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爲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貞節牌坊就是以國家名義,對那些終生守寡或殉夫的女性進行表彰,為她們的道德和特異事蹟建立的牌坊建築。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如果探索其起源,秦始皇就因巴邑地區名叫清的婦人守節行為大嘉讚賞。併為她專門修建了一座“懷清檯”,這算是貞節牌坊的原型。要知道在秦漢時期,民風淳樸,女子離婚改嫁是非常常見的。女人守節在當時看來,可能還有點非主流。秦始皇對這種行為會讚賞,更多的還是因為自己的處境。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秦始皇的母親比較放蕩不羈,不但和呂不韋糾纏不清。甚至和自己養的面首嫪毐生了兩個兒子。嫪毐因謀反為殺,他們的孩子被秦始皇摔死。其生母也被秦始皇囚禁。在當時人看來是一種不孝行為。秦始皇樹立貞潔典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一種合理性吧!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從官方角度大家都非常提倡守節,但在現實中沒有人把這當回事,《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被婆婆趕回家後,在孃家完全沒有一點歧視。甚至當地太守趕著來求婚。漢武帝的生母王娡就是寡婦再嫁當了皇后。上層社會對此都毫不在意,民間更不可能對貞節如此在意了!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但到了宋朝,文人在社會中地位空前提高。隨著程朱理學的發展,官方提倡的“從一而終”、“夫死不嫁”等觀念,逐步被提升到變態的高度。乃至影響到當代。程頤就在《程氏遺書》中明確表示:“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男人娶寡婦為妻,是一種失節行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節行為。寡婦即使因為獨處貧困致死,也不能輕易改嫁。每一個女人都要知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隨著程朱理學的深入,貞潔變得十分的狹隘和偏執。整個社會對婦女守貞潔的要求,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而各地官府也把貞潔牌坊當成一種政績。大的家族也把獲得貞節牌坊當成整個家族的榮譽。以安徽歙縣為例:整個宋朝獲得貞節烈女稱號的有5人,到明代達到了710人,到清朝7098人。所以,在明清時期,對女人貞操的要求,基本上已經變成了女人必須遵守的規則。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這種文化的發展引申出來很多奇怪現象。很多地方就有新婚之夜有驗紅行為,就是房間裡備上一個白綢絹。次日,夫家會用銀盤託著白綢絹示眾。若有血跡,大家都會來道賀。男方甚至派人送寫有“閨門有訓,淑女可欽”的大紅喜帖給女方孃家表示感謝。若沒有血跡,男方可以當眾休妻。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女性地位至此可以說是到了歷史最低點。貞節牌坊的意義就是對女性進行徹底的物化,它雖然是在讚揚這些女性。但實際上是犧牲了這些女性,來讚揚女性背後的家族,對女人管教有方。你對貞節牌坊怎麼看?不妨留言處交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