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區捅破評職「天花板」

中小學教師評個高級職稱有多難?

“六零後早評上,七零後巴巴地等,八零九零沒指望。”這一句戲謔道出了不少教師評職的無奈。

按照規定,現行的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指標是按照每個學校在編教師數量20%的比例來核編的。很多學校評職人數在已有的編制基礎上早已滿額,導致多數年輕教師無法參與高級職稱評選。

2017年,合肥高新區率全省之先在全區開展了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破除以學校為單位的傳統評選方法,實行“統一核編、統一評選,學校聘用、學校考核”制度。

“教師的職稱評聘與薪酬直接掛鉤,是對教師職業能力和水平的有力肯定。我們把教師評職的‘天花板’捅破,是留住教師之心,改善教育生態環境的關鍵舉措。”合肥市高新區社會事業黨委書記、社會事業局局長孟偉巍說。

破除論資排輩給年輕教師成長平臺

剛過而立之年的許珊珊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去年她成功評上了小學教師高級職稱。

作為合肥高新區教師職稱改革的首批獲益者,她坦言:“如果按照之前一校一評的老法子,估計還要再等上10年左右才可能參評高級教師。”

根據職稱評審規定,在一級崗位上工作滿5年就可以參評高級教師,許珊珊早就具備了資格,但由於學校高級崗位已滿,高級職稱評審的事情便一直沒有進展。和多數學校一樣,許珊珊所在的夢園小學(東區)高級崗位非常緊缺,一直是退休一個空出一個,學校才能推薦一位符合條件的一級教師參加評審。

而現在由全區統一核編,在擴大編制基量的基礎上也增加了高級教師的投放指標。

例如一所擁有33名在編教師的學校,按照之前20%的投放比例且小數點後的數字超過8方可進位的規定,高級職稱的指標只有6人。而改革之後,在擴大基量的基礎上,只要符合條件的教師均可以參評。2017年,全區共核定中學高級崗位10個,小學高級崗位14個,和“一校一核”相比,全區多核出了3個高級崗位的指標。

參評的指標多了,那麼,什麼樣的教師可以參評呢?

“只要有能力,都能上!”孟偉巍說。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評價導向下,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擁有了職業晉升的機會。為打破論資排輩的舊習,高新區制定了系列評審細則,例如教師的教研科研獲獎情況、任期內校際公開示範展示課的表現情況、支教經歷等。

“在這些評價機制前,所有的老教師和新教師是一樣的。現在,沒有年齡的大小,只有能力的高下。”高新區社會事業黨委委員、社會事業局教育處處長葉光華說。

激活中間力量發揮資深教師傳幫帶作用

這項改革對於六十二中教師顧凱來說可謂是職業生涯的一個拐點。

“以前總覺得自己評高級職稱遙遙無望,等個十幾年,我也差不多退休了,還拼個啥,不如混混得了。”顧凱的這句話道出了無數中年教師的心聲。往後看,年輕人如雨後春筍一茬接一茬地成長起來;往上看,再爬個臺階難上加難,不如安於現狀,敷衍了事。

“其實這批中年教師往往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和中堅力量。”孟偉巍說。為了重新燃起這批教師的工作鬥志,發揮他們對青年教師的指導作用,職稱評審顯示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如“在指導青年教師發揮關鍵作用方面”,“擔任導師加0.5分,所輔導教師在教育部門舉辦的優質課等各類學科教學類評比活動中,國家級3分、省級2分、市級二等獎或縣級一等獎以上1分。”

看到了職業晉升的希望,顧凱也如同上了馬達一般,“看著很多年輕人都評上了高級職稱,自己還有什麼理由懈怠?”

“之前,在全省教育信息化資源平臺上,每年由咱們高新區教師上傳的精品錄像課程有個40多節就不錯了,這一年來上傳的課程目前已超過200多節,翻了好幾番。”葉光華介紹,其中超過一半以上的課程都是由擁有資深教學經驗的中年教師錄製上傳的。

老教師有經驗,新教師懂技術。現在,在合肥高新區,已掀起了中年教師與青年教師互幫互扶的熱潮。“中年教師是教學的‘老杆子’,輔以信息技術,如虎添翼;而年輕教師肯學、想法多,加上老教師的提點,成長的後勁也更足。”葉光華說。

評審公開透明杜絕暗箱操作

老教師和新教師一起參評,那麼參與評審的老教師會不會“面子更大”?擁有更高的“人情分”?

“只有把後門堵死了,職稱評審才能走大門。”高新區社會事業紀委書記、社會事業局副局長丁科說。

2017年,在合肥高新區,這一場改革元年的教師評職堪稱“史上最嚴評審”。材料審核專家來自蕪湖,面試專家來自銅陵,評審全過程實行封閉管理,並由兩名社會事業紀委委員全程監督,上課過程全程錄像,確保公平公正。

按照“申報職稱材料‘缺項不上報’、職稱材料40分以下(不含)和考評課75分以下(不含)不上報”原則,結合實際崗位數,根據綜合打分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選出中學教師10名,小學教師14名,參加市級職稱評審,確保推送最優秀的教師參加市級評選。

“以往在職稱評審中,總存在著提前打招呼、走後門的現象。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夾在中間也十分為難。這一下,讓參評者從根子上就斷了投機取巧的念頭。”丁科說。

藉著教師職稱改革的東風,未來合肥高新區還將推進教師綜合評價體系改革,實行積分制,積分與教師薪酬掛鉤,建立對教師全過程、動態化、多維度的評價機制。孟偉巍說:“我們希望能讓老師相信,不管你出身何處,無論你資歷多少,只要專注教學、專注事業、專注學生成長,都能獲得職業成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03日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