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595 司馬相如開闢西南的必由之路:零關古道

是時,邛、筰之君長【按:邛,邛都,今天西昌;笮都,古部族名。又稱笮都夷。笮又寫作(上“竹”,下“作”)。主要分佈於今 雅安和涼山地區。秦並蜀於笮地,設吏治理。漢武帝時置定笮縣(今鹽源縣)。漢元鼎 六年(前111年),漢兵殺邛、笮等部首領 ,於笮都設沈黎郡(今漢源縣)。】聞南夷與漢通,得賞賜多,多欲願為內臣妾,請吏比南夷【

按:外交就是這麼辦的。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唯一道理就是利益,就是好處。民族融合也是在利益的前提下才可以成功的。】。天子問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師古曰:今開州、夔州等首領多姓冉者,本皆冉種也。後漢書,冉駹,其山有六夷、七羌、九蠻,各有部落。括地誌:蜀西徼外羌,茂州、冉州本冉駹國。康曰:其人依山居士,累石為室至十餘丈。駹,音厖。易,以豉翻。〕【按:冉駹:古部落的名字,漢武帝時在其地置汶山郡,在今四川茂縣、汶川、理縣一帶。】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按:這叫有歷史基礎。】。今誠復通,為置郡縣,愈於南夷。"〔張揖曰:愈,差也;又云:愈,猶勝也。晉灼曰:南夷,謂牂柯、犍為,西夷,謂越巂、益州也。為置之為,於偽翻。〕【按:司馬相如的建議。注意,胡注這裡指出了西夷和南夷還不一樣。南夷,謂牂柯、犍為,西夷,謂越巂、益州也。】天子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往使,及副使王然於等乘傳,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夷【按:有錢辦外交,活就好乾。
】;邛、筰、冉駹、斯榆之君〔康曰:本葉榆澤,其君長因以立號,後隨畜移於徙。師古曰:徙,音斯,故又號為徙榆。使,疏吏翻。傳,張戀翻。〕皆請為內臣【按:斯榆,又作“斯褕”、“徙榆”。古代西南民族。漢代時活動於蜀郡徙縣(今四川天全)。這相當於是四個大部落的民族歸順了漢朝。】。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沬、若水,〔斥,開廣也。張揖曰:沬水出蜀廣平徼外,與青衣水合。若水出旄牛徼外,至僰道入江。華陽國志:漢嘉縣有沬水。李文子曰:若水南至大作入繩水。師古曰:沬,音妹。〕【按:沫水,古水名,隋、唐以後改名大渡河。若水,即今雅礱江】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班志,零關屬越巂郡。張揖曰:鑿靈山為道。寰宇記:靈關山在雅州盧山縣北二十里,靈關鎮在盧山縣北八十二里。零、靈通用。徼,吉吊翻。〕【按:零關古道,古稱5尺道,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個組成段,縱貫涼山州越西縣境南北,故越西縣曾有"一線通南北"之稱。零關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縣境入境,南至小相嶺出境,全長350千米,寬1餘米,路面全由石坂鋪墊而成,也有少數段為土路連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腳、挑夫、馱馬。整條古道蜿蜒曲折,地勢險要。有的關口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歷為兵家爭奪之要衝,沿道現尚存有哨所遺蹟。是蜀人司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時史書所載"通靈關,橋孫水,以通邛都"即指此處。
】橋孫水〔張揖曰:孫水出臺登縣,南至會無,入若水。康曰:一名白沙江。李文子曰:孫水,本名長河水。〕【按:安寧河,漢代稱為孫水,晉代稱白沙江,唐代稱長江水,其北源稱長河。因元代有瀘沽治所,故又名瀘沽水,明代稱寧遠河,清代始名安寧河。安寧河,涼山的母親河,是雅礱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清代始名安寧河,河長326公里,流域面積11150平方公里。發源於四川省冕寧縣東小相嶺記牌山,流經涼山州的冕寧、西昌、德昌三縣市後,入攀枝花市境內,流經米易縣,後成為米易縣與鹽邊縣部分界限,最後於米易縣得石鎮(鹽邊縣桐子林鎮火車站以北2公里)匯入雅礱江。】以通邛都,為置一都尉、十餘縣,屬蜀。〔為,於偽翻。〕天子大說。〔說,讀曰悅。〕【按:總的看司馬相如從成都出發,向南過大渡河,開通零關道,在孫水河上架起橋樑,道路一直通達邛都。零關道因零關縣而得名,零關道在漢代是指零關縣境內的道路。後來,人們把從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的這段古道稱零關道。現代學者又把從成都經邛崍、雅安、漢源、越西、西昌、攀枝花、大姚、大理這一段古道擴展為零關古道,稱“南方絲綢古道”西線段。零關古道在雲南大理與“南方絲綢古道”東線段(又叫五尺道,即從成都出發,經宜賓、昭通、曲靖、昆明,到大理)交匯後,再通往保山、騰衝,進入緬甸、泰國,最後到達印度和中東。成都到雲南、緬甸、印度及歐洲的這條國際商道現代史學家稱之為“南方絲綢之路”。古道縱貫越西縣南北,在縣境內全長近150公里。零關道在不同時期,叫法不同,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期,秦獻公時稱“犛牛道”。漢代設置零關縣,“犛牛道”由此更名“零關道”。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在境內設清溪關,零關道更名清溪道。唐後又複稱零關道。蒙古鐵騎正面進攻受阻,邊取道西南,萬里迂迴包超,成了南宋王朝命運的終結者。零關道是其進軍路線之一。明初傅友德沐英受命平滇,藍玉平定月魯帖木兒叛亂,進軍之路包含了清溪道和靈關道 孫水關“西南形勝”是有出處的,來自元代詩人泰普華的七律《送述律元帥開閫越嶲詩》: 西南形勝自天開,付託還須上將才。 邛僰幾年來蒟醬,渥窪今日得龍媒。 雲邊小隊旌旗發,花底元戎號令催。 歸去弓刀懸畫戟,好將詩句佐春杯。冕寧瀘沽鎮歷來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孫水關是其獨一無二的門戶。因此,北臨孫水河南倚伏頭山的孫水關,便控扼著靈關古道上的這一咽喉之處,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說南方絲綢之路進出古蜀之地,其北大門劍門關有一夫當關之雄,其南大門孫水關則有“丸泥封關”之奇。
據《讀史方輿紀要》載:“瀘沽關,即瀘沽峽,兩山壁立,峽深百餘丈,闊不盈尋,孫水流其中,淙淙有聲,人行東山嶺上,俯視魂搖。”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長征來到涼山,禮州會議決定分兵進擊。主力從瀘沽走冕寧彝海、大橋、拖烏到安順場;左權、劉亞樓、張愛萍等率第二先遣團走靈關道,取道道瀘沽峽孫水關、登相營、越西到大樹堡。英勇的紅軍最終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從勝利走向勝利。今天孫水關潮 今天孫水關潮音寺內,立有記載紅軍問道孫水關,北上抗日的碑記。1950年3月, 西昌戰役的勝利摧毀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個軍事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南北進軍,投入兩個師的兵力,北線為184師,南線為44師。184師一部即經靈關道過越西、小相嶺、瀘沽峽孫水關,挺進西昌。(資料來自於《紅軍先遣隊,問道孫水關》http://sh.ccwqtv.com/sc/rdzz/news225288.htm《零關古道,還在吟唱的浪漫歌謠(一) https://www.sohu.com/a/197597507_797261遺憾的是,因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修築瀘沽至越西的公路,擋道的孫水關被拆掉。如今孫水關遺址上,坐落著一尊高約兩米、正面約呈四方形、造型簡單的紀念碑。而與它近在咫尺的,是一尊比它高出許多的新塑的普賢菩薩像。曾經肩負歷史使命的孫水關讓賢了,讓位於人們認為更能夠帶來平安和好運的神仙;《瀘沽峽乾隆夢遊孫水關》
http://www.cdrb.com.cn/html/2016-09/05/content_46657.htm】

讀資治通鑑札記595 司馬相如開闢西南的必由之路:零關古道

涼州刺史部

讀資治通鑑札記595 司馬相如開闢西南的必由之路:零關古道

零關道

讀資治通鑑札記595 司馬相如開闢西南的必由之路:零關古道

零關道

讀資治通鑑札記595 司馬相如開闢西南的必由之路:零關古道

零關石刻

讀資治通鑑札記595 司馬相如開闢西南的必由之路:零關古道

零關古道清溪段

讀資治通鑑札記595 司馬相如開闢西南的必由之路:零關古道

孫水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