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经典史话作(80):怀川十四宰相——元朝许衡直言上书

焦经典史话作(80):怀川十四宰相——元朝许衡直言上书

第十一相:元朝许衡直言上书

南宋末年,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经过几十年的争战,在灭掉蒙古诸部落,平定西夏之后,终于建立了蒙古帝国,在幹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登基称帝,号称吉思皇帝,史称成吉思汗,为平定中原奠定了基础。

蒙古中统元年,忽必烈登基称帝,史称元世祖。综观时局,蒙古灭掉大金国之后,将矛头直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蒙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南宋军队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无奈偏据南国一隅,进入苟延残喘时期。忽必烈见天下可图,下旨筹备将国号由蒙古改为元。元朝开国在即,国家百废待兴。

蒙古至元二年,忽必烈作为入主中原少数民族君王,商议改元后的大一统国策。

许衡自幼聪慧,长大后博览群书,四处求学,知识渊博,始终以继承儒学传统为己任,做事讲究伦理纲常,是位出了名的儒学大家。早在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在秦中为王,慕名将许衡邀至秦中,任命许衡为京兆(今西安)提学。许衡步入仕途,因做事刚正不阿,直言蒙古朝政得失,几起几落,数次辞职回乡。

许衡接到圣旨,一夜难眠,从改元大一统国策出发,连夜奋笔疾书,写了一道奏章,启程赶往京都,面见忽必烈皇帝。朝堂上,许衡当着满朝文武大臣,一阵慷慨陈词道:华夏一统,改元在即,陛下作为华夏大一统帝王,要想驾驭一个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以大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以微臣之见,陛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国政。一是推行汉法。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曾多次占领中原地区,但只有后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原因是他们推行了汉法。从今天看来,治理一个新建大一统国家,还有什么制度比汉人制度更合适呢?汉人制度,千年延续,自成一体,博大精深。否则,汉人若因不适应北方制度生变,其后果可想而知。二是用人与立法。陛下用人不仅要做到知人善任,还应分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若是二者不分,必将生乱。在用人问题上,中书省作为陛下的一个职能部门,要秉公办事,为陛下江山社稷负责。立法在于制定有效管理各级官员的制度。对外设立监察机构,用于查处贪污与滥用职权;对内责成吏部制定出官员升降细则,稳定官员队伍。三是陛下作为天下人主,手里掌握着给予、夺回、升迁、降职、赏赐、处罚、存活、杀死大权,每天日理万机,一言一行要慎重行事。禁忌喜怒无常,防止被一些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奸臣贼子利用。四是希望陛下能像古代圣君尧舜那样体察百姓。如今的国家,只知道如何巧妙聚敛钱财,而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聚积钱财;只知道防止被人欺骗,而不打算怎样把人培养成完善的人……陛下当考虑如何发展生产,增加百姓收入,举办官学培养人才。五是清楚取得天下靠崇尚勇敢,保有天下靠谦恭退让这个道理。治理天下,颁布国策,当考虑如何才能让百姓志向安定,读书人安于读书,农夫安于种田,工商业者安于工商。只有这样,江山才能安稳。以上谏言,乃微臣发自肺腑之言,望陛下三思。陛下若能听进此言,微臣愿入朝为官,忠心耿耿,誓死报效朝廷。陛下若听不进此言,微臣愿再次还乡,以享天年。

许衡话落,朝堂一片哗然。有说许衡一片赤诚,忠心可映日月;有说许衡出言不逊,大发厥词;有说许衡向皇上讨价还价,当乱棍赶出朝堂。

忽必烈缄言不语,几番思量,然后道:朕屈指算来,许爱卿追随朕十余年来,直言快语,官职几升几降,忠心可见。今日朝堂所言,不无道理,朕愿一一采纳。朝散。许衡开始议事中书省,为忽必烈改元称帝,推行汉法,管理官员等,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官至中左丞。

同时,许衡还曾主持太史令,组织有关人员,历时五载,修订完成了《授时历在将要登上元朝帝国皇帝宝座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来驾驭一个地大物博,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汉民族。思来想去,想起辞官回乡的原国子祭酒许衡,决定下旨将许衡召进朝廷,辅佐右丞相安童料理朝政,》。《授时历》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许衡年老辞职返乡,死后葬于故土(今中站区许衡墓园),享年72岁。

请看下期:

怀川十四宰相——元朝许师敬

焦经典史话作(80):怀川十四宰相——元朝许衡直言上书
焦经典史话作(80):怀川十四宰相——元朝许衡直言上书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