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操作!人民币战略性贬值,央行“逆周期因子”成效明显

央行干预人民币贬值的目标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长期来看,本币升值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需求。

但是,就目前来看,在美国加大关税征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宏观背景下,国内商品出口受阻预期明显,当局对人民币贬值“乐见其成”。

神操作!人民币战略性贬值,央行“逆周期因子”成效明显

三天前(7月3日,星期二),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6.7的心理价位。对此,主管部门果断出手干预。

就干预目来看,7月5日路透社给出了与我们同样的判断——即便是当局干预外汇市场,也不过是防止人民币短期急跌,给大家增加信心,防范市场恐慌而已。如果人民币贬值呈现“小步慢跑”的温和变化,并且资本外流能控制得住,没人会去干预它。

显然,在经济下行加大、“三驾马车”特别是出口动力不足的时候,监管机构的“底线”大概在6.9,因为超过6.9很容易就会突破7.0的重大关口。一旦市场发生慌乱,干预成本将会大幅增加。

神操作!人民币战略性贬值,央行“逆周期因子”成效明显

在干预操作上,央行采用“逆周期因子”方式,并由国有银行出手支撑汇价。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就是“逆周期因子”操作取得成效。

在2015年,中国面对资本外流、股市急剧下挫、人民币快速贬值等复杂情形,央行大量动用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汇率,导致储备大幅折损。

以往,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法只有两种:其一,央行消耗外储进行外汇干预;其二,抵消掉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公式中的保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的力量,调控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变化。

神操作!人民币战略性贬值,央行“逆周期因子”成效明显

从那之后,央行开始“研发”新型政策工具——“逆周期因子”。

在2017年上半年,央行就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而整个上半年,人民币升值约80%的贡献度,来自“逆周期因子”。

近日,面对汇率快速下跌,央行再次施展“逆周期因子”,并对汇率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更多专业财经分析,请关注“星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