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傳說」金鄉|「大蒜」的由來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大蒜,別名有胡蒜(崔豹《古今注》)、獨蒜(《醫普濟方》)、蒜、大蒜頭、葷菜等,由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內地,而且關於張騫將大蒜帶回內地的過程,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說。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救命“葫”草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39年,張騫帶著100多人的隊伍和大批禮物出使西域,一路上風餐露宿,飽嘗艱辛。當他們進入了匈奴地界,還沒走多遠,他們就被匈奴俘虜。當時由於水土不服,加上匈奴供應的飯食含毒,張騫一行有70多人都得了重病,渾身浮腫,腹瀉不止,20多人中毒身亡,張騫當時也得了重病,痛苦難忍。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但是張騫想起自己的使命還沒完成,淚流滿面的對其他兄弟說:“我們堂堂五尺男兒,怎能違背當初對武王的承諾呢,我們要活下來,一定不要辜負武王對我們的重託。”於是他就帶領其他兄弟尋找可以充飢的東西,哪裡找得到食物呢,只看到房前房後到處是一墩墩的“野菜”,因為他們當時被扣在西域三十六國的狐胡國,所以大家叫它“葫草”,但他們第一次見到這野草,不知道是否能吃,無奈之下,張騫對其他的兄弟:“與其捱餓等死,還不如先吃點“葫草”,減少捱餓之苦,再想其他辦法。”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帶“葫”回國

葫草”救了張騫以後,張騫被扣在匈奴十幾年裡,他一直把“葫草”帶在身邊,他覺得“葫草”就是自己的救世主,只要每天堅持吃上一口“葫草”,就會化險為夷。公元前127年,張騫帶著心愛的 “葫”回國後,專門派人購買良田,請了當時有名的“田秀才”種植“葫”。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但由於北方天氣較冷,不適合“葫”的種植,所以產出的“葫”個頭較小,品質較差。不過物以稀為貴,由於當時他帶來的“葫”種子特別少,所以他把每年收穫的“葫”視為珍寶,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葫”入金鄉

孝宣許皇后進宮以後,品嚐到用“葫”做的涼菜,口味非常獨特。後來老家山陽郡(今金鄉)親戚許二進宮,許皇后為了顯示自己在宮中享盡一切榮華富貴,就說自己想吃兩頭 “葫”,讓侍人取來後,許皇后偷偷把這兩頭大蒜讓許二帶走,想讓山陽郡老家的人也品嚐一下這世間珍寶。老家的人怎麼能捨得去品嚐皇后親手賜給的“寶貝”呢?他們把這寶貝擺上大堂,每天祭拜。過了幾個月,他們發現這“寶貝“長出根來,許二一家人欣喜,認為神仙顯靈,“寶貝”願意在他們家生根發芽,他們的家族將會飛皇騰達。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孝宣皇后,許平君(約前90年—前71年),昌邑(今山東金鄉)人,漢宣帝劉詢的第一位皇后。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許二認為:天地萬物皆土而生,故萬物才能昌盛。要讓這寶貝能長此以往在此安家,必須為他選一塊良田寶地。許二當時也是山陽郡的大戶,擁有良田千頃,專 門請來當時赫赫有名的風水先生,先生認為山之陽(今金鄉馬廟、魚山一帶)陽光充足,土地肥沃,風調雨順,最適宜“神仙”在此居住。許二為此專門劃出良田百頃,舉行了重大的儀式護送“神靈”安家,請了當時最有名氣“土專家”來伺候這“神靈”,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神靈”在許二等人的精心呵護下,生長旺盛,次年竟結出比原來大數倍的“葫”。

“葫”與大蒜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飲水不忘挖井人,許二怎麼能夠忘記許皇后的恩賜呢?他帶上行李,騎上快馬把最新收穫的“寶貝”送到皇宮,恰巧許皇后正在吃午飯,許皇后看到老家送來的貢品個大皮白,高興地說:“這麼大,這哪兒是‘葫’,像個胖娃娃。”說著他隨口品嚐了一下,確實有“葫”的味道,再品一口,她覺得這東西汁鮮味濃、辣味純正、香脆可口,比 “葫”口感好的多。她一邊仔細回味那餘味未盡的香味,一邊笑著點頭說:“味道確實不錯!”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忽然,她轉頭問站在身旁的侍衛:“這東西叫什麼?”。侍衛剛才看到許皇后吃到這貢品的表情,心想這東西肯定很好吃,看到這貢品的性狀,他正專心在算這貢品共用幾瓣呢,許皇后忽然一問,他沒有聽清,認為皇后在問自己在幹什麼呢,隨口回答:“算~!”“奧,這叫蒜,個頭真大,味道也好,這大蒜也給聖上嚐嚐,確實好!”從此,宮中都管山陽郡盛產的“寶貝”叫“大蒜”。山陽郡的人知道自己的“寶貝”被皇后賜封為“大蒜”,從此山陽郡的人都已“大蒜”為驕傲,更加細心呵護大蒜的成長,所以自今大蒜用漢字書寫的時候,仍有“葫”和“大蒜”兩種寫法。

「故事传说」金乡|“大蒜”的由来

【想關注我】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

濟寧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濟寧市旅遊行業協會

溫馨提醒:濟寧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北路145-1號,老師專東牆)可以辦理一卡通,諮詢電話2912301。一卡在手,遊遍濟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