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從不讀書但其遠見、思維方式、做事方法卻那麼卓越?

yuzuki

總所周知多年蟬聯華人首富榜的超人李嘉誠其實是小學學歷,胡潤和福布斯財富榜首富宗慶後也只有初中學歷,而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14歲就被迫輟學了。這些聞名全世界的企業家學歷都不高,而且縱觀我們國家的歷史,很多領袖、軍事家、企業家並不全是科班高學歷出身。

但是思維方式、做事方式等並非是全由教科書來教授的,甚至可以說這些是教科書中很難學習到的知識。我們都知道在這個社會,這個職場,真正能做的好,並不是所謂的書呆子,或許術業有專攻,在專業化的領域,知識水平高的人才很容易展示自己的個人能力,但在整個行業與個人發展中,永遠是會做人的人更容易獲取成功。這也是很多前輩教導我們的“想要會做事,就先學會做人”。我相信在創業時期的李嘉誠、宗慶後、曹德旺等企業家或許學歷並沒有什麼提升,但在做人方便一定已經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就算不提這些知名的人物,就說說我們身邊那些可能只有高中學歷就早早進入社會的同學,每次回到家裡,你可能會發現雖然他們看起來和一線城市裡成熟的職場人相差甚遠,但是與你的交流溝通依然縝密滴水不漏,做事也是乾脆利落有條有理。

這些主要還是因為教科書上的內容更多是在專業技能的提高,而殘酷的社會可以更直觀的用行為與結果讓人從結果與經驗中獲取到人生與事業的經驗。知行合一,知與行不論誰先誰後,但最終都要相合為一,只是有的人先行再知,難為要經歷不少挫折,但這些挫折卻讓他變的更堅強與經驗豐富。

同時,做人做事靠智商更靠情商,雖然智商情商可以後天培養,但先天卻也有著差距。有些人天生聰慧機靈有一顆七竅玲瓏心,見微知著,於是你可以看到他思維縝密做事高效,而有些人高學歷出身卻始終懵懵懂懂,差的不是一丁半點。

所以不能以有沒有讀過書、學歷高低來看待一個人的做事與思維。但是如果條件允許在年輕時代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肯定是必要的,我相信就算是李嘉誠、宗慶後、曹德旺等企業家,如果可以重來並且有那個條件,肯定也是會選擇完成一份完整的學業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驍說職場觀點: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很多人的優秀來自於實戰和反思,如果在此基礎上多讀一些書,更會如虎添翼。

我身邊還真有一個朋友,讀書少、掛科多,每天都是不務正業的樣子,但是他的工作、投資、成長近年來卻做的風生水起,看事情清晰透徹、解決問題八面玲瓏,他(暫稱為優秀者)是如何做到的呢?說說我自己的思考。

讀書,最好是讀好書,根據自身成長需求,我以為:一是讀好書最好的效果是產生共鳴——你與作者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你深度認可他的觀點;二是作者總結了好的方法、方式,拿來就能用的。

2、好的領路人和參照人,可以進一步推動優秀者的成長。

他遇到一個好的領導,讓他對自己的職業在一開始就有了較深的認識:一是工作居然可以這樣做,問題原來可以這樣思考;二是我未來的樣子就是領導現在的樣子,他是如何成功的,我又如何該向他學習;三是領導在關鍵環節給了他很多提點和支持,讓他豁然開朗。

注意:在思維方式上,你如果能得到高手的指點,那你進步一定很快,因為你透過現象看到的是本質,是舉一反三的源頭力量。

補充一點:其實說到這裡,我覺得題中的觀點略片面,你只是看到了暫時的一面,漫漫人生路,要想持續精進,讀書一定需長期堅持,讀經典更是必不可少。換句話說,不論是事業成功還是修養心性,讀書也許都是殊途同歸的選擇。

尤其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更需要系統性的讀書學習去對抗焦慮,去提升自己的視野和格局。

歡迎訂閱驍說職場,更多職場乾貨問答期待與你分享。


驍說職場

讀書絕對不是獲得知識,獲取人脈,提升自我的唯一方式。想要提升自己方式方法有非常多的道路,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有錢人,或者是事業做的非常成功的人,他們也並不一定是讀書非常多的人,那麼他們到底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來獲取信息資源,並且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優化自己的做事方法呢?下面我給大家羅列幾種方式:

結交真正有價值的人脈

見識更大的世界,與更優秀的人交流

另外你不能僅僅看著十個人,你還要去見識更大的世界。剛才所說的十個人,僅僅是說你深度交流,花更多的時間跟精力在彼此身上的人,但是除此之外,你還要通過各種的行業聚會,社交場合去認識非常多優秀的人,然後通過他們的眼界來為你增長見識,而且常常要多出去走一走看看這廣闊的世界。

善於不斷總結

最後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傳統企業家,他們不懂什麼理論概念,但是他們非常善於從實踐當中進行總結,然後對自己的工作企業進行不斷的優化,他們或許沒有這麼多的大道理,但是他們能從很多的事情真相當中找到為他們優化的那些方法論,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從而不斷的將自己的企業越辦越好,因此懂得實時覆盤,實時總結,從而形成自己一套方法論也是十分重要的。


朱少鋒

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讀萬卷書”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書捧在手裡只是很有儀式感罷了,我們也可以網上看一個講座,手機上聽一個音頻或讀一篇文章。


“行萬里路”

看再多的書都是別人的經驗,想要變成自己的,都要試試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光說不練,假把式,真正的智慧,都是去經歷成功或失敗,通過反思和總結,變成自己的經驗。如果你沒做過,就沒有發言權。

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如果想找工作,就不要空想,去找去行動,失敗一點都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在每次失敗後的進步,在實踐中變得強大。

“閱人無數”

有時候我們的成長,不一定非要“吃過肥豬肉”,“見過肥豬肉”也是一種方式。

你想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一定需要買幾本溝通技巧方面的圖書才行嗎?其實,買書只是貌似給了你安全感,但是未必能給你結果。通過身邊的人學習,你認識的人見到的人,一定有人某個方面的溝通做的很漂亮,他怎麼做的,學習,照貓畫虎;也一定有的人某個方面的溝通做的稀碎,他又是怎麼做的,也學習,不犯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你自己就改變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名師指路”

跟專家學經驗少走彎路,是最快的方式。

我每年都會花點錢去聽課,這是一種充電,去年我聽了一個營銷類的策劃和文案課程,講課的老師比我還小五六歲,但是她工作至今一直專注在這個領域,她就是專家,她會講自己10年有餘總結出來的規律,分享經驗和教訓,給出新手如何成長的建議……可如果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浪費的時間成本是非常可怕的。


“自己去悟”

學習的方式再多,沒有深度思考消化吸收的過程,都是假裝愛學習貌似很努力,只是通過這種形式化的假象麻痺自己。

有時候,我們需要梳理思路,沉澱總結,我等公交車的時候,不會發呆看風景,可能想一下上午開會的發言要點,可能琢磨下和某個人的溝通用什麼方式,或者想一想這兩天做過的某件事做下覆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腦子這東西,多用用不會損傷細胞。

你要明白,只有自己悟到的,才是經驗。


明哥聊求職

讀書的人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不一定卓越,也不一定有遠見!這和個人的社會閱歷和智商,情商,性格等方面都有關係!




你某沒有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很多大老闆都是初中高中畢業,有的還是小學學歷,而手底下打工的人很多都是大學生!讀書多了也不一定都有能力,只能說能讀書能增加和開闊個人的視野,增加個人的修養,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拓寬知己的知識面!思維方式和辦事能力,讀書確實能彌補一些,但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有的人性格比較直,有的人性子比較急,讀書很難改變性格,這是有遺傳基因和後天的努力都有關係!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麼,性格決定命運,知識改變命運!看樣還是性格起了主導作用,有的人天生口才好能說會道,有的人是通過後天的努力,變得很有能力,情商這個東西有的人是與生俱來,讀書也不一定能改變!有的人天生的木訥,腦子比別人慢半拍,也就是所說的反應遲鈍!讀書是很難改變的!



說白了一個人的遠見,思維方式,做事方法,卓越不卓越,個讀書不讀書影響不一定那麼大!凡事都應該客觀的去分析,不應該是片面的,任何事物都有他得兩面性,物極必反!好讀書,不去會做人,現在社會口才,智商,情商,社會閱歷,悟性,人際關係,家庭背景,涉及到方方面面,現在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不是光讀書那麼簡單的,要是讀書都能使人飛黃騰達,現在社會那麼多大學生,那還了得!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不足之處,和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孫偉129821113

一、你咋知道人家不讀書?

你咋知道人家沒讀書呢?有的人會說,我就和他一宿舍,從沒見過他看書。你又不是時時和人家在一塊,說不定人家就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偷偷跑圖書館去了。好,即使你和人家一直待在一起,你不知道現在有種書叫做電子書嗎?你在刷手機看娛樂新聞,但是人家是在刷職場文章。

二、怎樣變卓越?

讀書確實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更新我們的思維方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鑑思維方式。但是讀書並不是成長的唯一方式,還有:

1、和卓越的人交流

和厲害的人交流可以學習對方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瞭解別人是通過怎樣的方法成長的,取其精華。

2、行萬里路

在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可以看見很多不同的風景,你想要真正去了解一個地方的風情,首先要去了解他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在你瞭解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你會不斷地思考和領悟,從中學習、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

3、實踐中掌握真知

有的人確實是不看書,但是他善於在平常的工作中總結和思考,越思考越聰明。我認識一個同學,他是個比較俗氣的人,從不幹看書這種文藝的事,但是他特別喜歡思考。他會細心觀察別人是怎麼做這件事的,哪個地方值得借鑑,自己哪個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改進。每次他寫的工作總結和升職申請都會讓人眼前一亮,讓人覺得很厲害。

綜上所述,卓越的人看書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就算別人不看書他也會利用其它辦法提升自己,比如和牛人交流獲得新知,多出去旅遊拓展視野,在日常工作中總結和學習先進的方法。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看到這個題目,想起在很早以前曾經在網上看過的一篇連載《錢是怎樣賺的》,作者在裡面提到他的一位遠房親戚,這個人沒怎麼讀過書,但是後來成了老闆,對員工也很大方,福利方面從來不吝嗇,當作者勸他不必這麼大方時,他回答說:“這不過是一種經營而已!你得先讓人家有利可圖,然後自己才能賺錢。我需要的不是什麼競爭優勢,而是服務優勢。別人之所以幫我賺錢,讓我賺錢,只是因為我給他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服務,這些人 也包括我的員工,以及所有同我合作和業務來往的客戶在內,不只是顧客才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有時比顧客更重要,特別是員工,我要把他們當成顧客對待。”

看,這就是很有遠見的做法。

作者有次想和這位遠方親戚合作,對方不很感興趣,給出的原因是“你們太聰明瞭。”

後來他又解釋說:“你們過於自以為聰明,拒絕了身邊值得利用的人才和條件去配合你們,因而勢單力薄,顯得孤掌難鳴。要想從事經營這個行當,你就非要融入社會中去,要想成功的話,更要善於利用周圍的人和物,他們能夠為你解決所有的問題。

“然而,這些有用的資源,並不在你的身體裡面,而是出現在你的周圍,需要你有這樣的能力,把它們吸引過來並加以運用,這才是那些企業老闆們取得成功的法寶! ”

其實這個人所說的,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聰明人太相信書本的力量,總是想著讀書、讀書、讀書,但卻不知道,其實多向身邊的人學習、融入社會,也是很好的學習手段,相比讀書,甚至可以說是更接地氣,唯有了解身邊的資源才能善加利用,而利用的前提,也是要自己有能力才行,否則無法撬動資源。

所謂“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其實說的也是學習,樂於向別人學習,樂於向身周的一切學習,這種效果,要遠遠超過死讀書。

而且,一般來說,這類人特別善於反思和總結,他們會以別人為鏡,來看自己的得失,也會不斷反思自己的所為,是否正確、如何改進,唯有如此,人的閱歷才會成為寶貴的財富,成為通往成功的橋樑。

所以,不要太過迷信讀書,讀書只是成長途徑的一種,一個人必須要把自己融入到社會、融入到團隊,要去接觸優秀的人們,這樣,自己也才能變得優秀、變得卓越。


蕭秋水

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還有古人所說的:盡信書,等於無書。

在古今歷史上,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成功,的確無關書本,是在實戰中真刀真槍,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一句話說完,就是靠經驗的積累,靠在實戰中的打拼,靠高情商奠定的人脈,靠在社會大課堂中不斷學習,善於總結和反思得來。

比如歷史上出名的布衣天子朱元璋吧,談到文化,談到讀書,可能最多就是近代的童生,連貢生的資格都沒有,(考秀才的資格),但他在青年時憑其獨到的眼光,加入郭子義反元的起義大軍,打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步步升高,在逆境中奮發圖強,最終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江山。你想?一個曾經當個平民,甚至當個和尚,要過飯的人,有什麼雅興和心思去讀書呢?他的每一步的成功都是實戰:經驗的總結,他的超人眼光,非同一般的情商和思維方式,是其智慧的基礎,是最終成就天下偉業的源泉。等他感到需要啟用讀書人來治理國家的時候,他又會重用胡惟庸,劉伯溫等能臣,有如此能力並能掌握時代發展趨勢的人,在那個時代怎不當帝王呢?

其次,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起家的企業家,有很多已是沒有多少文化,甚至不看什麼書的,他們的成功是通過走萬里路加上閱人無數而得來的實踐成果。如果他們天天抱著所謂的致富秘笈充電,聽這個專家說一套,那個大師講一通,可能反而會束縛思想,迷失方向,他們憑籍一股子闖勁,加上超人的悟性和靈話變通的思維,以及改革開放的大環境賜予的良機,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只能認識自己名字和籤自已名字的貴州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老總陶華碧。就是那種從不讀書,但卻具有遠見卓識,事業大成的典型代表,其個人資產近百億,在去年福布斯富豪榜單上排名四百多位,貴州排名前十位。

當然,以上兩位名人的成功,除了他們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外,更多的是時代的造就。如果他們在那個年代有點知識或多讀點書,也許他們會如虎添冀,事業更加蒸蒸日上。


手機用戶弘毅

哥們,千萬不要把“不讀書也能有遠見”這樣的高級藉口,當做人生哲理呀!很多貌似聽起來很有名言味道的三句半,能夠廣為流傳,那是因為很多人都拿它當做拒絕努力的說辭。應該為這句話配個下聯兒:絕大多數有遠見且卓越的人,都有讀書和自我分析的良好習慣。

如果非得說有的人為什麼不讀書還能那麼牛叉的話,那成就他們的根本原因應該是以下兩點吧~

第一,能夠讓你快速成長的,就是你所經歷過的苦難與不幸

當我們在富豪榜或者名人堂上,看到了那些卓越人士,他們到底是經歷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其中的苦難與不幸,估計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倘若對於一個從不讀書,又想有如此成就的人,那他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知識的獲取,就不得不更加充分的將自己投身到一拳一腳的實踐中,不怕得失,不怕榮辱,用不折不撓好不停歇的行動,來獲取知識。

照這麼說,一本300頁的經典書籍,一心靠實踐的哥們兒,需要在社會里跳多少次坑,栽多少個跟頭才能學到啊!要想真實看到其中的差別,你可以比較一下亞洲首富李嘉誠的成長史,與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成長經歷的差別,看看其中是多麼的天壤之別。

第二,天資卓越,天賦異稟這情況只是少數,別和這類人比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老師們天天都在講,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成為聰明的人。可年紀變大之後,慢慢的感覺到,努力能讓你成為智慧的人,但不一定能成為聰明的人。因為聰明,往往是先天決定的,天賦這回事兒,人和人沒法比。記得以前上學時,總會遇到那麼一兩個平時玩的比你還兇,也沒見他每天晚上有多認真的學習,但一到考試,就名列前茅的聰明同學,這天賦的確是硬指標啊!

所以,對於一些天資聰明的人,儘管他們很少讀書,甚至不讀書,但他們有更強的大腦溝壑與認知能力,由此也奠定了他們依然能夠獲得很高的成就。而對於絕大多數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咱們這智商都是半斤八兩,那就就踏踏實實多看點書吧。

【馬菠蘿】扎心總結

雖然通過實踐,我們也能學到不少知識,但是相比於一代代人類發展思想沉澱下來的知識與書籍,幫助我們思想提升的效率其實更高。倘若發現自己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一般人兒,那就別找啥高級藉口和歪理邪說了,踏踏實實多讀一些,多學一點,這是我們通往卓越最高效的路徑,您說是嗎?


馬菠蘿扒職場

在生活中常見到一些思維和做事都非常卓越的人,學歷卻很低,我們常常會疑惑:這些不讀書的人卻能很優秀,是否讀書無用?

答案當然是NO。

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讀書獲取的是前人形成文字的間接經驗,而“行萬里路”則代表的是自己經歷的直接經驗。

直接經驗從實踐中得到,是間接經驗的"源頭",例如你親自去種花

間接經驗是從書本上得到、或者是道聽途說的,是直接經驗的"流",例如你在書上看到種花的知識。

我們看再多關於養花的書,可能也並不比一個目不識丁的花農更有權威,所以間接學習固然重要,但是並不是提升認知的唯一渠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生動深刻的闡述了兩者的不同之處。

那些看起來不讀書的人,一定沒有放棄其他獲得生活經驗和技能的渠道,在對人生的認知這條路上,他們一直在不斷積累和踐行。

我們的社會中,有許多學歷不高,卻依然叱吒風雲的人物,我們來分析一下卓越的人所需的因素吧。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60歲之後,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

李嘉誠總結自己的成功,在他看來,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

“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定自己能建立一個信譽!”

誠然,知識很重要,但是不是全部,勤勞和拼搏才是立世之本。

學歷較低的人,要想獲得成功,需要更加踏實努力,他們踐行一步一個腳印的價值觀,用血和汗鑄就了自己的卓越和成功

這些人,不能說不讀書,只是他們讀的,是人生這本最為複雜的“無字天書”。

而愛讀書的人,獲取了知識和間接經驗之後,需要“知行合一”,方能不淪為“書呆子”之流,成為人生贏家。

譬如,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講師,幫助過無數的家長和孩子,但是我未婚。我聽過許許多多的課,看過非常多的書,懂得各種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和知識,也目睹和參與過許多親子溝通的過程。

但是,我依然不能對做母親的體會感同身受,因為我不曾經歷。

而任何一個普通的、甚至不識字的母親,都比我對“親子溝通”這個話題有更深刻的體會。這就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區別,也是那些看起來不讀書,卻仍然是人生贏家的人的秘訣。

他們自己經歷過,親自書寫了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