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不挑鄰居,分分鐘讓你想把自己家賣了

叔有個朋友,最近剛搬了新房,他家的樓上鄰居家的熊孩子,每天晚上十點以後就開始準時鬧騰,再加上叔這個朋友,睡眠有點淺,被騷擾的是苦不堪言。他就向物業求助,物業態度不錯,也是幫他多次協商,但是樓上的鄰居,經過了物業的調解,熊孩子鬧騰的更厲害了......

當我們買房的時候,房子的硬件條件,比如說地段,配套,升值潛力都是可以通過城市的規劃,發展來預期的,但其實房子最容易讓你忽略的一點,就是“人”。

小區中的“人”關乎了你在小區生活的幸福指數,讓你感覺頭疼的絕對是不作為,亂收費的物業,不停裝修的鄰居,熊孩子滿街跑的鄰居,讓你最後悔在此地買房的,也是整天糟心的鄰居。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不願意買和回遷樓混在一起的商品房小區的主要原因。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就講了一個關小區裡的“人”故事,第一次,孟母買了墳墓旁邊的房子,來往的送葬的,小孟子就學著大人一起送葬上墳,第二次,孟母買了商業中心的房子,小孟子就學著大人做生意,第三次,孟母買了學區房,這下,小孟子終於效仿大人,好好學習了。

這個故事是要講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嗎?

不,這個故事其實講的是,有錢才能買到環境好,帶學區的小區。

買房不挑鄰居,分分鐘讓你想把自己家賣了

其實小區中天天打交道的“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物業,另一類是鄰居。

說到物業,估計很多朋友都有共鳴。

好的物業,每次回家都讓業主又溫馨的感覺,小區出點什麼問題都能及時回覆和解決,不會出現推脫責任的現象,時不時,還主動回訪業主,給業主一些生活的小提醒,無死角的巡邏和嚴謹的安保,讓業主的孩子即使玩耍時跑遠了,也不用擔心跑丟了。更不會給小商小販來貼廣告的機會。

差的物業,讓業主每次回家都一肚子火氣,碰到問題,愛答不理,業主投訴,也是以推脫為主,小區安保差,各種小商小販隨意出人,亂收費的時候,比誰都積極,真與業主起來矛盾,甚至敢動手毆打業主。

為什麼購房者更傾向於品牌房企項目,因為品牌房企項目物業做的好,不但與大物業公司合作,有的還是自持物業。有些小開發商只有這一個項目,抱著掙一筆就跑的心態,當然不會在物業上投入太大費用,這樣的物業,怎麼可能讓你滿意。

低素質的物業,讓業主天天有賣房的衝動。

買房不挑鄰居,分分鐘讓你想把自己家賣了

一般來說,願意降低開發商和物業需求的人應該是經濟能力有限的人群,這部人群更看重的是房子價格因素,往往鄰居的經濟水平決定了鄰居的素質,鄰居素質對你的居住體驗影響巨大。

其實這點很無奈,假如你買便宜的房子,註定了鄰居素質有可能不會太高。除此之外,還有以租客為主的小區內,流動的租戶難免對於小區環境維護力度不大。

俗話說:千金買房、萬金買鄰。遇到一個麻煩的鄰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平添一些不必要的煩惱,碰上低素質的鄰居,也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苦難言。

不管是差鄰居,還是壞物業,真碰上了這樣的情況,叔的建議,努力奮鬥,及早換房,人的素質是不斷提高的,你自身素質和修養提高,你會主動脫離開小區鄰居的圈子。

只有在經濟實力尚可的情況下,你才能夠重新主動選擇居住環境。

買房子不光是要看未來,規劃這種硬實力,還要去考慮小區“人”的軟實力。選擇好的鄰居,起碼能給你一個安穩的居住環境,不會因為鄰居的行為造成困擾。選擇好的物業,就意味著,真遇到了什麼麻煩事,還有物業能幫你解決問題。

順便再提一句,買房的時候,千萬不要買靠近小區裡小廣場的樓棟,否則,有極大的可能性,廣場舞大媽讓你每天想有自殺的衝動。

買房不挑鄰居,分分鐘讓你想把自己家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