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金鱼始祖

与日本锦鲤的源流的不确定性不同,日本金鱼的各个品系的源流都是来自中国。

从江户时代,中国的红鲫鱼首先传入日本,日本称之为“绯鲋”,金鱼的出现时间要早于锦鲤。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日本不同,日本就开始着手选育附和日本文化的金鱼,这样金鱼就产生了新的分支。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和金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日本的审美

之后,日本又由“和金”培育出“地金”,跟中国的“十二红”差不多,但是中国的十二红是天然选育的,而日本的“地金”要求的是嘴、两腮、鱼鳍是红色的,其他地方都是白色的,称之为“六鳞”,为了保证“地金”合乎日本人BT的审美情趣,从很小的时候,金鱼其他地方的鳞就要被刮掉,头皮上的皮肤也要被刮掉,重新长出来的鳞片和皮肤就会是白色的了。我们国家当然不会培育这种金鱼,实在是违背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地金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地金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兰寿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正顶兰寿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五花兰寿

兰寿近些年来又反传回中国,由于有利可图,加上卖鱼人的大力宣传和一些人对于日本文化的推崇,兰寿的审美观日益侵蚀中国传统金鱼优雅飘逸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重视龙睛,尤其是墨龙睛,养的长可盈尺,以为金鱼正宗龙种,绝不外传日本,所以明朝时日本未得,没有得到日本人的喜爱,反贬为“出目金”(双目凸出),如今兰寿内传,也有些人瞧不上龙睛,这是不对的,正如辜鸿铭在清朝结束后,依然留着辫子、夸赞小脚女人,其实他知道辫子和小脚落后,但是这是民族留下的记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不为外国文化所同化的标志。一个民族丢失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随波逐流,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前途。日本将中国的金鱼培育成日本的品系,也是他们坚持自己的审美的结果。我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将传统龙种发扬光大,让日本人来买中国的金鱼。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墨龙睛

还有明末清初时,文鱼从福建泉州(当时的贸易大港)传到了琉球,经由琉球传入日本,日本经过多年的选育,培育出了一个大的系列:琉金金鱼。很多人把琉金写成鎏金,这是不对的,琉金是琉球金鱼的简称,这个名字表明了琉金金鱼的最初来源。琉金金鱼又与和金杂交,产生了“和唐内”,体型的长度在和金和琉金之间,尾长鳍长。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宽尾琉金

日本高知县的养鱼人用兰寿和琉金杂交选育,配育出了土佐金(土佐是高知县的旧称)。土佐金像琉金一样是尖头文鱼,但是脊背并不弓起,尾三叉,中间不分开,尾巴比蝶尾的还要夸张,向两边翻转,静止时看起来很优美。

土佐金曾经因为1946年的大地震险些灭绝,几乎全部养土佐金的丸钵(圆陶盆)都被震碎,但是在废墟中很幸运地发现一对公母土佐金保留了下来,通过繁衍,形成了丰富的土佐金品系。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土佐金

日本还有一种金鱼:南京,又叫出云南京,是岛根县出云地方出产的金鱼。在日语中“金”和“京”都可以念“きん”,所以搞不清原本是"南金"还是"南京",在日语中“南京”这个词和汉语中的南京不是一个意思,日语中的南京是:外来的小的和珍贵的东西的意思。如果叫南金就解释不通了,因为出云地方在日本的西北部,不可能是南方的金鱼的意思。

南京是由兰寿选育出来的,头小而尖,没有肉瘤,没有背鳍(依然是属于蛋种),身体圆肥,尾柄较细,短尾鳍而张力良好。色彩的审美取向和地金差不多,以“六鳞”为佳品,脊背有红色的条纹,有的在腹部会有鹿子红斑。

但是这种金鱼由于日本和中国的一段历史的原因,不被中国人所接受,只有少数玩家在手中保留这种金鱼。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出云南京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出云南京

兰寿、地金、土佐金、地金是日本四大主流的金鱼品系,其他的就是琉金、Calico(五花琉金)、出目金(龙睛)、荷兰狮子头(中国狮子头经由荷兰船只传进日本)、东锦(五花狮子头)、朱文锦(五花草金)、江户锦(五花寿),京锦(五花高头蛋凤)、樱锦(红白兰寿)、滨锦(鹅头珍珠鳞)、山形(山形县产的长尾草金)、玉鲭尾(燕尾琉金)。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朱文锦

日本的金鱼品种不多,但是他们在少数几种上用心思多,出的精品鱼质量很好,这一点是要我们追赶的。希望我们国家的金鱼培育工作获得长足发展,让中国的金鱼品种更加丰富,卖到世界各地去。

日本金鱼的源流、种类、审美标准及与中国品种的差异

中国的包金狮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