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通過對近十幾年來國內媒體的數百例相關報道的梳理,特別是對其中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例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東西,導致中國民營企業落敗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個方面。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與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曆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嚴重腐蝕著中國民營企業的肌體,有些卻是新生的,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尤其值得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警惕。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中國民營企業第一死:死於順

開過車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寬闊的大道,開車時越容易出問題。因為道路太平坦,視野太開闊,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痺。所以,有經驗的設計師在設計高速公路時,都會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設計一些彎道。做人也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人生太順利了,便難免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這個人又恰巧是一個企業家,那麻煩了,他的企業離“出事”不遠。

老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從不少民營企業家的失利中都能看到“順境”下的陰影。史玉柱是這樣,懷漢新也是這樣;吳炳新是這樣,胡志標也是這樣。當年李嘉琛做華豫,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做一個木紋加工器技術,賺了18萬元;做一個人造大理石技術,賺了600萬元;做一個合成燃料技術,3個月僅招待各地的取經者門票就收了300萬元,轉讓費又收了2000萬元。於是李嘉琛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了,企業不但要搞發明,還要搞房地產,還要進軍醫藥行業。於是,一個房地產賠了幾百萬元,一個“鞋足香”又賠了幾千萬元。企業幾年的積蓄,在隨後的一兩年裡敗了個一乾二淨。李嘉琛想不明白呀,自己這麼聰明的人,幾乎是幹什麼成什麼的人,怎麼就做不了房地產,做不了醫藥業呢!最後竟逼得自己非得賣掉企業,非得再賠上自己的全部積蓄,去還銀行的貸款。後來李嘉琛到北大去讀書,再後來李嘉琛終於想明白了,心境也平順了。《科學投資》認為,企業、企業家境遇過“順”是禍不是福,過“順”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第一大敵,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第一大敵。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中國民營企業第二死:死於情

人是講感情的,這感情無論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無論哪一種感情都彌足珍貴。當你創業的時候,當你做企業的時候,往往都需要這些感情聯結起來的親情、友情的幫助。但是處理不好,這些親情、友情也會成為你做企業的累贅。“世界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說起來冷酷,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卻是真理。做企業的人,應該時刻銘記在心。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中國民營企業第三死:死於企業政治化

中國是一個講政治的國度,但是我們這裡所講的政治,不是通行概念上的政治,不是主義。所謂的企業政治化,是一個企業承載政治的意義,承載官員的政治前途,經常的結果就是這個企業的快速死亡。當官首先要有政績。最容易出政績,讓人看見政績的地方在哪兒?修路、蓋樓。所以,伴隨著官員的政績提升和官位升遷,在這兩個地方栽跟頭的企業最多。

因為官員的好大喜功而導致企業的敗落,這樣的事太多了。還有一些企業家投機取巧,一心想沾“政治”的光,上趕著給人家送“政績”,最後把自己弄得身敗名裂。企業就是企業,企業家的天命就是贏利,而不是搞“政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中國民營企業第四死:死於心理失衡

做企業的人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因為思想決定行動。心態不對,行動就容易錯誤,最後毀人毀己。但是企業家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的時候。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中國民營企業第五死:死於冒進

史玉柱後來總結自己的經驗時說,自己最大的失誤,就在於不懂財務,失去了對風險的控制。吳炳新曾對史玉柱說:天底下黃金鋪地,哪個人能夠全得?一個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貪念。企業家的冒進,可能並非全部出於貪念,但風險控制,尤其是財務上的風險控制,應該是一個企業家的基本功。企業因為冒進而死,往往都死在企業最為輝煌的時候,所以尤其令人可惜。

中國民營企業第六死:死於不守遊戲規則

市場經濟說白了是信用經濟,大家都要遵守遊戲規則,在遊戲規則內行事。中國的市場經濟還只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在這樣一個轉型時期,講信用,遵守遊戲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企業家將遊戲規則視為兒戲,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自己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只圖自己一時快意,全然不顧他人感受,最終招致市場的報復,自食其果。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中國民營企業第七死:死於掮客

掮客就是那種靠嘴皮子吃飯的人。這種人的特點是,輕於許諾,卻很少見到他們踐諾。他們就像戰國時的蘇秦、張儀一樣,整天扛著一張嘴周遊列國,卻不能像蘇秦、張儀一樣合縱連橫,助人成就一番事業。他們只能毀人,不能成?;他們只能給別人壞事,卻從來不能幫助別人成事。但是,在這個講究“資本運作”的時代,這種人卻很吃香,而且是越來越吃香。

如果明天你遇到一個巧舌如簧的人,告訴你他可以如何輕而易舉將你的10萬元變成100萬元、1000萬元、1個億,你可千萬別信。這人十有8 9是掮客!而掮客又十有8 9是從來不講道德的,老百姓的話,“得蒙就蒙,能騙就騙”,指的就是這種人。

中國民營企業第八死:死於傳媒

對於企業來說,媒體是一把兩刃刀,運用得好,可以大大幫助企業發展;運用得不好,不但對企業毫無幫助,反而會傷及自身。總之一句話,媒體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需要的是良知;而企業家在與媒體打交道的過程中,需要的則是明智。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民營企業的另十種“死法”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民營企業不斷崛起、發展、壯大,成了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如此,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中,仍然有不少民營企業很快便被淘汰出局,消失的無影無蹤。

市場經濟講的是優勝劣汰,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中,往往是前有封堵,後有追兵,企業不堪擠壓,市場份額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越來越差。故曰:

企業的第二種死法是被“擠死”。由於力量對比的懸殊,國有資本和外國資本的雙重擠壓下,迫使你不得不退出某個行業,被“擠死”了。

企業第三種死法是被拖死。有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由於各種原因,企業始終未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不善,導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導致士氣低落;企業沒有創新能力,導致企業產品積壓;職業經理人玩過程,導致企業資產流失嚴重。這裡,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我的一位朋友辦了一家琴行,並聘請了兩位職業經理人去打理經營,他倆雖然沒有股份,但他們能夠在職消費,結果他倆在一起商量什麼呢?琴行賺了錢,老闆自然高興,但我們沒有分紅的份,不加大經營成本更待何時?於是就決定買摩托車,買手機,還要在家中安裝電話,並一個勁的在職消費。錢是賺來了,眨眼又不知去向,老闆沒有紅利可得,這企業還能辦的下去嗎?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企業第四種死法叫做找死。主要原因是決策錯誤,當一個公司對項目的決策,犯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時候,這叫做自己找死。比如說,自己所選的項目與人才結構不匹配,與自己的實力不匹配,與自身的能力不匹配,與自己的文化不匹配,特別是再犯一些已經犯過的錯誤,犯一些不該犯的常識性的錯誤。沒有人要你這麼做,也沒有誰命令你一定要幹這個項目,我覺得這是一種很低級的錯誤,不僅對項目判斷不了,對自己也判斷不了,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這叫做找死。

第五種死法叫做被壓死。在民營企業裡面有很多這種現象,盲目地擴張,貪多求大,不注重基礎建設,不練內功,內部管理混亂,雖自知效益低下,卻敢去大筆貸款,甚至不怕高息貸款,宣稱利潤等於貸款減掉利息。自己找來鉅額負債,結果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孰不知貸款終歸是要連本帶利歸還的,最後,企業就被自己找來的鉅額負債活活壓死。

第六種死法:“心死”

做企業的人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因為思想決定行動。

通過對近十幾年來國內媒體的數百例相關報道的梳理,特別是對其中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例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東西,導致中國民營企業落敗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個方面。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與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曆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嚴重腐蝕著中國民營企業的肌體,有些卻是新生的,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尤其值得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警惕。

企業的第七種死法叫做猝死。由於企業過分依賴個人能力,可供使用的資源往往又高度集中,一旦個人的判斷力出現偏差,或是個人出了意外,必然使企業高度不靈,遭受重創,結果導致企業突然死亡,這叫做企業突然猝死。這也就是通常說的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帶來的後果。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企業的第八種死法叫做冤死。這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受到政策調整,導致企業沒法幹了,因為你這個行業政策性太強了,一旦國家政策做出不利於企業的調整,造成的後果就是企業的死亡。這裡我舉一個案例:有一家民營企業想參股信用社,這本來是一個好項目,可剛一進入,就遇到政策性調整,地方政府把信用社收去了,轉成商業銀行,幾年來,既不分紅,也不分息,股本還不讓退,也不能用股權質押貸款,那你就死定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政企關係過於密切。民營企業有一些是靠拉攏政府某些官員做灰色交易起家的,並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要搞的這個項目不行,就是因為和政府某些官員的關係太密切,而且從事**交易,由於複雜的人事紛爭,結果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方面的案例確實還不少。

企業的第九種死法稱作為“老死”。有不少企業,由於當家人的素質不高,眼光短淺,小富既安,缺乏遠大目標和長遠的眼光,不能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及時調整產業結構,人才結構,那麼這種企業它的壽命肯定是不長的。但它有一個特點,它是慢慢的消亡的,它的年齡雖然不大,但已經開始衰老了,這就稱之為老死。

中國民營企業的8+10種死法:冒進、順、情、失衡……

企業的第十種死法是被人捅死。這是由於企業管理不規範,處處違法,毛病諸多,授人以柄。一旦東窗事發,要麼委曲求全,息事寧人,要麼被人,到處告狀,此起彼伏,結果三告兩告就就被告跨臺了。這樣的企業既使再有遠大目標,宏偉抱負,由於自身的不規範,也只能是“壯志未酬身先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