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對中原的統治與清朝對中原的統治有什麼不同?

蜀中過客

相對蒙古人,滿清的統治手段顯然更成熟有效,滿清作為外來民族,它對漢地十八省基本上就是沿襲原先明朝的一整套政治思路,明末的一系列頑疾在新王朝建立之後也頃刻間煙消雲散了,比如困擾大明幾百年的黨爭問題,反正,臣子們都是奴才,相較明朝,清朝的文武百官的地位更加卑賤。

滿洲貴族進兵中原,由於基礎薄弱,人口過少,只能依靠大量的“帶路黨”作為進攻的先鋒,滿洲人只打難打的仗,對於漢人降軍,忽必烈打發漢軍去吹海風去了,滿洲人除了讓他們做炮灰,好歹還劃作綠營鎮守地方。

蒙古人雖然佔了漢地,但統治國家過於粗放,草原上的那一套思路還沿襲在元朝,中央對地方實際控制並不強,反正元朝的統治給人的感覺亂哄哄的,每當皇帝一死,子孫們就按照蒙古人的習俗開打搶皇位,統治階級的內鬥持續了整個元朝,大量的精銳部隊就在內訌中賠個精光。

大清國在入關之前,就建立了一整套中原王朝的“朝貢體系”,把朝鮮和蒙古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入關之後,繼續成功地把漢地、西藏、新疆等地也納入一個“天下”範疇內,較好地處理了民族矛盾、權力繼承、接班人培養等問題,並一股腦地把歷朝歷代的藩鎮割據、外戚專權、太監干政等問題都解決了,大清帝國在治國上是2000年以來最成熟的,不過畢竟已經臨近近代了,它達到了封建帝制的高潮,也最終迎來了自己的末日,並給中國的千年帝制時代劃上了句號。


五雲論史

那區別可就大了去了,元朝的統治是遠遠比不上清朝的,雙方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元朝的統治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非常失敗的。我個人覺得元朝的統治更像是一種殖民統治,他們都將人分為了四等,甚至一度漢人連起名字的權利都沒有。

元朝的統治者民族分化太過嚴重,蒙古人殺個漢人,就相當於以前人殺死奴隸一般,賠幾個牲口就行了,而且漢人基本是無法做官的,清朝則不同了,漢人是完全可以做官的,而且很多漢人都能做到一品大員,在這一點上清朝就做的非常好,雖說漢人和滿人也是有地位差距的,但是相比元朝,要好得多。

元朝的漢化程度是遠遠比不上清朝的,元朝的統治階級壓根不知道什麼叫入鄉隨俗,只是靠著武力征服,他們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語言,有趣的是有很多蒙古貴族,在中原住了好幾年都不會漢話,而且很多蒙古貴族更是搭起了帳篷居住,當然這是他們看不起漢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融合太難了。

清朝的統治者則不然,他們知道漢文化的長處,就拿皇帝來舉例,皇帝自幼是要讀聖賢書的,還會專門找漢族大儒做老師,治國也是按照漢人的方式,文化什麼都漢化。他這樣治理的結果就是雖說滿族人數很少,但和漢人融合的很好,更好的統治。至於剛剛入關的時候殺漢人,那只是一開始,後來則沒有這樣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元朝的統治者似乎不知道什麼叫經濟,他們大批的印發紙幣,沒錢就印,導致了通貨膨脹,人民矛盾嚴重,元朝也不存在盛世,而在清朝則恰恰相反,康乾盛世便是清朝時期。總之各方面來比,清朝統治中原是要比元朝成功的,兩者區別也很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政治經濟上元清都對前朝有所繼承,革制,創新。最大的不同在於對漢文化主體地位認同,主動融合,順位應用上區別太大。元始終將漢文化對立隔離,造成蒙古族無法與漢族融合一體。滿族則幾乎立即承認漢學,儒學主體地位,而且痛快地承認儒學對皇家政權指導,約束精神地位。主動造勢,承認滿族是華夏文明一支(當然也留有一手),在保證滿族統治者優先,優勢地位同時,也承認,默許漢族地主主體地位。對普通漢民族壓迫管理則漢滿幾乎等同。善於妥協漢民族也基本默認認同這種管理權威性。即使後期辛亥革命成功,滿漢之間也沒有掀起大的民族清算與仇恨行為,雙方都認同自己,對方是中國人。唯一的例外是溥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