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真實,才是最可怕的恐怖片。

毒藥君安利過很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無一例外,看完後都被虐哭。

尤其是韓國的《熔爐》,其虐心程度讓很多人不敢看第二遍。

今天要講的這部影片,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黑暗學校題材。

被虐待、被活埋,兩次被親人送進魔窟,這部電影對我的傷害指數遠超過《熔爐》。

《感化院》

Sanctuary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本片的拍攝地就在故事發生地——福瑞斯福利院。

1945年以後,德國有將近80萬少年是在這樣的感化院長大。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主人公叫沃爾夫岡,母親再嫁,繼父不待見他。

沃爾夫岡很愛他的母親,兩人關係親密到連繼父都感覺不對勁。

很明顯,這是一個有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的少年。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所以,對於“搶奪”了自己母親的繼父,沃爾夫岡自然很不爽,總是想方設法地惹怒繼父。

繼父也不給他什麼好臉色。

在一次社區聚會上,繼父故意當著沃爾夫岡的面與母親秀恩愛。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沃爾夫岡出於報復,將自己的小夥伴們帶到繼父臥室,偷看繼父的黃色雜誌,並且大聲嘲笑。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繼父一氣之下,把沃爾夫岡送到了感化院。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一路上,美麗的田園風光,奔馳的白馬,讓沃爾夫岡產生一種擺脫繼父,獲得自由的錯覺。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見到和藹可親的院長後,沃爾夫岡更是完全沒意識到接下來的恐怖生活。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但是,看起來美好的事物,背後往往都隱藏著陰暗醜陋的一面。

鏡頭一轉,便是感化院裡像監獄一般的灰暗場景,以及穿著清一色制服,眼神空洞的少年。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感化院”,說起來是感化,讓問題少年脫胎換骨的地方。

實際上,卻藉著鍛鍊身體的名義,讓他們去做短工,為感化院賺錢盈利。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一旦有人不聽話,舍監就是一頓揍。

與其說是舍監,不如說是一個殘暴的監工。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對於桀驁不馴的沃爾夫岡,等待他的,是院長和舍監一次又一次的打壓和欺凌。

而感化院的處罰方式還不止這些,一個人做錯事,身邊的所有人都要受到懲罰,類似中國古代的“連坐”。

這種制度帶來的後果就是感化院的其它少年都會孤立那個“不聽話”的人,甚至集體攻擊。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這就像一種反噬力量,讓感化院更好地控制這些少年,沃爾夫岡哪怕想逃也逃不了。

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沃爾岡夫故意去偷院長種的番茄。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這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裡的一幕,安迪在監獄長的辦公室裡,通過廣播放著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

當沃爾夫岡被舍監用棍子痛打的時候,他的眼神跟安迪在放莫扎特的音樂時一樣不屈。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沃爾夫岡的媽媽答應他聖誕節的時候來接他,但是那一天,沃爾夫岡沒等到媽媽。

他準備逃跑,但是院長察覺到了。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前一秒我們看到院長的手搭在沃爾夫岡肩上,後一秒就是沃爾夫岡傷痕累累地被繩子吊著。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中間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可想而知,但正是這樣冷靜的鏡頭切換讓人覺得心底更加壓抑。

即便遭受了數次懲罰,沃爾夫岡還是心懷希望,他相信,母親一定會讓他回家的。

在一次做短工的時候,他用鏟子打傷舍監,成功逃回了家。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還沒在家好好地吃上一頓飯,感化院的院長就追了過來,沃爾夫岡害怕地躲在母親的身後。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沃爾夫岡對母親說著感化院的虐待行徑,但院長稱沃爾夫岡是在編造故事,繼父更是不相信他。

母親說要親自去感化院看一看,於是沃爾夫岡在母親和繼父的陪同下又回到了感化院。

不可置信的是,等到沃爾夫岡下了車,而母親和繼父卻準備開車離開,即便沃爾夫岡拼命給母親看自己身上累累的傷痕。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母親的拋棄讓沃爾夫岡徹底絕望,母親是他唯一的希望和依靠。

現在的他,只剩下恐懼。

而之前被他打傷的舍監,突然把沃爾夫岡帶到小樹林,準備活埋他。

這一駭人聽聞的舉措,也是院長馴化孩子們的終極手段。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就在沃爾夫岡即將見上帝的時候,院長把他救了,並對沃爾夫岡說:這是你的“重生”。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施暴者給與受害者所謂的希望,這是摧毀一個人原有心智,受其操控的最好方法。

從心理學上講,可以解釋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這個病症又被稱為人質情結,簡而言之,是指被害者對施害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施害者的一種情結。

病症的誘因就在於動物的原始本能。

任何動物,遭遇生命威脅的那一刻,都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服從,因此幾乎都能被馴養。

人再高級,也掙脫不了其動物性,自然逃不出這個藩籬。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沃爾夫岡就是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下被馴化的產物。

本來在母親拋棄自己之後,沃爾夫岡已經沒有了生活的希望了。

在經歷了這次活埋後,沃爾夫岡真正淪為了感化院的“行屍走肉”。

最後,他成為感化院馴化其它新來的問題少年的幫兇。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當繼父去世後,沃爾夫岡可以回家時,他卻獨自坐上了開往不知何方的火車,而眼前是一批批去勞作的感化院少年。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很多人看完這部影片,會對比同題材的《總有一天》和《熔爐》,認為《感化院》在人性的挖掘上更為深刻,視角看得更遠。

《感化院》裡的不僅僅是絕望,還有絕望之後的麻木與馴化。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還有網友評價:

楊永信的感化院還在感化著少年。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還記得“電擊狂人”楊永信嗎?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然而,才一年的時間,一個叫做豫章書院的地方,再次重複了這樣喪心病狂的“問題”教育

豫章學院就是中國版的《感化院》。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學習不好、早戀、打架、逃課、沉迷網遊的問題少年,被父母送進這所書院進行“教育”。

一進這個學校,問題少年就被關進一間骯髒狹小的小黑屋,每天就一個雞蛋和一碗漿糊般的食物,三天才有一桶水,如果表現不好還要捱打。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從楊永信到豫章書院,一個又一個的“感化院”曝光在我們眼前。

影片中的黑暗與殘酷,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

但我們在痛恨這些感化學校的同時,是否想到“問題少年”父母的責任?

沒有天生的“問題少年”,很多都源於父母們的失敗教育。

當自己的教育無果後,便尋求各種外界機構進行強制性教育。

更可怕的是,中國的父母普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他們有權利隨意處置他們的人生。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父親說,至少他現在聽話了,聽話就行了。

有些父母在意的,不是孩子是否變得更好了,更優秀了,更加快樂了,而是是否變得聽話了,變得不再給他們添麻煩了。

有位曾經接受過楊永信電擊的女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

同樣的,當初“豫章書院”的罪惡被曝光後,有家長為它抗議: 書院救了我們這麼多家長,你們怎麼就說書院不好呢?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孩子已經開始變得聽話了,他們心裡也很安慰,要是書院關門了,孩子們又該去哪。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只要孩子聽話就行?

當然不行。

請讓毒藥君引用雅思貝爾斯的話來告訴那些熱衷聽話的大人們: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另外,毒粉們有沒有覺察到,感化院教育模式真的有點像我們常見的正規學校?

被親人兩次扔進魔窟,這片對我的傷害遠超過「熔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