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日本開國的中國人:不關心美日交涉,吃不慣日本料理

見證《神奈川條約》簽訂的中國人

1854年1月,江戶灣再次出現了黑船龐大的身影。一年之前,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裡的艦隊來此要求幕府開國,幕府沒有正面回應。如今黑船再臨,艦隊規模更大,佩裡放話,如果天皇的代表不來接受國書,那麼他就要率軍登陸,親自把國書投到天皇面前。黑船上,有個商人打扮的中國人出神地望著江戶灣對面的橫濱街市與起伏的峰巒。

這個穿長袍馬褂、梳著辮子的中國人羅森是黑船艦隊的隨員,與美國傳教士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熟識。這次黑船遠征,衛三畏擔任佩裡的翻譯,他特地捎上廣東人羅森同去,大概是覺得與日本人打交道、訂條約都離不開漢文。

羅森的《日本遊記》最早在香港英華書院發行的《遐邇貫珍》上連載。《遐邇貫珍》是鴉片戰爭後在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本中文期刊,每月一期,以時事政治為主,兼有介紹西洋地理、醫術等內容,同時還配有地圖、解剖圖等插圖,很有可讀性。《遐邇貫珍》的創辦人英國傳教士麥都思(W.H.Medhurst)年輕時當過印刷工,在中國創辦了好幾所出版機構,因此有個中文字號——“墨海老人”。麥都思同時也是衛三畏的老相識,也許正是透過這層關係,羅森的遊記得以在《遐邇貫珍》上連載三期。

见证日本开国的中国人:不关心美日交涉,吃不惯日本料理

《遐邇貫珍》

《遐邇貫珍》數號,每記花旗國與日本相立和約之事;至第十號,則載兩國所議定約條之大意。今有一唐人,為餘平素知己之友,去年搭花旗火船遊至日本,以助立約之事。故將所見所聞。日逐詳記,編成一帙,歸而授餘。茲特著於《貫珍》之中,以廣讀者之見聞,庶幾耳目為之一新。

见证日本开国的中国人:不关心美日交涉,吃不惯日本料理

羅森是個頭腦活絡的傢伙,滿腦子都是生意。黑船艦隊一靠岸,他就跑去打聽大宗商品的價格,然後低買高賣賺差價。於是乎,親身經歷日本開國這一跨時代事件的羅森,對那些日美官員的交涉不感興趣,大概也沒有參與,對於美日交涉的細節語焉不詳。然而他卻用異常詳細的筆觸記載了日本的物產、貿易、街市規模以及料理食物的情況。羅森是一個肉食愛好者,對日本人奉上的鮮魚海產、雞蛋蘿蔔之類吃不習慣,連連抱怨日本人不殺豬宰羊,家裡的雞養了不知道多少年還留著不吃。幕府鎖國已久,只有長崎一處對外貿易港,江戶周邊的人民已經二百多年沒有見過外國人了,見到羅森,他們十分親熱,紛紛拿扇面請他題字,羅森倒也不推辭,一個月寫了不下五百柄。

出發之前,羅森在輪船上“仰看雲氣”,發現“南方之雲如獅添翼”,“北方雲氣低小,內藏殺氣”,不久北方的殺氣消散,而南方如獅子形狀的雲氣越來越大,因此羅森判斷,此番前去日本訂立和約,“初恐不允,後必允成,天道已先兆矣”。還真讓他猜中了,幕府一開始對美國船隊十分冷淡,派官艇數百艘停泊於遠處海岸,船上岸上都是秣馬厲兵的士兵,處處充滿著防備之意。

當時幕府自知無法對抗美國黑船的堅船炮利,採取了一種非常滑稽的方式來向美國人亮肌肉。日本官員以饋贈為名,贈給美國艦隊大包的粟米,足有數百包之多,羅森目測了一下,覺得每包都有兩百多斤。幕府派了九十多個肥壯的相撲力士,每人扛著兩三包(每包應該不到兩百斤,否則已經遠遠超過當今的舉重世界紀錄),一路喘著粗氣把幾百斤重的粟米扛到海濱的黑船邊,摔在美國人面前,然後又在談判公館的美國人面前表演了一出大相撲,藉此表現日本力士的威猛。此時是三月初的早春,廣東人羅森感到了“氣候嚴寒”,而這些相撲力士都是赤身裸體,只穿一條兜襠布。美國人對這種行為藝術感到困惑,羅森倒是覺得日本人民多奇志,“多勇力之人也”。

1854年3月31日,美日簽訂《神奈川條約》,日本開放了下田與箱館兩港口。當天,日本官員數十人前往黑船上赴宴,羅森興致很高,唸了幾句詩:“兩國橫濱會,驩虞一類同。解冠稱禮義,佩劍羨英雄。樂奏巴人調,餚陳太古風。幾番和悅意,立約告成功。”“餚陳太古風”一句,再次暴露了羅森對日本料理的怨念——這吃得都是什麼東西,簡直就和遠古人吃的一個樣。

见证日本开国的中国人:不关心美日交涉,吃不惯日本料理

1854年.美國士兵登陸日本

第二天,美國人從黑船上搬下來幾件禮物交給日本人,有火車、有線電報、照相機等,大批日本人前來圍觀。羅森則從圍觀火車的人群中鑽了出去,前往橫濱街市遊歷,好不自在,此後幾日還與日本人筆談唱和。一位日本官員寫詩相贈:

“君產廣東我沽津,相逢萍水亦天緣。火船直劈鯨濤至,看破五湖無限邊。”

清朝商人與日本保守主義者的交往

曾有日本人問羅森,你是中國士人,為什麼要去給說鳥語的西洋人當翻譯,自甘“歸於鴃舌之門”?這不是孟子說的“下喬木而入幽谷”嗎?羅森以一首七言詩回應:

“本遨遊話舊因,不通言語倍傷神。雕題未識雲中鳳,鑿齒焉知世上麟。璧號連城須遇主,珠稱照乘必依人。東夷習禮終無侶,南國多才自有真。從古英雄猶佩劍,當今豪傑亦埋輪。乘風破浪平生願,萬里遙遙若比鄰。”

见证日本开国的中国人:不关心美日交涉,吃不惯日本料理

羅森

平山謙二郎給羅森的信中,對閉關鎖國、重農抑商等國策都進行了評價。此人是一個保守的士人,認為世道敗壞,原因就在一個“利”字。平山認為,德川幕府之所以實行鎖國令,就是因為外邦“以其利以惑愚夫,究理之奇術以騙頑民”,在外邦重利輕義思想的蠱惑下,“頑民相競,唯利是趨,唯其是趨,疆駿乎至於忘忠孝廉恥,而無父無君之極也若夫貿易競利以交焉,則爭狠獄訟所由起,寧不如無焉”,於是“是我祖宗所深慮者也故而他主張與其通商爭利,蠱惑百姓,不如閉關鎖國,互不來往”。平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秩序,應當“有無相通,患難相救”,方才合乎“天地自然之道,所謂太平和好之真者”,萬國交往,首重此義。

黑船襲來,給日本人造成的震撼十分直觀,平山謙二郎這樣的保守者也不能坐視不理。平山也主張整軍經武,加強海防,以“代天心以行天討”。他向羅森表示,日本已經有人注意到這一問題,“近頃練兵講武,演炮製艦,日就月將,不數年馴致乎湯武之正兵,夫然而後始可保萬年不朽之太平耳。”對當時弱肉強食的國際秩序,平山謙二郎顯然是不滿的,認為“全地球中強並弱,大吞小,殆庶幾乎虎狼之交矣。惟上帝鬼神以父母之心,視其赤子之相欺相爭,寧不惻然乎?不憫然乎?”

平山認為,解決這一“虎狼之交”的途徑,無非不過四個字,“奉行天道”。“當今世界形勢一變,各國君主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之秋也。”平山覺得羅森見多識廣,懇切地希望他在遊歷各國時,能以“禮讓信義”的天道勸誡各國君主,“繼孔孟之志與千萬年後,以擴於全世界中者也。”

然而,此後歷史發展的軌跡完全超出了羅森與平山謙二郎的預料。清朝人羅森滿腦子經商頭腦,日本人平山謙二郎滿口的禮讓信義,結果清朝沒有走上重商主義的外向型道路,日本人也迅速拋棄了禮讓信義的孔孟大道。平山謙二郎認為日本的新軍會成為“湯武之正兵”,即商湯、周武王的正義之師,代天心、行天討,弔民伐罪,保萬年不朽之太平,實際上卻變成了“桀紂之兵”,日本也成為了“虎狼之交”的強力推動者。

羅森對黑船事件的見聞淹沒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之中,以至於今天在搜索引擎中輸入“羅森 日本”之後,檢索出來的結果全是同名的便利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