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是一堂給成年人的課

6月接近尾聲,意味著放暑假了。暑假原本是孩子們放鬆身心、休息充電的時間,但現在到了暑假,一邊是各種暑期班目不暇接,另一邊則是各種娛樂和遊戲大行其道,彷彿一到放假,就給望子成龍的父母和沉迷虛擬世界的孩子們之間劃了一道巨大的鴻溝。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是一堂給成年人的課

作為家長,我很能理解“孩子的時間被沒有價值的事物吞噬”的焦慮,但這並不意味著遊戲就是洪水猛獸。事實上,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我們就一直在進行“寓教於樂”的引導。有的孩子通過“大魚吃小魚”的遊戲認識了很多的海洋物種,瞭解了它們之間的食物鏈關係;有的孩子愛玩“經營農場”或者“管理城市”的遊戲,漸漸地就有了系統和全局的思考方式;有的孩子古詩詞背得特別溜,靠的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把每一句詩詞都當做了武林高手的秘笈口訣。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是一堂給成年人的課

在三生的公益歷程中,我們也聯合兒童教育專家開發過遊戲——三生愛心安全盒子有各種遊戲道具,用輕鬆好玩的方式來推兒童廣安全教育。這個遊戲貫穿了“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和“平安共建·關愛少兒安全健康”兩個公益項目,幫助數以萬計的孩子掌握了安全知識。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是一堂給成年人的課

你看,遊戲的形式雖然是虛擬的,但它從來就是一種幫助孩子們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途徑。而且,相較於其他方式,遊戲還是一個孩子們更樂意接受的途徑。

儘管歷數了遊戲的種種好處,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在網絡時代,特別是在手機移動互聯的時代裡,遊戲所帶來的焦慮也是前所未有的。

前幾天我看到一則新聞:

2018年6月19日開始,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其典型症狀是:無法控制地玩遊戲、越來越經常地將電子遊戲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樂此不疲或增加遊戲時間。

我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會有這樣的擔心:自家孩子玩遊戲的狀態是不是到了“成癮”的地步?進一步說,玩到上癮並不是孩子的專利,有多少成年人也一樣沉迷遊戲不能自拔,最終把虛擬世界當成了最重要的世界,而在現實中卻越來越走下坡路。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但沉迷遊戲、把遊戲當成人生的全部卻比洪水猛獸更糟糕。沉浸在虛擬的快樂中久了,當你在現實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面對和解決,而是逃避。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是一堂給成年人的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何看待遊戲是一堂給到成年人的課。是理性地認識遊戲,還是深惡痛絕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考驗的是家長親子溝通的能力;是去創造和發掘一款遊戲的意義和價值,還是為了業績考核極盡能事地誘導玩家沉迷其中,考驗的是遊戲開發者的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