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那些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同学和朋友……

一、

从昨天开始,《我不是药神》被刷屏了。

一听是徐峥演的,就怀着随大流的心情,准备去看一场喜剧。

谁知道,电影看完后,心情像上坟一样沉重。

简单回顾一下剧情:

人到中年的程勇,被破碎的家庭、无望的事业、催逼的房租,还有卧病在床等着钱做手术的老父亲,追着赶着,体验了一把人到中年的悲剧。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吕受益的慢粒白血病人找到他,请他从印度代购一款药——格列宁。

这种“印度格列宁”只需要5000一瓶,而市面上的正版“瑞士格列宁”则要4万一瓶,而他们的药效,却是相差无几。

急需用钱的程勇,就这样走上了代购的道路,成为“印度格列宁”的中国总代理。

就在程勇赚的盆满钵满之际,“印度药”的横行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警察的大面积搜捕,让程勇胆战心惊,而张长林愿意接手,正好给了他台阶下,从此金盆洗手,开了纺织厂,过上正常的生活。

程勇推出代购圈后,彻底洗白上岸了,但慢粒白血病人却再也吃不上廉价有效的药了,因为张长林在接手后,把药价涨到2万一瓶。

虽然比正版药便宜一半,但依然不是普通人能够负担的起的,于是,他们顺手就把张长林举报了。

这样一来,正版药吃不起,仿制品也没人卖了。

吃不上药,病人们只有一条路——等死。

我不是药神:那些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同学和朋友……

最先吃到苦头的,是吕受益。

因为没有药吃,他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没有挺过化疗,在看了一眼熟睡的妻子和儿子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仅仅是吕受益,很多没有药吃的病人,也一个接一个的离开。

这时的程勇,是做一个路人,漠视他们的悲惨,还是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能救更多的人?

他做出的选择是——舍己为人。

这一次,他把药价定为500元,多余的成本价差,由自己补齐。这样一来,纺织厂的利润基本都用来买药了,但是他的心愿也达到了:

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药,活下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仿制药再一次横行市场,程勇也被警察抓捕。在囚车经过的道路上,曾经因他而活下来的病人,纷纷站在两边为他送行。

他们看程勇的眼神,就像程勇在印度看一尊神像,显然,他们把程勇当成了“药神。”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你是无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过来吗?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穷!病!

这是世界上最凄惨的两个字。

我不是药神:那些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同学和朋友……

二、

2017年的春节前夕,有位中学同学,突然在群里发布了一条捐款信息。

在我的记忆中,他已经5年没有跟我们联系了。打开那条信息,显示的是筹款20万,用于换肾。

是的,他患了尿毒症。

我万万没想到,当初活蹦乱跳的大小伙子,在大学毕业,即将开始人生旅途的时候,被查出了尿毒症,至今已经5年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不做换肾手术?”他只说了一句:“没有匹配的肾源。”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医学理论上,血缘关系最近的兄弟姐妹当中,肾源匹配的几率是最大的。

摘除一个肾脏,也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生活质量肯定会下降。

而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其中大哥的肾脏,跟他是最匹配的,完全符合移植的标准。

我不是药神:那些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同学和朋友……

但是,他的大哥拒绝了。

如果换一个肾脏给他的话,大哥就没有足够的力气,去伺候田里的庄稼,也没有精力去工地上干活。

一个农村男人,如果不能种地、不能打工,靠什么养活老婆孩子?

那还有购买肾源一条路可以走吧?

不好意思,此路不通。原因只有两个字——没钱。

依然记得他在群里说的那句话:“能活一天算一天吧,哪天实在扛不住了,我就去死。只希望,来世能投生到一个好人家。”

他在怨恨家庭的贫穷,还是大哥的凉薄?

恐怕都有吧。

明明是可以康复的病,却被一个“穷”字拖累,只能等死。

我不是药神:那些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同学和朋友……

三、

那么,有钱就万事大吉了吗?恐怕未必。

15年前,童年时的一位朋友被查出白血病。不是电影中靠药物维持后,就能喝酒泡吧的类型,他的病情更为严重。

在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后,我都吓坏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白血病”这个词。

国产药不行,就吃进口的。

就这样折腾了一年后,他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相当成功,就好像头顶的阴云即将过去一样,他们家在此后的半年里,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世事很无情。

就在他准备好书包,想重新回到学校的前几天,莫名其妙的发烧,这一次,再也没能抢救回来。

熬了两三天后,走了。

这么多年过去,想起这件事我都不想说话。从此以后我就知道:

有些东西,是有很多钱也买不来的,比如,健康和生命。

我不是药神:那些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同学和朋友……

四、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已经足够心酸。

但是翻开《资治通鉴》再看看,世界远比想象的还要残酷。

东汉末年,由于中原战乱不休,瘟疫也频频爆发:“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

275年瘟疫再次爆发,洛阳遭受毁灭性打击:“是月大疫,洛阳死者大半。”

半个洛阳城的人,都没扛过去。

如果说这是乱世的话,那么号称盛世的唐太宗贞观年间,也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繁华。

635年,名扬后世的“大明宫”开始修建,谁有能记得,山西、陕西的大瘟疫带走多少人的生命?

641年,我们知道“文成公主和亲”,又怎么会记得史书中冷冰冰的记载着:“泽州大疫,死者相连。”

穷困、疾病、生死,从来都是阻碍我们走向美好世界的绊脚石,可我们却从来无力改变。

我不是药神:那些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同学和朋友……

五、

在知乎上“如何评价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提问中,网友“唐律疏议”的回答获得了2万赞:

“能救赎我的,给我带来生的希望的人,我就要封你为神。如果电影可以作为推动进步的力量,可以记录下人们抗争的身影,它将青史留名。”

能够生在这个年代,是我们的幸运。

但依旧有很多让我们很无奈的事,比如:改变不了的穷困,治愈不了的疾病。

可我们能做的,只有自救。

发出自己微弱的光芒,温暖身边的人,照亮前方的路。

在筹款平台上捐一元钱,

给贫困小孩送一件衣服,

为孤苦老人送上一句问候,

给病床上的病人一句鼓励。

.................

只要心存善意,只要温暖别人,

只要给人希望,只要努力活着,

我们都是推动进步的力量,我们都是努力抗争的身影。

药神从来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我们当中的每个人。

当我们努力的心向光明时,我们就是别人的药神,我们也是自己的药神。

不是吗?

今后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