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謀求共贏的共享經濟才有未來

时评|谋求共赢的共享经济才有未来

时评|谋求共赢的共享经济才有未来

資本充滿“野性”,社會迴歸理性。喧囂過後,就連一些曾經懷揣理想、義無反顧投身於“共享”事業的人也開始反思:我們怎麼會變成自己曾經厭惡的模樣?著名財經評論員石述思更是一針見血——在中國經濟領域,一個黑色幽默是:共享經濟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最後竟被當成問題解決了。

當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無法解決市場問題的時候,政府必然不會袖手旁觀。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近日就聯合發佈了一個文件——《關於做好引導和規範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規範市場准入和市場競爭秩序,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嚴厲打擊以“發展共享經濟”為幌子的違法犯罪行為。最近,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的相關動作不少。

什麼是共享經濟?學術界和實業界至今沒有統一的認識和定義。從政府方面看,不同部門給出的定義也不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為,分享經濟(官方早期提法)在現階段主要表現為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分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的新興經濟業態;而商務部則更加強調分享經濟中消費與生產的深度融合。

不管如何定義,現實中,打著“共享”旗號的各類市場模式已經遍地開花。共享酒店、共享籃球、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共享單車……能“共享”的都有人在嘗試,只是,很多成了市場的“小白鼠”、資本的“墊腳石”。

共享單車領域,曾經五顏六色,如今大多黯然失色。即便個別已佔據市場主體地位的單車企業,不時也會“花容失色”,因為資金似乎總不太充裕。自顧尚且不暇,可還顧得上好好維護、搞好服務?

網約車領域,說好的要“創造美好出行”,也變得不再那麼美好。個別企業依靠資本“撐腰”,任性而為,罔顧法治底線和公共利益,衝擊出租汽車行業穩定秩序,擾亂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屢屢出現侵害乘客的行為,使得各方不滿,也令自己四面楚歌。

我們不懷疑這些創新、創業者的初心,也不是要否定這些創新行為所帶來的進步,只是想強調,有關企業該認真反思、高度重視並解決這些發展中的問題了。

問題的產生,涉及眾多因素。但作為市場行為,說到底,還是一些企業特別是個別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在資本“綁架”下丟掉了初心、迷失了方向、錯亂了定位。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進化是漸進過程。健康市場環境的形成一定是多元市場主體公平、良性競爭的結果。對競爭估計不足,對用戶尊重不夠,對法治缺少敬畏,太過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結果只能是“一地雞毛”。

信息化、科技化浪潮席捲之下,沒有哪個行業、哪個領域能夠置身事外,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披上了“科技”和“創新”的外衣,就一定代表先進生產力。

從歷史上看,那些帶來革命性影響並稱得上偉大創新的事物,都是在解放“人”的同時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如蒸汽機的發明。而現階段“共享出行”帶來什麼呢?以網約車為例,其本質還是“人”在提供服務,且是在為“人”提供服務。現實是,無數駕駛員在辛苦奔波,之後還要被一筆筆“收割”。除非自動駕駛時代真正來臨,否則,只是模式創新的某些企業,還是慎用“偉大”自詡吧!

“共享”發展的前提是共贏,目標也應該是共贏。每個市場主體都享有公平競爭的權利,無論是新業態還是老業態。每名參與其中的勞動者都享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每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都應該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市場法則,優勝劣汰。落後者、不求上進者自然會遭到市場淘汰,但是,政府也有責任保障其追求進步的權利,而底線只能是法治。

合作才能共贏,順勢才能有為。每個參與“共享”的市場主體都應該敬畏法治、依法行事,都應該充分兼顧各方利益,在謀求共贏的基礎上追求自身利益。一味憑藉資本“撐腰”,唯我獨尊,或可風光一時,但長遠看,恐怕只會自毀前程。我們期待共同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