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歷史總能勾起我們的沉思。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在並不遙遠的年代,電的作用,以及為了電所作出的犧牲。

黨中央在上海的時候,上海是有電的城市。黨中央在1933年1月遷至瑞金後,其用電情況不明。有資料表明,當時中央軍委發報用的發電機很重,近70公斤,是手搖的。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一臺手搖發電機,撐起黨中央新聞事業“中樞”;汽車引擎發電,保障全軍通信聯絡。

手搖發電機

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黨中央到達延安時,延安還屬於無電區。那時,只有新華社延安電臺有一臺手搖發電機(3馬力)發電,專供該社收報(15瓦)、發報(25瓦)和播音機(1000瓦)用電。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據老同志回憶,當年,在收發報室,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兩排馬達。新華社的同志利用休息時間,每人每天搖一個小時的手搖發電機,可以頂替生產任務,並可增加四兩小米的口糧。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利用僅有的發電設備抄收電報,是延安時期新華社一切新聞的來源,也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關鍵環節。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在當時唯一的“發電廠”的帶動下,中央印刷廠印刷車間裡,《新中華報》《解放日報》《邊區群眾報》《解放週刊》以及毛澤東著作等數百種重要文獻排版印刷,發行到各根據地,傳播到全國。

謝覺哉同志曾賦詩——

馬蘭紙雖粗,印出馬列篇。

清涼萬佛洞,印刷很安全。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黨中央在延安創辦的新華廣播電臺,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廣播電臺。1940年12月30日,電臺開始播音。當時,人們把這個“手搖發電發出來的紅色電波”稱之為“茫茫黑夜裡的燈塔”。

從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到1947年3月14日,這臺發電機一共運行十年多。1947年3月,胡宗南進攻延安,延安電臺轉戰陝北。

汽車引擎帶動發電

指揮全軍,也需要電力來給電臺供電,中央想到了用汽車引擎帶動發電機發電。1940年3月,中央軍委三局九分隊的工作人員在延安西川的王皮灣,通過燒木炭產生的煤氣帶動汽車引擎,再帶動發電機發電,專供中央軍委三局機關業務用電,保障全軍通信聯絡。

“別人”帶來的發電機

1944年7月26日,美國軍事觀察組一行進駐延安,住在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外賓招待所(今延安中學)。美國軍事觀察組自帶一臺(3馬力)探空專用汽油發電機組發電,除自用外,還給王家坪八路軍總部供生活照明用電,同時供給延安氣象局用電,滿足業務觀測的需要。

美國軍事觀察組於1947年3月撤離延安,在延安工作了2年9個月時間。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1947年撤離延安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轉戰,黨中央落腳西柏坡。在河北省平山縣的這個小山村,黨中央贏得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建起我黨我軍第一座水力發電廠,犧牲了三名同志,村民用牛車、驢車幫忙運輸發電機。

當時為西柏坡供電的是,朱德總司令親切關懷指揮下建設的我黨我軍第一座水力發電廠——沕沕水發電廠。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建電廠,原因很簡單:需要電,有條件建電廠。

那時,晉察冀戰爭前線的槍炮子彈供不應求,兵工生產因缺乏能源動力效率低下。同時,照明、發報、廣播、指揮革命戰爭等也急需用電。

而沕沕水地區恰好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流量為0.35立方米/秒的喀斯特岩溶泉,常年湧流,四季不竭;泉水沿絕壁飛落,形成落差為93米的天然瀑布;地處偏僻的深山老林,隱蔽性強。

建設艱難

在當時的條件下,建座水電站可不是容易的事,缺資金、缺設計圖紙、缺乏機器設備、缺建築材料……而且,設計者和建設者都沒見過水力發電,也沒有專業知識。

在施工中,建設者常常為解決一個小小的零件,喬裝改扮,冒著生命危險,到國民黨盤踞的石家莊尋找、購買。

施工沒有水泥,他們就用石灰拌紅土代替。

輸電沒有電纜,就靠撿來的舊銅、鋁電線以及從敵人的鋼絲網上拆下的鐵絲拼湊。電線不足,就把7股鋁線劈開用4股,其餘3股再併入1股,這樣延長了13.5千米的線路。

沒有變壓器油,就用當地產的核桃油放在大鍋熬煮,煮幹水分,當作變壓器油使用。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電站所用的發電機是從井陘煤礦繳獲的德國造發電機,不到200千瓦。運輸路程雖僅30多千米,但前有崎嶇陡峭的山路、下有寬窄不一的河溝、上有盤旋轟炸的敵機,運輸者們足足奮戰七個晝夜,才運到現場。在運輸發電機途中,有三名同志被敵機轟炸身亡。

讓人感動的是,施工現場到處可以看到村民與建設者並肩戰鬥的場面。抬石頭、背紅土、運石灰、扛木頭……周圍5個村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能拎得起、背得動的都參加了施工。運輸發電機的舊汽車途中拋錨,村民紛紛牽出自己家的牛、驢,靠畜拉人推將發電機運到工地。

村民的勞動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當時,按工種制度定工資,每個工5斤到9斤小米,村民共作15108個工。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沕沕水水電站發電機組

發電廠的關鍵設備水輪機,既無成品又無處購買,設計人員僅憑一本日文版技術書籍,反覆琢磨,比貓畫虎,因陋就簡,終於試製成功。

1947年6月,沕沕水水電站動工,歷時7個月建成發電。工程共架設高壓線路58千米,組立電杆1255基,裝置配電8處,裝置附帶電話線路64千米。

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是怎麼用電的?

沕沕水水電站建設者在架設線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