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红庙村:党支部成村民致富“领头羊”

日前,梁山县韩垓镇红庙村的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着一件喜事,村里150多户村民领到了股权证。村民韩新民很自豪:“没想到咱们农民也能当上股东啦。”

近年来,以党建引领村民致富,是梁山县以党建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梁山县红庙村村支部探索创新“支部+土地合作社”模式,村党支部参与办起专业合作社,把支部建在生产力发展的链条上,实现了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合作社成员达到150余户,全村流转入股土地400余亩,辐射带动邻村流转入社土地300余亩。

2017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可分配盈余8万元,帮扶贫困户16户,人均收入增加400元。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党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

搭建好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该村刘恩慧大学毕业后,村“两委”动员其回乡创业,在工作中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经过一届的培养,在村“两委”换届时,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不仅为村“两委”补充了新鲜血液,也为合作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支部时刻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合作社生产过程由党员先行先试,取得成效后再推广,降低群众风险,保障群众收益。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了党员致富技能,通过吸收致富能手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放大示范效应,逐步形成了“支部领办、党员带头、群众自愿”的工作运行模式,成为带领群众致富“领头羊”。

共谋发展,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以前的红庙村没有集体资源,为破解增收致富瓶颈,村党支部牵头,采取“党支部领办、致富能人带头、群众自愿联合”的方式,办起了“梁山县红志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去年,又率先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村集体所有基础设施和集体闲置资产折资入股合作社,作为村集体保底收益;村民自愿以土地、资金入股,按股分红。合作社首先保证土地保底分红和集体股份分红,剩余收益提取公积金后,进行“二次分红”。通过效益吸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带地入社的积极性。

不忘初心,迈出改革扶贫新路子

产业发展了,村支部还惦记着村里的贫困户。该村坚持贫困户优先入股,从分红资金上提取部分扶贫资金救助贫困户,从用工上优先让贫困户就业。2017年以来,通过合作社帮扶贫困户16户,每户年增收200-500元。

村集体有了收入后,村“两委”又修缮了村内道路2300米,改造老化电路2600米,实施了“井井通”工程,栽植绿化苗木近万株,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农村养老,年底按集体收入的10%对全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养老金分红,让老年人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梁山县红志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实现了依靠党组织发展农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村域经济发展与新型农村党组织有机融合,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刘静 刘甲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