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股的反攻?復星增持,恆大回購,美的拋出40億計劃……

自5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就陷入持續調整之中,隨著市場波動的加大,部分股票甚至出現非理性下跌,其中也包括此前上漲勢頭良好的白馬股。比如美的、格力等質地優良的股票也難逃殺跌,自6月中旬以來,美的累計跌幅已達21%,而同期格力電器跌幅也達到14%。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與年內高點相比,39只白馬股累計回調幅度在20%以上,其中6股回調幅度在40%以上。

面對持續下跌的股價,很多上市公司開始發佈股票回購、股份增持的計劃方案,希望重拾投資者的信心,以挽救不斷滑落的股價。在回購、增持的“大軍”中不乏知名企業,比如美的、恆大、復星……

恆大、復星、美的同日發佈回購、增持公告

自6月份以來,大盤持續震盪下跌,曾經表現抗跌的白馬股,最近也遭到市場用腳投票。面對持續下跌,這些公司終於坐不住了,紛紛醞釀回購、增持計劃。7月4日,中國恆大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恆大今日以3.81億港元回購1850萬股股份,佔比0.14%。

白马股的反攻?复星增持,恒大回购,美的抛出40亿计划……

昨日,恆大以2.86億港元回購1412.9萬股股份,回購價格區間在19.32至20.8港元之間。自2009年上市以來,恆大共斥資約245億港元回購股票,累計回購數量約46.785億股。在回購動作的支撐下,恆大股價今日低開高走,收盤逆市上漲3.75%,收報於20.75港元。

復星國際於今日發佈公告,公司於2018年7月4日在香港交易所回購51.00萬股,耗資719.10萬港幣,根據此次回購數量和耗資情況計算回購均價約為14.10港幣;根據披露此次最高回購價14.10港幣,最低迴購價14.10港幣。據瞭解,復星國際近三個月累計回購股份數為1328.35萬股,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的0.15%。

白马股的反攻?复星增持,恒大回购,美的抛出40亿计划……

美的集團也於今日晚間發佈回購計劃,公告中稱,擬在12個月內以不超過40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截至7月4日收盤,美的股價報45.11元/股。

白马股的反攻?复星增持,恒大回购,美的抛出40亿计划……

格力電器也在今日晚間對再度舉牌海立股份進行了披露,公告中稱此舉是對海立股份未來發展的信心以及對其價值的認同,目前格力電器合計持股海立股份已達總股本的10%。

白马股的反攻?复星增持,恒大回购,美的抛出40亿计划……

此外,復星醫藥7月4日發佈公告稱,大股東復星高科技以自有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交易系統以每股H股股份約39.92港元的均價增持公司H股股份共計50萬股。

白马股的反攻?复星增持,恒大回购,美的抛出40亿计划……

回購、增持規模持續加碼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今年以來(A股)共有313家上市公司耗資135億元回購股票,創歷史新高。

另據證券時報報道,目前上市公司的回購力度仍在延續,7月以來,公佈預案的公司已達5月全月的數量,維持在年內較高水平。6月以來公佈預案的擬回購資金總額達175.85億,全年為376.23億元,佔比接近47%,金額已遠超2月的回購高峰(94.97億元)。

白马股的反攻?复星增持,恒大回购,美的抛出40亿计划……

從估值角度看,6月以來公佈回購預案的公司中,截至7月3日,共有37家公司動態市盈率低於30倍,其中19公司動態市盈率已低於20倍。

白马股的反攻?复星增持,恒大回购,美的抛出40亿计划……

從增持的規模看,同花順數據顯示,自6月份以來大股東增持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56家,而5月份這一數字則是332家。

回購規模攀升原因何在?

對於回購規模大幅攀升的原因,《中國證券報》援引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作為主體回購股票,表明大股東的信心,從而也向其他投資者和中小股東傳遞信號,本身是有積極作用的。一般的回購實施節點是在股價特別是估值明顯低於大股東預估範圍的時候,所以在股指走低或很多同類股票出現連續下跌導致估值降低時,相關公司會推出回購計劃。

另據證券時報援引國金證券的分析,股票回購的動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通過減少流通股本從分母端提升EPS,同時改善ROA、ROE等指標;向市場傳遞股票被低估的信號;降低代理成本,解決過度投資等問題,提高自由現金流的使用效率;作為分紅的替代;避免股權稀釋;防止被惡意收購。

對於大部分股票,回購是推升EPS和股價的主要動力。以美股為例,股票回購是推升本輪美股牛市的重要原因。2009年以來,美股最大的買家實際上是公司本身。根據美聯儲的數據,截止2017年末,美國非金融企業累計購買了3.37萬億美元的股票從個股來看,企業盈利增長和股票回購共同推動了EPS的增長,少數如蘋果公司等盈利增長是EPS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大部分公司如沃爾瑪等,回購才是推升EPS的主要動力,後者普遍呈現出一個特點,股價的漲幅遠高於公司總市值的漲幅。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華爾街見聞、上市公司公告等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