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漢族人流落國外,堅持講漢話,最大的願望是認祖歸宗


漢族是人類歷史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它發源於黃河流域,經過千百年的繁衍和發展,漢族人的精神已經和這片土地緊緊地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漢族也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歷史上遭遇了數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不願被奴役的漢民發出最後的怒吼,頭顱可斷,華服不墮。

明朝末年,清軍入關,南明政權被迫退守大西南作最後的抵抗。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大英雄李定國,這個最後一位漢人英雄,把他的生命獻給了大明。他心向大明,英勇善戰,聯明抗清,兩厥名王,一度收復湖廣地區,獨力撐起大明一隅。

奈何李定國生不逢時,主上庸懦怯戰,朝臣內訌不休,孫可望為一己之私,不惜與李定國決裂,孫李內訌耗盡了南明最後一點元氣。

就在李定國與吳三桂在磨盤山血戰時,永曆帝棄國而逃,逃亡緬甸,被緬甸國王扣留。大西軍由於叛徒告密,在磨盤山一戰中損失慘重,只好退往緬甸,伺機營救永曆帝。

此時吳三桂大軍進逼緬甸,緬甸國王迫於壓力交出永曆帝。1662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縊死,南明宣告覆滅。消息傳來,李定國被髮跣足,雙目血淚,命全軍著白衣為永曆帝發喪,同年病死與緬甸。

李定國死後,吳三桂平定大西軍。李定國有部下數千人不願降清,逃到一個叫麻慄壩的地方,即今天的果敢地區。這些遺民在一個楊姓將領的率領下,屢次逃過清軍的追殺,隱姓埋名,以種植罌粟為生。

經過三百年的繁衍,南明遺民的們逐漸演化為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為了保存漢族傳統,他們被迫接受了“果敢族”的稱謂,將他們使用的漢語稱為“果敢文”,這支域外中華民族才得以保存下來。

緬甸廢除土司制度後,果敢陷入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才趨於穩定,成為撣邦第一特區,人口約15萬。近年來,果敢華人一直受到當地政府壓迫,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認祖歸宗。 由於某些原因,果敢人一直未能如願,但果敢人骨子裡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熱血,果敢人民的心一直連著祖國這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