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神农35

水稻倒伏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灾害,增加种植成本、降低效益。那么引起水稻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呢?



1、品种。水稻的品种不同对于倒伏的抗性也千差万别。我建议选择紧凑型的品种,茎杆直立、植株间相互干扰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倒伏能力。比如2010年黑龙江建三江地区种植的垦稻16,丰产性相当好,抗倒伏能力极差。秋季测产这个品种没有低于1100斤的,同样也没有不倒伏的。所以在第二年就没人种植了。


2、水分管理。田面长期保持深水层、没有晒田过程的地块易倒伏。究其原因就是水田经过水整地的过程后土壤孔隙度变小,不利于根系的渗透和扎根。再加上长期保持水层,土壤中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的发展。之所以推广通过晒田控蘖的方式来晒田,就是为了让根系透透气,人工制造一个干旱的胁迫环境来让根系向更深层生长;同时在干旱的情况下,茎杆中的有机物积累程度也比浸水时的程度好,也能缓解地上部旺长的情况。

3、肥料。肥料方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氮肥过量,一个是氮肥后移。但是引起的共同问题就是贪青、晚熟、叶片浓绿和茎杆韧性差易倒伏。一般情况下,氮肥用量大的地块通常伴随着长期保持水层。

前期的氮肥过量会导致水稻生长过旺,易受病虫害威胁;后期氮肥过量也会引起水稻的生育期延迟、贪青、晚熟和倒伏;而生育中后期的氮肥过量则会引起生育期推迟,空瘪率增加、倒伏的情况。

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是控制水稻倒伏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参考地块的氮肥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的施肥。

4、病害。有纹枯病发生的地块易出现倒伏情况。主要是因为纹枯病是从茎基部开始发病,茎杆出现水烫状斑块,逐渐蔓延到叶片,导致功能叶的死亡。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过少,茎杆的韧性差引起的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抗性降低引起的倒伏。


5、草荒。草荒应该是引起倒伏的原因中最被忽视的一个因素,一般都认为草荒会降低产量。为什么会降低产量,杂草争抢肥料、竞争生长空间,导致分蘖降低、植株过矮、有效穗少等,同时由于养分供应的不足,也影响着茎杆的坚韧程度。氮磷钾三大肥对于茎杆的生长和韧性都有着关系,养分供应不足自然会引起抗倒伏能力差。你们见过草荒的地块人进入之后只要走过的地方水稻都倒伏的吗?

6、移栽密度。水稻是以有效穗数、结实率等几个产量因素来控制产量的。自然就有朋友通过增加栽培密度来提高平方米茎数和穗数的方式来增加移栽密度。最大的风险就是倒伏,最终的结果就是空瘪率的增加以及籽粒成熟度的变差。

以上是我对水稻倒伏原因的一点理解和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收割种植水稻,难免会出现水稻倒伏现象,造成粮食减产,增加成本造成经济损失,水稻倒伏原因有很多,分析造成水稻倒伏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推广水稻高产健体栽培技术,提高水稻单产,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倒伏的形态,水稻倒伏可分为“茎弯倒”、“茎折倒”和“浅根倒”三种类型。

1.秧苗素质差,栽插方式不当

水稻育秧过程中技术不规范,比如播种过密、肥水运筹不当、造成秧苗细长不带分蘖,造成整个群体不健壮。另外,农民栽秧时“乱插棵”,水稻封闭行后通风透光差,不利于水稻健康生长,易倒伏。

2.施肥不当

穗肥施用过早过重,造成基部第一、二节间拉长,群体过大,茎秆变细,茎鞘储藏物质少,支撑力差,造成倒伏。

3.病虫防治不当

水稻封行后要加强田间纹枯病和稻飞虱的监测和预防,大部分农民不能选择对路农药适期防治,对稻飞虱防治时间不统一,造成迁移危害,纹枯病和稻飞虱重发田块极易倒伏。

防治措施

1.科学施肥

穗肥施用时间要准,数量要适宜,这样有利于茎秆充实,控制基部节间拉长,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

2.坚持科学灌水

灌水方法,要有利于根层水气交换,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新根生长和根系下扎,根群扩大,根基支持力增强,从而自然抗倒伏能力也随之增强。

水稻移栽后,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对于土质好的田块,当亩茎蘖数达预期穗数90%时开始搁田。对土质差的田块,可等到够苗时再搁田,搁到水清硬板时再灌水。灌一次水后,待其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第二次水,但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扬花期田间必须保持浅水层。

3.坚持防病治虫

根据病虫情况,适时用药防治,以免病虫危害后引起稻株倒伏。

4.增施硅肥

在水稻拔节初期,每亩施用硅肥10公斤,增强茎秆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云种养

总结起来大概有下面十一种情况:1. 品种抗倒性差。有些水稻品种本身株高杆弱不抗倒伏。2. 耕层过浅,稻田长期不耕翻,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引起倒伏。3. 秸秆还田过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毒害根系,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引起倒伏。4. 烂泥田根系发育不良,后期又容易徒长,容易引起水稻倒伏。5. 长期淹水不晒田,根系不发达,容易引起水稻倒伏。6. 分蘖肥施用过晚,肥效反应在水稻拔节期,使水稻底节拉长容易引起倒伏。7. 水稻氮肥施用量过大,钾肥不足,植株生长过密过高容易引起倒伏。8. 盐碱地撤水过早,盐害根系,容易早衰,造成倒伏。9. 水稻缺素早衰容易引起倒伏。10.水稻发生严重的二化螟、纹枯病、细菌性茎基腐病和菌核病等,容易导致水稻病虫害型倒伏。11. 超强大风容易导致水稻倒伏。

水稻倒伏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生产中应综合应用技术,不能光依赖某一个措施期许达到理想效果,重点要在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生长调控上着力。主要的措施有:1. 选择抗倒高产品种。2. 加深耕层,实行秋翻地,耕深15~20公分。3. 总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大,分蘖肥施用不宜过晚。11叶和12叶水稻品种分蘖肥,不能晚于6叶,防止肥效反应在拔节期。4. 减少秸秆还田数量,秸秆还田数量不应该超过秸秆总量的30%,并及时晒田,提高根系活力。5. 拉沙改土或使用生物有机肥,改良盐碱地和烂泥田。或者使用有效的土壤改良剂!6.施肥要注意适当减氮、稳磷、增钾和补施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7. 及时防治病虫害。


云众地

水稻倒伏一般有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稻飞虱病虫害引起倒伏,稻飞虱,褐飞虱是寄生在水稻茎部的害虫,吸食茎部的汁液,造成水稻茎部溃烂、枯萎,而倒伏,稻飞虱会飞,大都发生在水稻“灌浆期”,到水稻七八成黄的时候,都是大面积成片倒伏,如果不用农药防治,会暴发疫情,造成减产。



农药喷雾防治效果不太理想,因为农药很难喷雾到水稻茎部,杀灭稻飞虱,我们当地采取毒土熏杀法,用沙土拌六六六粉剂或呋喃丹及滴滴畏水剂,均衡撒到有稻飞虱水田里,进行熏杀,效果比较好!


二、水稻“水稻恋青”和水田肥沃引起的倒伏。水稻营养过剩就会“恋青”,也叫“贪青”,只长叶子,不抽穗,永远是绿油油的,这并不是好事,容易造成根部溃烂,一般都是水田有机肥过剩,盲目施肥造成的,水稻八成黄就有倒伏现象。

防治办法就是“拷田”。发现水稻“恋青”情况,在水稻孕穗期之前,将水稻田里水排干,一个星期不抽水灌溉,让水稻无法吸收过多养份,保持水田不干裂即可,七到十天后再抽水灌溉,水稻一般就没有“恋青”现象了!


长江老农

"倒伏"是所有作物稳产高产的最大障碍。不管何种作物,想要稳产

高产必须有防止倒伏的有效办法。不仅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谷子都一样。

造成倒伏的原因:(1)施肥的方法、种类、时间,数量不当;(2)浇水和田里存水的时间不当;(3)品种有先天秆高,杆细,杆壁薄的基因。(4)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足;(5)自然灾害;(6)病虫害影响。



预防措施:

(1)选用矮杆抗倒伏品种。这是作物抗倒伏最好的方法。也是科研人员研发的最好选项。这个问题一解决,其它问题就好办了。[因中国水稻种植地域广阔,各地抗倒伏品种不同,这里就不举例了]

(2)合理施肥。深。基肥一般在稻田耕地时施入。任何作物都有向肥性,肥深根就扎得深,根深叶茂。基肥中施用适量的钾肥,植株杆坚硬,特别是根部几节:

(3)一般苗期水要浅,或田中无水。两个好处,地温提升快,苗壮;二是苗期水少,根部节间短、粗、坚,对防止倒伏有一定的作用。如有风天,田间尽量放水,有水在田,水稻易倒伏;


(4)合理密植。所有植物都有"向光性",水稻过度密植,植株为争阳光,疯狂上长,因阳光不足,植株细软,是倒伏最重要的原因。

(5)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有关单位通知要求,适时做好防止倒伏的工作。

(6)防止病虫害。分蘖期易发枯心病。可用5%锐劲特600mL/hm2防治二化螟,兼治稻蓟马等。


李彬文

水稻倒伏,得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季节来划分,不同的季节,原因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水稻倒伏都发生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即水稻生长停止生长,开始孕穗期间,这时段主要两种原因:

1,病虫害引起,由于用药不及时,倒致水稻田中稻灰風大量繁殖,注食水稻下部离水面1到五寸之间的营养茎,造成营养与水份供应甚致中断或枯死,风一吹就容易产生倒伏,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2:稻瘟也可以引起水稻倒伏。

后期

一般发生在水稻灌浆期与成熟期,除上述原因引起水稻倒伏外,还有就是水稻在生长期营养供应不均衡,造成水稻前期营养过剩,弱小苗及无效苗严重超标及水稻中下部营养不良,在后期成熟时容易产生倒伏。


中国民俗与风水

水稻倒伏,是每年秋季都有发发生的,也是稻农朋友们最为头痛大事,因为水稻倒伏会直接影响其产量,由其是灌浆初期。水稻倒伏对产量和米质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那么为什么?地挨地,人家种的水稻就没有倒伏呢?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水稻倒伏原因:

1.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品种的抗性差,所以选择抗倒伏强的品种尤为重要。(但是也要注意一点,抗倒伏性强的水稻品种一般分蘖率相对较弱,所以在水稻栽插时,要适量多插一些,4~6株为宜,也可根据土地的等级来适当调整,如沙土地,地力薄弱的黄土地,应加大插秧数量)。



2.轮作制度不完善,本田耕层过浅,导致水稻扎根不深,产生大量浮根,(弊端底肥利用率降低)。



3.施肥时间不准确,肥效反应在拔节期。(即水施肥应根据叶龄生长变化,施肥次数来确定施肥时间,如果我施用二次分孽肥,第二次分孽肥应在6叶期施,其肥效就会反应在分孽临界叶位8叶以前,以5月20日插秧,12叶品种为例,如果在6月末,7月初施肥,其肥效就会反应在拔节期,导致倒4节间生长过长,为水稻倒伏创造了有利条件)。



4.拔节期,长期灌溉深水,抗倒伏性差。



5.纹枯病及小球菌核病严重,茎秆组织受破坏,导致水稻倒伏。





6.水稻秆腐菌核病害。

7.外在因素,如季节性气候,区域性的天气变化,产生的恶劣天气,如9月份阶段性的大风天气,为水稻倒伏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力量,加大了水稻倒伏的可能性。

那么该如何解决应对呢?

1.在选择品种上下功夫,选择优质的抗倒伏耐肥品种。

2.本田耕作合理,耕翻结合,使耕层满足水稻根系发育。

3.合理施肥,控氮,稳磷,增钾,施硅肥。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

5.抓好田间管理,重视病害防治,如纹枯病,小球菌核病。

以上几点你做到了多少呢?



您关心的就是我关注的,神农35愿与您一起探讨交流,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关注。


神农35

水稻倒伏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品种方面的原因,具有高秆、细秆、软秆、根系浅、根系不发达、穗头过重、剑叶过于长大软披这类特征特性的品种一般抗倒性较差,易倒伏;二是田块方面的原因,烂泥田、冷浸田、肥力低的田、田间有毒物质含量较高的田,这些都不利于禾苗健壮生长,禾苗生长瘦弱,茎行纤细,易倒伏;三是田间管理方面的原因,肥水管理不当,尤其是大肥大水使群体发育过于茂盛拥挤,这样的群体常常"头重脚轻"且易感病虫害,很易倒伏;四是病虫为害,病害虫害直接对稻茎造成损害,使其倒折;五是不良天气造成,风雨过大且持续时长,加大穗期及成熟期稻株上部的重量,最终可能造成倒伏。


农民是你大伯伯


水稻倒伏都是在水稻己灌浆快成熟的时段,发生倒伏的原因或是台风来袭、或是连阴雨,因为水稻后期枝头自重大,遇上雨水更增加了重量,斜风扫雨一棵压一棵就形成了连片;也有因病虫害防治不当,稻根被褐飞虱危害而枯萎倒伏。

水稻倒伏根据成熟期会不同程度影响产量、甚至绝收,最关健是收割机无法作业,用人工收割会大大增加成本。

现在种植水稻分洒播、点播、人工和机器移栽,秧苗过密会影响分蘖、滥施化肥(古话讲:肥田出瘪稻)禾秸过厚、在分蘖期不“烤脚”都是水稻倒伏的直接原因。

小户种植水稻都是行家里手,除特别恶劣天气外,倒伏情况很少。而有些种植大户种田上保险,做事肯定不用心,人为的造成倒伏一个电话就有保险公司来察灾情、谈理赔,亏大了再找政府、再不行就拖欠田租、再不行就跑路。

粮食比黄金珍贵,一个人一生可不用黄金,但三天不能不吃饭,可现在人们就是不重视粮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