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爲什麼我想起10年前的雷曼兄弟

司牧

這個時候,為什麼我想起10年前的雷曼兄弟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十年了,彷彿一個輪迴。我們都知道,金融危機具有其週期性,但我們不知道,哪一根稻草會壓斷駱駝的脊背。

現在,我們已隱約能從歐元區、意大利和德意志銀行那裡聞到危機的味道。我們也能從敘利亞、中美貿易戰以及特朗普的種種退群中,察覺到更多來自政治層面的不確定性。

所以,讓我們轉身審視來路吧,或許能發現什麼。

作為一家擁有158年曆史的著名投資機構,雷曼兄弟最終倒在了那個風雨飄搖的2008年。

作為一家為全球公司、機構、政府和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投資服務的專業銀行,雷曼兄弟公司以其雄厚的財務實力,在行業領域處於領導地位。但在2008年,那個經歷了158年風雨的著名投資機構幾番掙扎後,最終還是倒掉了。

這個時候,為什麼我想起10年前的雷曼兄弟

雷曼到底做錯了什麼?

事後分析雷曼兄弟在金融危機前的一些戰略失誤,就不難理解“大廈將傾”前傳出的吱呀聲是多麼刺耳。

雷曼的失誤之一,首先是進入了自身並不熟悉的業務,且發展太快,業務過於集中。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固定收益產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飛速發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這些領域的業務,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稱為華爾街上的“債券之王”。“債券之王”固然是對它的褒獎,但同時也暗示了它的業務過於集中於固定收益部分。

直到金融危機來臨之前,雖然雷曼也在其它業務領域方面有了進步,但依然缺乏其它競爭對手所具有的業務多元化。 一度,雷曼兄弟的資產中證券投資和抵押短期合約佔比超過80%以上。而在其證券投資和金融工具中,按揭貸款及房地產相關的資產佔比最大,在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仍高達35.5%。當市場崩潰時,房價下跌,資金匱乏,流動性緊張,巨大的系統風險直接引發了雷曼兄弟的危機。

此外,雷曼的資本充足率太低、槓桿率太高。為了籌集資金來擴大業務,它們只好依賴債券市場和銀行間拆借市場,然後將這些資金用於業務和投資,賺取收益。就是說,迫於盈利壓力,其採取了高槓杆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雖然提高了盈利能力,但同時也使風險成倍增加。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資本和大量借貸方法來維持運營的資金需求,這就是槓桿效應的基本原理。

借貸越多,自有資本越少,杆率就越大。

而實際上,槓桿效應的特點就是,在賺錢的時候,收益是隨槓桿率放大的;但當虧損的時候,損失也是按槓桿率放大的。危機發生後,雷曼兄弟所持有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等資產大幅減值難以變現,致使公司短期流動性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也就是那根致命的稻草所具有的份量。

無疑,槓桿效應是一柄雙刃劍。不幸的是,在國內的各級投資市場,藉助槓桿博取利益的事件仍層出不窮。

這個時候,為什麼我想起10年前的雷曼兄弟

量化寬鬆再寬鬆,結果是“褲子掉下來”

“沒 有永久的繁榮,也沒有持續的衰退。”經濟活動總是在人們的貪婪和健忘之後,呈現出週期波動的特徵。

在這種情況下,看上去是製造了經濟及金融穩定的假象,但是大量的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各種資產,無論是美國及歐洲的股市,還是中國的房地產,其資產價格都在創造一個又一個歷史高位,吹大了一個又一個資產泡沫。

事實上,破產申請並不可怕,雷曼兄弟歷史上瀕臨破產共有四次之多。它們分別是:1929年股市崩盤;1973年該公司投注利率損失670萬美元;1984年內部意見分歧導致被運通併購;1994年新獨立的雷曼面臨資金短缺。但2008年這一次,他們顯然沒有緩過來。

這個時候,為什麼我想起10年前的雷曼兄弟

2008年9月15日,在美國財政部、美國銀行及英國巴克萊銀行相繼放棄收購談判後,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申請破產保護,負債達6130億美元。

直到2012年3月6日,雷曼兄弟正式完成破產重組,接下來將陸續向債權人償還債務。

雷曼兄弟經過三年半的破產保護期,最終完成了變賣大部份資產,以及和債權人商談賠償順序的破產重組工作,從當年4月17日開始向債權人陸續償還預計高達650億美元的債務。

由於雷曼已擺脫破產保護,公司在出售資產前已經不需要得到法院同意。不過雷曼因各種索賠與訴訟引發的法律程序將持續數年,截止到2012年三月法院已受理的雷曼案件超過26000宗,截止一月,雷曼向律師與顧問等專業人士支付的費用超過了15.8億美元。

普羅大眾的美好願望是希望看到東山再起的“大團圓”結局,但華爾街畢竟不是好萊塢。

保持了十年的脆弱平衡

雷曼兄弟的倒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案例。認清雷曼破產的根源和本質,為中國金融圈子裡的從業人員更好地探索自身的金融改革與創新,提供了借鑑。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儘管整個市場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歐美各國金融監管體制也作了重大修正,但是主要經濟體一致採取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讓全球各國的過度信貸擴張都走向極端,讓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但是這種過度氾濫的流動性並沒有多少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推高各國不同的資產價格,形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巨大的資產泡沫。這正是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

2008年以來的中國金融市場,中國政府信貸過度擴張的程度及向市場流入的流動性,與歐美髮達市場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傳統理論來分析,中國企業債務負擔、中國資產價格快速飈升,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瘋狂上漲,早就應該是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但是這種情況為何遲遲沒有發生,最為重要的是政府之手一直在起重要作用。

但是最近,情況似乎出現了微妙的變化。2018年即將過半,在這一年裡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繼續保持嚴厲,2018年房地產市場還將延續去年調控政策,未來兩年內,房地產市場將持續下行,直到2020年左右。

事實上,中國如此之大的經濟體,如果通過政府之手要讓一些金融市場的風險轉移當然是容易的事情。但是金融市場之風險只可轉移卻不會消失,扭曲市場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只能推後而不可避免。

這個時候,為什麼我想起10年前的雷曼兄弟

我來自政府,我來幫你?

回顧2008,展望2018,人們可能會不太樂觀。是的,正如索羅斯所言,2018年可能也是一個保護主義把國際貿易體制推向崩潰邊緣而又不至於超越邊界徹底崩潰的一年。中國經濟深陷需求萎縮之苦,受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風暴影響,大量企業關停。宏觀經濟看起來貌似陷入了一片寒冬。

似乎是為了解決這些矛盾,2018年7月2日,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成立並召開了會議,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預期,會議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迴旋空間廣闊,“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

儘管全球經濟復甦態勢分化、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美聯儲超預期加息、新興經濟體金融脆弱性增加等,給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的中國金融業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但是,金融委的在此次會議中的核心議題就是圍繞“研究部署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等相關工作”。

在美國,曾經的一位偉大總統是個三流的戲子——里根總統在任期內積極推動供給學派改革,通過減稅以鼓勵私人部門增加供給的積極性。他的一句話成為人們廣泛引用的經典:“英文裡有九個字最讓人害怕,這九個字是“我來自政府,我來幫你”。

不同於里根的論點, 在中國,“我來自政府,我來幫你。”正在成為此中各方的共識。

從2008到2018,十年過去了,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再次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未來是動盪還是安穩,是探底走高還是跌入又一個深谷?

此時,你是等待救援還是積極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