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魯鄭: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來說最難之處是什麼?

美國對全球發動貿易戰,中國自然未能倖免。全球所有國家無論大小都不屈服起而迎戰回擊,中國自然不會例外。然而貿易戰對每個國家的影響和意義不同,僅就中國而言,這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的對抗,是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的博奕,是兩種制度模式、兩種文明的大碰撞。其意義早就超過中美兩國本身。

當中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是日本的近三倍),當2010年中國製造業超過美國(現在超過美國和日本總和),中國的韜光養晦時代結束:一是這種做法不再起作用,任何國家都再也不會忽視中國巨大的存在和無限潛能。二是為了能夠在中國崛起完成前獲得更多的利益,相關國家加快了對中國的超前戰略索求,這就是釣魚島、南海等問題集中顯現的原因,這又迫使中國不得不進行相應的回應。

應該說中國和美國的帶有全面對抗色彩的博弈早就應該發生,中國能夠拖到現在已經是戰略上的巨大成功。尤其中國應該慶幸的是,我們面對的對手又是特朗普。應該說,在最後一次遏制中國的歷史時刻,美國選出了錯誤的領導人。

要想和有著五千年文明而且已經全面、徹底覺醒的中國對抗——美國的學者和戰略家稱中國是美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對手,美國需要一個有著豐富政治和外交經驗、頭腦冷靜、手腕高超的領導人。他不僅要能在國內實現團結,更能在全球建立牢固的聯盟。

然而特朗普恰恰相反,他一方面令國內矛盾高度激化,對立極其嚴重。這裡僅舉一例,他的團隊包括髮言人出去吃飯竟然屢屢被酒店老闆下了逐客令!政治立場的差異竟然令消費者外出就餐都已經不可能!都說中國的左右派不能坐在一起討論,看看今天的美國,更是令人瞠目。

宋魯鄭: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來說最難之處是什麼?

另一方面,美國這個群主不斷的退群,這個領導西方近一個世紀的國家對自己的盟國大打出手,以致於它成了全球孤家寡人。加拿大G7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發出的歷史性照片:六國怒對一國的場景震撼了全世界。

一個沒有天時、地利與人和的美國,一個喪失了國際事務道德高地的美國,此時卻要進行一場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的全面博弈,其結局不言而喻。

當然這場考驗中國無法等閒之。一是雖然中國在全球贏得支持和佔居道德高地,但由於各國都面臨著美國的挑戰,自顧不瑕,無法給予中國實際的有效支持。當然許多國家本是應該站在美國一邊的盟友,現在保持中立,也是中國一大收穫。

二是各國大都希望中美高強度互撞,從而令美國無法抽身盡而放過他們,更有一些國家想從不同的角度盡收漁人之利。比如地緣政治上,日本和俄羅斯就希望中美血戰到底,這兩國重新崛起——事實上以歷史為鑑,這兩國都是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傷害者和威脅。

還有一些資源類國家如巴西,則希望奪下中國對美國的進口,比如成為中國大豆唯一的出口國。還有一些正在發展製造業的新興國家如墨西哥,就希望替代中國成為美國的主要出口國。

所以中美貿易戰不僅要打,還要打到適可而止。尤其是不能給一些對中美共同造成潛在威脅的國家以機會。至少,不能給和中國構成替代競爭關係的國家以不可逆的機會。

考慮到特朗普的能力、經驗和性格,中國既要通過這場貿易戰令其清醒的認識到後果,還不能令其衝動性的瘋狂失去理智。對中國而言,這才是這場中美貿易戰最難的地方。

三是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雙方發生貿易戰將令世界難以承受。正如法國媒體所講的,這是世界經濟秩序的終結。如果這場貿易戰失控,就真的沒有任何贏家。就如同1930年代的貿易戰,以各方徹底失敗並引發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世界浩劫而告終。

現在的西方民粹主義崛起,極端民粹式、體制外政治素人紛紛登上舞臺。事實上他們既沒有能力玩一場貿易戰的高超外交博弈,也沒有足夠的理性考慮自己和全球的利益。

畢竟貿易戰只是一個階段,過後大家仍然要繼續生存和發展,但假如整個基礎毀於貿易戰,那又有何意義?應該說,對中國而言,這也同樣是中美貿易戰最難的地方。

宋魯鄭: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來說最難之處是什麼?

四是中國的崛起一個很大的意義和目的是重新實現國家統一。但假如中美貿易戰失控,美國必然在臺灣問題上全力阻撓。這必然導致中美對決從表面的經濟領域升級為全面的對抗。

但假如中國沒有進行足夠的反擊,美國自認打贏了貿易戰,照樣也會很快在下一個領域對中國進行挑戰,同樣會選擇臺灣或者南海等問題對中國發難。中國必須在貿易戰這第一戰就發揮有效的阻擊作用:要麼令美國陷入貿易戰脫不了身,要麼令美國知難而退。其效果可用朝鮮戰爭來比擬:中國以弱打強平局收場,美國明白中國不好惹,再也不敢發生類似事件,同時在歷史需要的時候(比如冷戰),雙方有資格成為盟友。

這同樣也是這場貿易戰中國最難把握的分寸。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特朗普是多麼合適的對手,對中國而言,這場對決還是早了些。畢竟美國仍然有實力優勢(如何使用是另一個問題),中國要達到目的還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二是中國的現代化還沒有完成,尤其是十八大以後進行的全面改革(反腐、行政體制、社改、軍改等)、對外開拓(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剛剛開始,甚至政治體制上的重大變化——修憲才通過不久。一切有待進一步實施、磨合、凝聚共識。

在一個有著巨大繁重內政外交任務和挑戰的時刻,由一個美國極難保持理性、不講規則、不知不顧後果的領導人發起的、中國極難拿捏分寸的的貿易戰的到來還是非常不合時宜的。中國既要保持發展勢頭又要成功應對大洋彼岸的莽撞和蠻橫,實屬不易。某種程度說,中國崛起在此一戰。

當然縱觀人類歷史,任何國家的發展和崛起都要歷經各種嚴峻考驗,這是大國崛起的必然之路。對於經歷過五千年風浪而不倒的中華文明來說,這實在是閒田信步。考驗過後的中國面臨的仍然不會是坦途,但中國會走的更穩,更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