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貌不惊人”需防范

新型毒品“貌不惊人”需防范

小伍 图

别以为毒品离我们很远,每150人就有一人使用过毒品

据介绍,从毒品的自然属性看,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海洛因。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最具代表性的是冰毒。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上看,可分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合成毒品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我国主要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未被国际公约管制,但存在滥用并可能对公众带来威胁的物质。化工技术的提高,促使一系列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类毒品出现,品种多至四五百种,且每天还在增加。新精神活性物质形态非常复杂,不需要像海洛因一样注射吸食,它们多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味道也会被稀释在其中。大部分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

有些人以为,毒品离我们很远,无需预防。其实,2016年经过第三方机构调查,无锡15-64岁的常住居民中,平均每150人中就有1人使用过毒品。其中35岁以下的占28%,25岁以下的占3%。染毒的近三成人员是青少年,主要是毒品被视为财富、时尚和档次的象征,诱惑了一些不明真相者,尤其是青年人沾染毒品。

别以为毒品不如毒药毒,曾有人吸冰毒猝死

无锡市的禁毒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前不久,禁毒支队还开展了一次“毒品和毒药哪个更毒”的实验。毒药选取的是大家观念中认为的剧毒物品敌敌畏,而毒品则选取的是冰毒。他们把吸毒人员一天服用的冰毒量折算成小白鼠的体重后,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后,小白鼠3分钟就倒地死亡了,而注射敌敌畏的小白鼠,15分钟内无明显变化。可见,毒品和危害可比毒药大多了。

别轻易接受陌生人给的饮料、香烟等,“化妆”毒品真不少

目前流行的合成毒品中,除了冰毒、摇头丸等常见种类外,还出现了不少“化妆”毒品,极具欺骗性和诱惑性。如巧克力:多通过邮政、快递等物流贩运,其中掺杂的毒品种类多为可卡因、大麻等;奶茶:在外观上仿造独立包装的奶茶、咖啡、铁观音茶叶等,实际上是掺杂有冰毒、K粉等毒品的混合物;跳跳糖:呈碎片或颗粒状,包装与跳跳糖类似,遇水即溶,它往往是多种毒品的混合物; 邮票:这是被伪装成类似“邮票”和“玩具拼图”的合成毒品,簿簿纸面印有彩色图案或花纹,常被当成艺术品、黏贴画或玩具,但却是有毒的迷幻剂,可贴在嘴唇上含吸;茶叶:新鲜时像苋菜,晒干后如茶叶,实际上是含有卡西酮的恰特草,极易精神成瘾; 干花:将大麻稀释后浸泡在花叶上再晒干,诱人吸食时伪称“这只是一种好闻的花儿”,使人不知不觉成为毒品受害者。另外,还有饮料神仙水、开心水等液体毒品。

可见,生活中常见的零食、饮料可能就隐藏着冰毒、K粉、摇头丸等毒品,我们该如何防止误服误用呢?专家提醒,由于这类毒品的包装与正常商品无异,极易让人在不知情时误服误用。因此,不要接受来历不明的陌生人提供的饮料、香烟等; 不熟悉的人请你吃东西、喝饮料前,要检查包装是否被拆开或经过二次塑封; 在夜店之类的场所中,最好不要喝离开过自己视线的饮料。(小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