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不易到楊超越:平民選秀的終結

從毛不易到楊超越:平民選秀的終結

時間倒回到2004年,真正的選秀元年。

那一年湖南衛視正在舉辦第一屆《超級女聲》。雖不如後來的2005年那麼如火如荼,但也是紅遍大江南北。

那一屆闖入決賽的三個人有兩位來自東北,一個是最終奪冠的安又琪,一個是遼寧出生、旅居海外的王緹,還有來自四川德陽的張含韻。

當時,最火的既不是能唱能跳的冠軍安又琪,也不是唱功出色的王緹,而是當時只有十五歲、唱跳一般,但憑著青春可愛的形象和颱風闖入決賽的張含韻。關於這點,還有一個著名的段子:後來在2005年成為全國五強的紀敏佳,2004年與張含韻同屬成都唱區。在唱區決選中,張含韻憑藉票數優勢率先晉級,紀敏佳因為票數略低,不得不跟票數同樣落後、最後成為唱區第三的尹婷婷PK。在票數揭曉的時候,紀敏佳脫口而出:“感覺像是選美哦!”讓當場的主持人汪涵和舒高滿臉愕然和尷尬,一時語塞。

而在最終的全國總決賽上,在現場熱線互動環節中,主持人楊樂樂把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拋給了一直支持張含韻晉級的評委張漫:“從海選到現在,你一直選擇張含韻,身為一名資深的音樂節目主持人,你是不是太過於感性了?”

由於張含韻一路的人氣居高不下,同時歌唱實力跟其他選手相比存在顯著的差距,因此一直伴隨著爭議。而張漫一直把張含韻看做自己的小妹妹,因此也招惹了不少口水。

在經過幾輪考核後,評委投票決定誰能進入冠亞軍爭奪戰(安又琪憑票數優勢率先晉級)。著名的湖南衛視製作人夏青,也是當場的評委說了一句話:“我決定留下王緹,張含韻拿季軍吧。”而張漫也最終“妥協”淘汰了張含韻。由於夏青的身份,這算是湖南衛視“官方”對冠軍歸屬的表態。

而比賽之後,一向以看人精準聞名的天中文化總經理金焱率先簽下了張含韻,隨後第二年推出了《我很張含韻》專輯,大獲成功。而張含韻還憑藉與蒙牛公司的合作,成了2005年《超級女聲》的代言人,《酸酸甜甜就是我》和《想唱就唱》紅遍了全國。

而彼時,專門為湖南衛視打造選秀藝人而成立的天娛傳媒的董事長王鵬,正為放過了這個“香餑餑”而後悔不已。王鵬與夏青是夫妻。夫妻二人合力,要打造一屆遠超過2004年的“超女”。而這個目標最終真的實現了。

2005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在貼吧裡看到有人在聊:這屆超女的人都不認識,遠不如上一年的安又琪、張含韻,我媽媽都不看了。

而當時最火的是一個戴著黑框眼鏡、唱著R&B、有點像日漫裡走出來的“中性風”女生周筆暢。由於之前沒有人在電視上見過這種咖,大家都充滿了好奇。

上一年鎩羽而歸的紀敏佳轉戰到了杭州唱區,不住酒店,住50元一天的賓館。上一屆的明星評委黑楠老師這次繼續坐鎮杭州,作為知音給了紀敏佳一張直通證。

五月下旬的時候,忽然整個網上的人都在說成都的三個選手:李宇春好帥,張靚穎唱得真好,何潔好可愛,成都三強變全國三強吧,云云。

同一時期,東方衛視正在舉辦第二屆的“我型我秀”。第一屆的冠軍張傑,發了專輯,拿了獎,卻總是不溫不火。老闆許智偉盤算了一下,覺得是張傑的明星味兒還不夠。於是這一屆選了好些長得漂亮但實力不怎麼樣的選手。唱歌的時候走音跑調是家常便飯,不要說跟張靚穎紀敏佳這些唱將比,跟上一屆都差遠了。

05年超女的輝煌無需贅述。總之,成都三強有兩個成為了全國三強,還有一個周筆暢,賽後跟天娛鬧起了解約。加上有貴人相助的張靚穎,王鵬的情緒很不好。還好有一個李宇春撐住了門面,不然天娛真是專做嫁衣三十年。

創造了超女神話的湖南衛視躊躇滿志,一心要打造自己的傳媒帝國。而有一個人不樂意了,就是湖南廣電帝國掌門人魏文彬的得意弟子、明星製作人龍丹妮。恰逢東方衛視在收視大戰中落敗,急需一檔新的明星節目,於是龍丹妮帶領團隊“跳槽”到東方衛視開發了《加油,好男兒!》節目,開啟了中國的男色時代。這個節目中走出過多少人呢?看看下面的名字就知道了:馬天宇、張翰、井柏然、喬任梁、付辛博、李易峰……

2006超女的角逐在一個轉戰了三個賽區的復旦法語高材生尚雯婕和放棄了青歌賽、歌唱能力超群的譚維維之間展開。最終尚雯婕摘得后冠,而屈居亞軍的譚維維在結果揭曉後站在臺上面無表情。若干年後她出了一張專輯《譚某某》表達此時的心境:“兩千零六年夏天,我上了雜誌封面,可惜是三人合影,SOSO;我站在冠軍左邊,陪她嬉皮笑臉,她樣樣都不如我……”

而同時,上一年我型我秀的當紅選手薛之謙剛出了第一張專輯,而冠軍張傑正在尷尬地自己掏錢打的跑通告。第二年,忍無可忍的張傑報名參加了湖南衛視的第一屆全國性男生選秀《快樂男聲》。

2007年的《快樂男聲》打造出了湖南衛視的男團1.0。而下一波的高峰要等到六年以後。隨後一年各大選秀停辦。之後2009年《快樂女聲》中,最紅火的是有才華有個性但演唱實力欠佳的曾軼可。

在若干年的選秀歷程中,“實力”和“偶像”一直是一對有爭議的話題。這源於之前的港臺流行文化話語體系,一直有所謂“實力派”和“偶像派”的劃分(雖然是不成文的)。

欣賞體系的多元化使得傳統的造星機制已完全無力面對嶄新的市場格局。2012年中國好聲音開啟大綜藝時代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傳統體系下的歌手們“回爐再造”,試圖在新的體系下實現新屬性的“加成”,因此大綜藝時代的音樂呈現,更多是一種精緻化和集團化的操作,創新屬性並不明顯。

而這其中具備創新性的個體,相對而言就更為璀璨奪目。比如2013年出現的華晨宇,在2012年之後傳統選秀模式式微的“小時代”,算的上是獨領風騷。

而時至今日,中國的娛樂市場試圖在團體維度上重新定義“偶像”一詞,其心志不可謂不大。但總體上,這是一個缺乏足夠內容支撐的空乏概念。

2017年夏天,辦了六年的“好聲音/新歌聲”仍在繼續,同時,三檔網絡綜藝一齊發力,一是開播數年轉戰網絡的“快樂男聲”,二是《中國有嘻哈》,另一檔則是由龍丹妮團隊打造的全新綜藝《明日之子》。

在“錯過”了當年的超女和李宇春後,龍丹妮一直傾力打造一個全新的選秀節目和一個不同以往的明日之星。有鑑於這些年選秀綜藝的一成不變,節目也別出心裁的打造出了三條不同的晉級之路:顏值、實力、才華。

就在這檔節目上,出現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冠軍。

毛不易的初次熒屏亮相可以說是有點“喪”,開場錄了三次,喝酒壯膽被導師“識破”,彈唱剛開始琴絃就崩了。簡直讓人聽到了烏鴉的叫聲。

關鍵是這個人居然在鏡頭裡說自己很“慫”,這簡直是石破天驚。不妨看看《明日之子》第二季第一期,李宇春擔任星推官的獨白,強調了好幾次要“不慫的”。可以說自有偶像這回事起,“慫”與“偶像”就是絕對的反義詞。毛不易居然敢把這個字往自己身上招呼,真是有種不畏死的感覺。

整體來說,第一季的《明日之子》是有點“圈層”的,在《中國有嘻哈》的壓制之下,《明日之子》並未成為想象中的“爆款”。從頭至尾這個節目“出圈”只有兩次,一次是毛不易的《消愁》上線時,第二次就是毛不易得冠軍。總體上熟悉毛不易的肯定要比熟悉《明日之子》的多得多。比如你現在上街打聽,肯定很多人知道毛不易,但未必知道馬伯騫。

所以毛不易不僅在《明日之子》,在整個選秀圈子裡都是一個極特別的存在。他的星推官薛之謙也說:“我沒見過你這樣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毛不易能紅?而對我來說,更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他會在這個時間紅。

還是回到《消愁》。去年這首歌刷爆朋友圈的時候,有很多人寫下了自己的感受。由於今年《歌手》上李曉東老師翻唱了這首歌,我也在評論文章裡寫到了對於這兩版《消愁》的看法,照錄如下:

毛不易說,《消愁》這首歌是他在《明日之子》新手戰結束後,和其它選手一起在某地聚餐飲酒,同時也是給初選淘汰的選手送別時,忽有所感寫的。這首歌唱的是一個人的孤獨感。有的時候孤獨並非沒有人陪伴,而是在鬧市街頭卻無處可去,燈紅酒綠之下酒酣耳熱卻無人傾訴衷腸。這是一種奇特的心理狀態,不幸的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孤獨感往往可以伴隨一生;幸運的是,它往往也是靈感的源泉。而毛不易的這首《消愁》,我認為至少是部分抓住了這一點的,原因就在開頭兩句“當你走進這歡樂場,背上所有的夢與想”。至於後面的歌詞,我認為所有寫實的地方都寫的不錯,而寫意的部分都一般(當然比起這些年流行的一些初學者的所謂“創作”要好多了)。 這種孤獨感細究起來來源於兩點,一是對於外部世界的未知而產生的好奇與緊張,二是死亡恐懼。有趣的是,這兩者隨著生命歷程的展開呈現此消彼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對未知的緊張和好奇會逐漸減弱,而死亡恐懼則一步步增強。所謂四十而不惑,不是說到了四十人就什麼都明白了,而是知道這世上有些東西與你無關。而李曉東唱的,我認為與這種孤獨感有部分關係,但他唱的主要是曾經輝煌然後墜落的人生歷程中的巨大反差。因此他用美聲與自己的嘶吼來營造這種反差感,這種蒼涼絕望是一個人不願意被時間埋葬被人遺忘而奮力一搏的感嘆與掙扎,在境界上,我覺得與毛不易的《消愁》有差距(毛不易也沒達到,但是立意上是高的),但仍然是一個不錯的表演,因為至少這種情感體驗和巨大反差是真實的。

毛不易是有才華的,這毋庸置疑。但這個才華是否足以支撐他奪冠包括到今天的地位?在明日之子的最終決選上,作為星推官,楊冪和薛之謙都將票投給了毛不易,而華晨宇支持了馬伯騫。他的理由是:馬伯騫更可以“走向世界”。實際上華晨宇的標準是一貫的,在《明日之子》第二季他選擇黃翔麒的理由也是一樣的:“超現代正流行,並且能夠引領的。”

而在總決選之夜,肖驍作為毛不易的支持者說了一段很長的話,我全文引用如下:

在我很早很早以前,我覺得很久以前的歌,我聽到的大部分都是王侯將相的英雄事蹟,到後來我聽到的大部分都是痴男怨女的齊秦故事,但是我要感謝毛不易,因為毛不易讓我的音樂審美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因為他的音樂告訴我,往往最打動我們現代人的是我們內心最樸實的情感波動。今天總決賽我覺得選手能力沒有高低,大家都很強,我喜歡毛不易的是他的格局,我在他的《借》裡面聽到了天地,我在他的《消愁》裡面聽到了眾生,我在他的《像我這樣的人》裡面聽到了自己。借天地,敬眾生,見自己,不外如是。今天毛不易距離最強廠牌只有一步之遙,但如果我不認識他,他站在那裡,我沒有辦法想象他是一個偶像,我沒有辦法想象他是一個明星,因為他跟我印象裡偶像的樣子相差甚遠;但今天如果他奪冠了,我覺得是《明日之子》給所有像毛不易這樣平凡卻不甘於平庸的人傳遞一個信息,這個信息就是你為什麼不可以。所以,毛不易站在《明日之子》的舞臺他實現的不是他一個人的音樂夢想,他實現的是所有平凡人的英雄夢想。最後,我想在節目的最後跟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明日之子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在毛不易身上找到的答案是,明天的我要做的不是一個優秀的別人,而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肖驍這段話透露出的是什麼呢?實際是我在之前的樂評文章中一再闡述過的一個邏輯,即從一百八十年前開眼看世界以來,到五四,到解放,到改開四十年,貫穿政治經濟文化的進步主義,發展主義,技術主義。這一邏輯始終在檢驗自己夠不夠好,夠不夠強,夠不夠現代,從而提供一種階梯式的一往無前的路徑和指向。

而這個指向,從十年前開始有了變化,具體說就是從“趕英超美”、“抗日滅韓”的復刻邏輯,走向“走中國人自己的路”的新的道路模式。但追趕的慣性在一段時間內仍然長期存在。比如從選秀髮端的那幾年,就不斷有人強調要跟上西方當時正方興未艾的R&B風潮,從張靚穎能演唱歐美大歌給國內聽眾帶來的激動和啟示,到李宇春尚雯婕引領的新審美風尚,到中國好聲音紅火時大家爭論的“梁博要不要去PK世界好聲音”,到歌手中大家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的焦慮。可以說,發展,進步,比較,這些指導思想一直支配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而毛不易的出現,意味著這種進步邏輯到達了拐點。毛不易身上最重要的特質是“反偶像”,具體地說除了才華之外,他所表現的任何外在特質(這裡不討論人格和深層的心理結構)都不符合任何傳統的偶像定義和構造。

這背後的深層邏輯,實際上跟我們所處的時代和世界格局有深刻的聯繫。肖驍已經道破,毛不易提供的成長路徑是“更好的自己”。翻譯一下,也就是以明日之子為代表的選秀宗旨,已經默認社會階層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以數字指標的增長為尺度的經濟發展模式已到了瓶頸,受眾們能追求和包容的從“個性的自我”、“進步的奮鬥者”演變成了“自我接納和優化”。毛不易的走紅,實際上已經解構了傳統的選秀和音樂市場格局。

毛不易成長於黑龍江齊齊哈爾,據統計自有選秀節目以來,東北和川渝的選手佔據了很大的一塊份額。在去年年初參加《明日之子》之前,毛不易曾發過一條很長的微博,後來被人們認為是“未卜先知”的預言。

從毛不易到楊超越:平民選秀的終結

在《明日之子》之前,毛不易就在唱吧中小有名氣。他是《明日之子》團隊在網絡上若干個希望自己是巨星的人當中千挑萬選出來的人之一。對於看了這麼多年綜藝的我們,這種主題先行也司空見慣。但作為選秀鼻祖的龍丹妮團隊,能在2017年大綜藝時代仍在高點時“及時轉向”去打造這樣一個“反偶像”的偶像,不得不說確實有一代湖南電視人的膽魄和見識。

而我們需要細思量的是,這個冠軍的意義以及之後的影響。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