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他們是一羣海上「逆行者」

先行|他们是一群海上“逆行者”

先行|他们是一群海上“逆行者”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改革開放40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水平提升、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交通運輸篇章。

“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根據中宣部和交通運輸部關於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部署要求,《中國交通報》以“先行”為主題精心策劃系列報道,從多個角度生動展現交通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狠勁兒,精心謀劃、全民發動的巧勁兒,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韌勁兒,以及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闖勁兒,突出宣傳交通運輸在改革開放40年中發揮的先行引領作用,昭示交通運輸將繼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好先行。

今天,“先行”主題報道來了

聚焦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改革發展

改革開放40週年

改革開放的水上安全“守門員”

——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改革發展紀實

改革開放40年來,海上交通和海洋資源開發等飛速發展,對國家應急保障體系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國家海上人命救助專業力量的救助局,是如何適應需要,忠誠履職、成就自我的?

先行|他们是一群海上“逆行者”

1

走向深藍 綜合實力得以彰顯

6月25日,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救助指揮值班室大屏幕上方,一行紅字格外醒目:2018年,累計待命4040艘天,執行救助任務259起,出動救助力量371次,救助遇險人數167人,救助遇險船舶6艘,獲救財產價值3.475億元。

“往年,我們的救助量基本佔據救撈系統的半壁江山!”指著大屏幕,東海救助局救助指揮處副處長薛忠林說,這些數字背後,包含著無數感人至深的救助故事。

“嘣!嘣!嘣!” 2015年11月28日,經過在翻扣船艙裡36小時的煎熬,“蘇贛漁運02886” 輪一名遇險船員被救出來時,雖然目光有些呆滯,但見到救他出來的潛水員的一剎那,船員下意識地磕起了頭。

這次救助發生在距長江口東北約120海里處,這名船員已被倒扣在船艙內36個小時。經過東海救助局水面、水下、空中“三位一體”救助體系的密切配合,最終獲得重生,創造了救助奇蹟。

“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薛忠林說。

海難救助,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早一分鐘抵達現場,就有可能多救一條鮮活的生命。然而,以前由於裝備、人員等原因,救助效率、效果都不理想。構築“三位一體”的海空立體救助網絡,曾是救撈人多年的夢想。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國家實力的快速增強,交通救撈系統順勢而為,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增活力,讓夢想變成現實。

據瞭解,自2003年救撈體制改革以來,東海救助局持續加大裝備和基礎設施投入,提升安全訓練和信息化科技化管理水平,形成了大、中、小三種船型相配套,快速、高速相結合的救撈裝備體系,“三位一體”綜合救助“硬實力”大幅增強;按照交通運輸部統一部署,實行動態待命值班制度,值班點靠前、加密,應急反應速度進一步提高。2017年4月1日,東海第一、第二救助飛行隊納入統一管理,“三位一體”的海上人命救助體系更加完善。同時,積極“走出去”,開展區域和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與國外同行交流合作,打造救助行業利益共同體。

“體制改革之初,我們最大的救助船主機功率只有2600馬力,7級以上大風就不能出動了。救助手段單一,搜尋基本靠眼,救人基本靠撈,一根拖纜打天下。”指著走廊上的救助船展示牆,東海救助局救助船隊副隊長李治國說,如今救助船主機功率已是原來的七八倍,9—10級風浪下也能開展救助。

救助船隊發展迅速,救助飛行隊也是如此。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簡稱東一飛)常務副隊長郭正偉介紹,救助飛行隊從東一飛起步時,只有2名從部隊轉業的飛行員,直升機的保養也由外單位託管。如今,不僅具備相關專業人才自我培養能力,而且空中救援範圍已從80海里拓展到110海里,應急響應時間也從45分鐘縮短至35分鐘,自2015年4月起開始夜間搜救值班待命,發展非常迅速。

如今,東海救助局搭建了由6個救助基地、4個救助直升機值班待命點和29個救助船艇海上動態值班待命點組成的貫穿南北的應急待命救助網,在服務海洋強國、交通強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等戰略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中,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VERY GOOD!”2016年1月11日,“東海救101”輪再次出征與國際搜尋團隊一起搜尋馬航MH370失聯客機時,船上的外方人員由衷讚歎。

在這次歷時348天的國際聯合大搜尋中,先後有7個國家的48名工作人員隨船。搜尋過程中,“東海救101”輪要配合外方人員收放拖魚、水下機器人等高科技設備。剛上船時,外方人員總擔心不適應,但看到我國自主建造、具備DP(動力定位)功能的大型救助船在大風浪中施放水下設備搜尋時,船舶可以輕鬆“定”在一個點後,紛紛豎起大拇指。這次在我國交通救撈史上時間跨度最長、海域跨度最大、困難最多的深遠海搜尋,不僅體現了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也集中檢驗了中國救撈從淺藍走向深藍的能力。

觀察


有為才有位。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大門,海上活動由此越來越頻繁。在此過程中,東海救助人積極融入、服務大局,努力把人命財產損失降至最低,做好水上安全“守門員”,社會地位穩步攀升。

先行|他们是一群海上“逆行者”

2014年、2016年,“東海救101”輪先後兩次代表中國遠赴南印度洋,參與馬航MH370失聯客機的聯合搜尋任務。

2

生命優先 守好水上安全防線

“每個區域都有警報,每天每個崗位都按部就班準備,救助警報一響,各就各位,迅速行動。”東一飛救生員唐林介紹道。

2009年9月22日,救助30萬噸大型油輪“弗朗特佩基”輪,避免了一起海上重大海洋環境汙染事故,這是東海救助局建局以來拖救的最大噸位遇險船舶。

2012年8月1日至8月31日,連續迎戰4個颱風,救助16萬噸滿載礦砂船“白馬王子”輪,時間之長、風險之大罕見,得到各方高度評價。

2013年4月20日,在長江口成功救助失去動力的豪華郵輪“雙子星”號,船上1448名旅客及船員安然無恙,創造了建局以來單次救援遇險人數之最。

先行|他们是一群海上“逆行者”

2013年4月21日,“東海救111”輪、“東海救112”輪及兩架救助直升機成功救助豪華郵輪“雙子星”及1448名遇險人員。

今年1月6日,在對巴拿馬籍油船“桑吉”輪與中國香港籍散貨船“長峰水晶”輪碰撞後的應急救助中,東海救助局派遣救助船舶第一個到達現場,先後完成了起火“桑吉”輪的人命搜尋、火災監控、測溫測爆、氣體檢測、消防滅火、遺體和VDR移交以及聯合登船保障等救助作業;並且對未停車“長峰水晶”輪實施了船舶滅火及船員轉運、船舶控制作業……

據統計,自2003年救撈體制改革以來,東海救助局共組織完成海上救助值班待命97853艘天,執行救助搶險任務7181起,出動救助力量9405次,援救各類遇險人員17525人,遇險船舶614艘,獲救財產價值估算471.6億元。先後承擔並有效完成“神舟”系列飛船發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亞信峰會、G20峰會、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海世博會等一系列海(水)上專項應急保障任務。

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船員、漁民的心裡充滿感激。

“我們在海上面臨生死攸關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救助局!有了他們,漁民出海時心裡就踏實多了!” 浙江舟山市岱山縣柯魚人漁業合作社理事長夏永祥表示。

……

“東海救助局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種恩情我一輩子都報不了,只有像他們一樣成為救船員的船員,才能心裡更踏實。”談起自己成為救助船員的經歷,鄒陳浩說。原來,2005年12月4日鄒陳浩遇險被救後,總在思考如何報恩。最終,他抓住東海救助局招船員的機會,加入救助隊伍。

採訪中得知,多年來東海救助局還與地方政府和部門積極聯動,主動融入區域應急聯動體系,為促進轄區海(水)上安全形勢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每到關鍵時刻,救助船總會架起生命之橋。”上海崇明區橫沙鄉副鄉長李偉春介紹,橫沙島對外交通主要靠水路,由於島上醫療條件有限,輪渡遇到7級以上陣風就不能開航,此時一旦有重症病人需要送到市區救治時,救助船總會設法送病人出島接受救治。

觀察:


一群人,守著一片海,與時間賽跑,和生命競速,踐行著“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莊嚴承諾。大愛、無私、擔當,真正的海上德政工程踐行者。

先行|他们是一群海上“逆行者”

東海救助局多次派出大馬力專業救助船和救助直升機投入保障任務,出色完成了“神舟五號”至“神舟十一號”海上應急救援保障任務。

3

人才強局 鍛造敢拼善戰隊伍

根據實戰需要,東海救助局建立了“每日一練”“冬練夏比”的訓練機制,形成20多條標準,使訓練內容、程序標準化,裝備保養標準化;加強船、機、艇、隊單兵救助和“三位一體”綜合救助能力訓練,年均船舶操縱訓練達7681小時、飛行訓練達2834小時。

同時,積極培育“大愛、無私、擔當”的東海救助核心價值觀,錘鍊職工隊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作風,並以救助文化引領職工隊伍昂揚向上,有效提升了救助事業發展的“軟實力”。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把支部建在船上,使基層黨支部、黨員成為救助一線的戰鬥堡壘、救助先鋒。

“風浪這麼大,放艇救人非常危險。誰願意下去?請舉手!”

刷!所有在場的黨員都毫不遲疑地舉起了手。

一次救助行動中,需要有人駕駛小艇頂著巨浪去救人,救助船甲板上召開了緊急支部會議。就這樣每次衝鋒陷陣之時,黨員帶頭“衝鋒”,鼓舞了士氣,激發了整體戰鬥力。

東海救助局還以“學、樹、建、創”為抓手,實施項目帶動和品牌帶動,使很多救助經驗得到複製、推廣,也讓徐衛國、唐順傑、宋寅等一批先進典型脫穎而出。

“我的選擇是對的!”談起2003年的那次救助和打撈“分家”的改革,東海救助局救助船隊船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衛國說。15年來,他與團隊的救助出動率100%,救助成功率達95%以上,拯救了逾千名海上遇險人員,挽救了數億元船舶資產。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在救助船科學管理、海上救助技術應用等方面結出碩果,為救助船舶管理提供了很多可推廣的經驗。

“隊長,讓我來吧!”在2009年4月10日長江口搜尋打撈“雪龍號”落水艦載機時,當時的應急隊員唐順傑主動請纓。如今作為潛水救助隊隊長,唐順傑已帶領團隊完成了400餘起海上應急救助搶險任務,參與了東盟地區論壇救災演習、上海世博會應急救援保障等專項任務;他領銜起草的《翻扣船救助指南》,成為該類救助快速、有效處置的重要教材。

東一飛救助直升機機長宋寅常說:“每次成功返航後都能體會到這份工作的意義,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自2008年7月大學畢業來到飛行隊並經過培訓和歷練,2014年12月她已成長為一名搜救機長,至今年6月25日,她的團隊成功救助188名遇險和受傷人員。她還先後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湖南電視臺等電視節目的錄製,向觀眾讀者們展示了新一代救撈人的良好形象和風采。

觀察:


以人為本,構築特色人才資源高地,可謂抓住了救助事業科學發展的根本。在此基礎上,做好“以人命為中心”的救助中心工作也就更加有了“資本”。

先行|他们是一群海上“逆行者”

4

專精強特 建國際一流強局

服從、服務於改革開放,以實踐詮釋救撈精神,用汗水書寫救助傳奇。在此過程中,通過改革創新實現“自我升級”的步伐從未停歇。

“以前的設備倉庫也就十幾平方米,設備簡陋。現在,你看有多少?這裡有無人艇、無人機,還有水下機器人,初步構成的新的“三位一體”高新技術裝備體系。”在寬敞的應急設備庫裡,東海救助局上海救助基地(應急救助隊)副主任董洪江介紹說。

“這是我們追求更高質量發展的開始。”肖躍華說,自2003年東海救助局成立以來,東海救助局已完成爬坡起步階段,現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要實現更高質量發展,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發展新的需要,就必須構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專業救助體系。

肖躍華表示,改革開放進程中,上海歷來是先行者。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要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格局,東海救助局還面臨諸多短板。要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實現新作為,今後必須以“國際一流”為追求,並在“專”“精”“強”“特”上發力。

所謂“專”,就是救助能力唯專,居世界前列;所謂“精”,就是隊伍建設求精,具有國際一流的理念、作風、素質和能力;整體實力上圖強,做到基礎設施、科創能力、服務功能、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強”;並在專業技能上以“特”取勝。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專、精、強、特”目標,如今東海救助局在溫州、福州救助基地試點,積極整合現有救助基地和飛行救助待命點,建設具有“三位一體”功能完善、窗口示範作用明顯等特徵的綜合救助基地。

自2017年開始,東海救助局從全局應急隊員中挑選精兵強將,組建特勤救助隊,力求打造一支集潛水、消防、防化、急救等多種技能於一身的特勤救助隊伍、重大救助“尖兵”,努力成為行業的示範者、引領者……

建設國際一流現代化專業救助體系,正在成為東海救助局站在新的起點上,更好地踐行黨和政府“海上德政工程”的實際行動。

“我們將立足大局,突出重點,緊緊圍繞和服務戰略目標,為新時代改革開放以及海洋強國、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當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者、推動者、貢獻者!”肖躍華表示。

觀察:


胸懷全局,著眼長遠,改革創新,努力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需要,譜寫“三精兩關鍵”的東海範本,相信東海救助局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

採訪手記

忠誠履職 無怨無悔

採訪的幾天裡,我被這群海上“逆行者”感動著。當東海極端天氣來襲,商船、漁船紛紛回港停靠之時,他們卻會迎著滔天巨浪,奔向風暴中心;頂著巨風飛翔,只為救助海上危在旦夕的遇險者。

他們是怎樣一群人?

“每一次面臨死神的威脅時,我都會默默鼓勵自己,‘別怕,幹他一票’”,就這樣“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當面對各種榮譽時,他們卻覺得很不好意思,“我的工作就是這樣,如果說崇高也是這個職業崇高,而不是我個人。”

外界對專業人才的誘惑無時不在,他們卻“不為所動”,堅守崗位,兢兢業業,守望著海上的川流不息,保護著往來船舶的航行安全。

在生死、榮譽、誘惑面前,為什麼他們能坦然面對?採訪中我在被感動的同時,似乎已經找到答案:是那份對海上救助事業的熱愛與忠誠,讓他們有如此的定力——忠誠於黨和政府的海上德政工程,認真踐行“以人命為中心”理念,無怨無悔。

一群可愛的人!(周獻恩)

圖片由 東海救助局 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