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地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

回應當代中國的關切問題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一貫主張“從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強調把歷史理論“應用於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在增長速度、發展方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發展動力等方面均出現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習近平經濟思想系統地回應了這些變化和變化中的問題,是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研判和解決時代關切的成功典範,也為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創新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開放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應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共享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就是要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黨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中國的發展不但要為了人民,更要依靠人民,依靠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是要立足大局,把握規律,對症下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就是要掃除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部署實施“新兩步走戰略”;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就是要穩中求進,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凝聚中國人民的偉大智慧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孕育成長的肥沃土壤。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比如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尚書》裡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等,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契合,應當繼承和發揚。而在有關新發展理念的系列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總是能娓娓道出中國底色和文化底蘊,比如創新發展,我們有改變世界面貌和狀態的3種發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協調發展,我們有《二程粹言》裡的“有上則有下,有此則有彼”;綠色發展,我們有孔子的“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開放發展,我們有張九齡的“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共享發展,我們有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逐漸形成的直接養分。從毛澤東同志“彈鋼琴”的工作方法和《論十大關係》,到鄧小平同志“共同富裕”、“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三步走”、“兩個大局”,從江澤民同志“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處理好12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關係,到胡錦濤同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都從不同角度回答了當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任務和錯綜複雜的國際發展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奮鬥目標,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歷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深化改革、不斷髮展的過程中總結、凝練出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我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